作品目錄
目 錄總序
編寫說明
第一章 經絡腧穴總論
第一節 經絡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與病理反應
第三節 經絡學說在臨床上的套用
第四節 對經絡學說的認識和研究進展
第五節 腧穴的分類
第六節 腧穴的主治作用
第七節 腧穴的體表定位
第二章 經穴各論
第一節 手太陰肺經穴
中府 雲門 天府 俠白 尺澤 孔最 列缺 經渠
太淵 魚際 少商
第二節 手陽明大腸經穴
商陽 二間 三間 合谷 陽溪 偏歷 溫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 手五里 臂? 肩?
巨 骨 天鼎 扶突 口禾? 迎香
第三節 足陽明胃經穴
承泣 四白 巨? 地倉 大迎 頰車 下關 頭維
人迎 水突 氣舍 缺盆 氣戶 庫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滿 梁門 關門 太乙 滑肉
門 天樞 外陵 大巨 水道 歸來 氣沖 髀關
伏兔 陰市 梁丘 犢鼻 足三里 上巨虛 條口
下巨虛 豐隆 解溪 沖陽 陷谷 內庭 厲兌
第四節 足太陰脾經穴
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
機 陰陵泉 血海 箕門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
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大包
第五節 手少陰心經穴
極泉 青靈 少海 靈道 通里 陰郄 神門 少府
少沖
第六節 手太陽小腸經穴
少澤 前谷 後溪 腕骨 陽穀 養老 支正 小海
肩貞 ?俞 天宗 秉風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顴? 聽宮
第七節 足太陽膀胱經穴
睛明 攢竹 眉沖 曲差 五處 承光 通天 絡卻
玉枕 天柱 大杼 風門 肺俞 厥陰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 氣海俞 大腸俞 關元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環俞 上? 次? 中? 下? 會陽
承扶 殷門 浮郄 委陽 委中 附分 魄戶 膏
育 神堂 ?? 膈關 魂門 陽綱 意舍 胃倉
育門 志室 胞盲 秩邊 合陽 承筋 承山 飛
揚 跗陽 崑崙 仆參 申脈 金門 京骨 束骨
足通谷 至陰
第八節 足少陰腎經穴
湧泉 然谷 太溪 大鐘 水泉 照海 復溜 交信
築賓 陰谷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育
俞 商曲 石關 陰都 腹通谷 幽門 步廓 神
封 靈墟 神藏 ?中 俞府
第九節 手厥陰心包經穴
天池 天泉 曲澤 郄門 間使 內關 大陵 勞宮
中沖
第十節 手少陽三焦經穴
關沖 液門 中渚 陽池 外關 支溝 會宗 三陽
絡 四瀆 天井 清冷淵 消濼 ?會 肩? 天
? 天牖 翳風 ?脈 顱息 角孫 耳門 耳和
? 絲竹空
第十一節 足少陽膽經穴
瞳子? 聽會 上關 頷厭 懸顱 懸厘 曲鬢 率
谷 天沖 浮白 頭竅陰 完骨 本神 陽白 頭
臨泣 目窗 正營 承靈 腦空 風池 肩井 淵
腋 輒筋 日月 京門 帶脈 五樞 維道 居?
環跳 風市 中瀆 膝陽關陽陵泉 陽交 外丘
光明 陽輔 懸鐘 丘墟 足臨泣 地五會 俠溪
足竅陰
第十二節 足厥陰肝經穴
大敦 行間 太沖 中封 蠡溝 中都 膝關 曲泉
陰包 足五里 陰廉 急脈 章門 期門
第十三節 督脈穴
長強 腰俞 腰陽關 命門 懸樞 脊中 中樞 筋
縮 至陽 靈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啞門
風府 腦戶 強間 後頂 百會 前頂 囟會 上
星 神庭 素? 人中 兌端 齦交
第十四節 任脈穴
會陰 曲骨 中極 關元 石門 氣海 陰交 神闕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闕 鳩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宮 華蓋 璇璣 天突 廉泉 承漿
第十五節 經外奇穴
四神聰 印堂 魚腰 太陽 球後 翳明 定喘 夾脊
胃脘下俞 腰眼 十七椎 腰痛點 八邪 四縫 十
宣 鶴頂 百蟲窩 膝眼 膽囊穴 闌尾八風
第十六節 耳穴
第十七節 斗針穴
第三章 刺灸法
第一節 毫針刺法
一、毫針的構造
二、針刺前的準備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項與異常情況的處理
第二節 灸法和拔罐
一、灸法的特點和作用
二、灸法的分類和套用
三、適應範圍和禁忌症
四、灸法的注意事項
五、拔罐
第三節 三棱針、皮膚針 皮內針和挑刺法
一、三棱針刺法
二、皮膚針法
三、皮內針法
四、挑刺法
第四節 電針和穴位注射
一 電針
二、穴位注射
第五節 耳針刺法和頭針刺法
一、耳針刺法
二、頭針刺法
第四章 推拿手法和小兒推拿常用特定部位
第一節 推拿方法
一、一指禪推法 二、扌袞法 三、揉法
四、摩法 五、運法 六、擦法 七、搓
法 八、推法 九 小兒推法 十、四
指推法 十一、抹法 十二、振法 十
三、抖法 十四、按法 十五 掐法
十六、拿法 十七、捻法 十八、捏法
十九、擊法 二十、拍法 二十一、搖法
二十二、 背法 二十三 扳法 二十四、脊柱
鏇轉復位法 二十五 拔伸法 二十六 斜扳
拔伸法
第二節 小兒推拿常用特定部位
第五章 治療總論
第一節 針灸的治療作用
第二節 刺灸法在八綱辨證方面的套用
第三節 常用選穴法與配穴法
第四節 針灸的治療時機與療程
第五節 推拿的作用
第六節 推拿的治療原則
第六章 神經系統有關檢查方法
第一節 一般檢查
第二節 顱神經檢查
第三節 運動系統檢查
第四節 感覺系統檢查
第五節 反射
第六節 言語機能
第七章 運動系統檢查方法
第一節 頸部檢查
第二節 腰背部檢查
第三節 肩及肩關節檢查
第四節 肘關節檢查
第五節 腕關節與手部檢查
第六節 髖關節檢查
第七節 膝關節檢查
第八節 踝關節與足的檢查
第八章 針灸推拿治療(一)
第一節 急救
一、休克
二、昏迷
三、昏厥
四、驚厥
五 中暑
六、溺水
第二節 傳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三、流行性乙型腦炎
四、脊髓灰質炎
五、急性病毒性肝炎
六、慢性病毒性肝炎
七、急性細菌性痢疾
八、肺結核
九、瘧疾
第九章 針灸推拿治療(二)
第一節 呼吸、心血管、造血系統疾病
一、支氣管炎
二、支氣管哮喘
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四、風濕性心臟病
五、陣發性心動過速
六、無脈症
七、白細胞減少症
八、缺鐵性貧血
第二節 消化系統疾病
一、食道賁門失弛緩症
二、膈肌痙攣
三、慢性胃炎
四、胃下垂
五、幽門梗阻
六、胃與十二指腸潰瘍
七、膽道蛔蟲症
八、膽道系統感染和膽石症
九、血吸蟲病性肝硬化腹水
十、胰腺炎
十一、急性腸炎
十二、慢性腸炎
十三、腸麻痹
十四、習慣性便秘
十五、脫肛
十六、營養障礙性水腫
第十章 針灸推拿治療(三)
第一節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一、尿石症
二、遺尿症
三、尿瀦留
四、附睪炎與睪丸炎
五、男性不育症
六、前列腺炎
七、遺精
八、陽痿(附:早泄)
第二節 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
一、單純性甲狀腺腫
二、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三、糖尿病
第三節 中毒性疾病
一、一氧化碳中毒
二、食物中毒
三、腸源性青紫症
第十一章 針灸推拿治療(四)
第一節 精神病與神經系統疾病(上)
一、精神分裂症
二、癔症
三、神經衰弱
四、散發性腦炎
五、腦血管意外
六、血管性頭痛
七、三叉神經痛
八、周圍性面癱
第二節 精神病與神經系統疾病(下)
一、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
二、多發性神經炎
三、肋間神經痛
四、臂叢神經痛
五、橈神經麻痹
六、正中神經麻痹
七、尺神經麻痹
八、坐骨神經痛
九、股外側皮神經炎
十、腓神經麻痹
第十二章 針灸推拿治療(五)
第一節 運動系統疾病(上)
一、風濕性關節炎
二、類風濕性關節炎
三、頸椎病
四、寰樞椎半脫位
五、落枕
六、菱形肌勞損
七、退行性脊柱炎
八、腰椎後關節紊亂症
九、腰椎間盤突出症
十、骶髂關節半脫位
十一、急性腰扭傷
十二、腰肌勞損
十三、梨狀肌損傷綜合症
第二節 運動系統疾病(中)
一、岡上肌肌腱炎
二、肩峰下滑囊炎
三、肩關節周圍炎
四、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
五、肱二頭肌短頭肌腱損傷
六、肱骨外上髁炎
七、肘關節脫位
八、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九、腕管綜合症
十、腕關節扭傷
第三節 運動系統疾病(下)
一、髖關節骨關節炎
二、退行性膝關節炎
三、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四、髕下脂肪墊勞損
五、髕腱勞損
六、腓腸肌痙攣
七、踝關節扭傷
八、跟腱周圍炎
九、跟痛症
第十三章 針灸推拿治療(六)
第一節 婦科疾病
一、痛經
二、月經不調
三、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四、更年期綜合症
五、盆腔炎
六、子宮脫垂
七、妊娠劇吐
八、胎位不正
九、滯產
十、產後宮縮無力
十一 產後宮縮痛
十二、乳汁不足
第二節 兒科疾病
一、新生兒窒息
二、急驚風
三、慢驚風
四、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五、百日咳
六、麻疹
七、嬰幼兒嘔吐
八、小兒腹瀉
九、小兒營養不良
十、小兒肌性斜頸
十一、小兒撓骨小頭半脫位
第十四章 針灸推拿治療(七)
第一節 外科疾病
一、急性乳腺炎
二、乳腺增生病
三、急性闌尾炎
四、痔瘡
五、淋巴結結核
六、腱鞘囊腫
七、雞眼
第二節 皮膚病
一、蕁麻疹
二、濕疹
三、神經性皮炎
四、皮膚瘙癢症
五、斑禿
六、扁平疣
七、帶狀皰疹
第十五章 針灸推拿治療(八)
第一節 眼科疾病
一、近視
二、青光眼
三、視神經炎
四、夜盲
五、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炎
六、結膜炎
七、麥粒腫
八、電光性眼炎
第二節 耳鼻喉及口腔科疾病
一、內耳眩暈症
二、中耳炎
三、感音性耳聾
四、鼻炎
五、副鼻竇炎
六、鼻衄
七、急性咽炎
八、急性扁桃腺炎
九、急性喉炎
十、牙痛
十一、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