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信息
拼音:ruò
部首:阝,部外筆畫:8,總筆畫:10 ; 繁體部首:邑,部外筆畫:9,總筆畫:16
五筆86&98:ADKB 倉頡:TRNL
筆順編號:1221325152 四角號碼:476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100
字義
● 鄀
ruòㄖㄨㄛˋ
漢字釋義
◎ 古國名
(1)上鄀,一作"若",在今湖北宜城東南,後滅於楚,春秋後期為楚都。《左傳.定公六年》:"楚國大惕,懼亡……於是乎自郢遷鄀。"《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投戈編鄀,稽顙漢北。"李善注:"《漢書》南郡有鄀縣。"張銑注:"編鄀,二縣名。"唐劉元濟《經廬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詩:"雲雨散吳會,風波騰鄢鄀。"
(2)下鄀。金文亦作"蠚"﹑或"?"。地在今河南省內鄉縣﹑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之間。後滅於晉,為晉邑。《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秦晉伐鄀。"杜預注:"鄀本在商密,秦晉界上小國。"
◎ 姓。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日灼切,音若。國名。《左傳·僖二十五年》秦晉伐鄀。《注》秦楚界上小國,其後遷於南郡鄀縣,遂為楚邑。《史記·吳世家》楚恐而去郢遷鄀。《注》鄀,楚邑。
又《集韻》敕略切,音綽。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