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耀臣

郭耀臣

郭耀臣,1919年生,山西洪洞人。原名王爾經,曾用名王大任、楊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原河北省顧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離休幹部郭耀臣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1月15日21時在唐山工人醫院逝世,享年97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郭耀臣 郭耀臣

個人簡歷

抗戰時期

1939年入延安青年訓練班和華北聯合大學學習。1940年任晉察冀邊區第5中學、第1中學班主任,易縣5區區公所秘書、黨團書記,定(興)易(縣)淶(水)聯合縣2區區長。1944年入中共晉察冀中央分局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時期

任承德街副街長,承德市政府社會局局長、教育局局長,中共河北省承德工作委員會書記兼公保大隊政委、工委副書記。1948年11月任承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敵偽物資接收管理委員會主任。1948年11月任承德市副市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10月任承德市代理市長。1950年7月任中共承德市委副書記。1950年10月任中共承德市委書記兼市長。1951年10月任熱河省政府企業局局長、工業廳廳長,中共河北省承德市委第1書記,中共河北省承德地委第3書記、書記處書記、地委副書記,邯鄲鋼鐵基地辦公室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唐山恢復建設指揮部政委,中共河北省唐山市第2書記,唐山恢復建設指揮部黨組書記。1985年5月-1990年7月任中共河北省顧問委員會常委。

郭耀臣話重建唐山

郭耀臣(90歲,原唐山市委書記、省顧委常委) 郭耀臣(90歲,原唐山市委書記、省顧委常委)

重建一個新城市需要多少資金?唐山人在1976年給出的答案是當地的5年收入。

主持唐山市重建的原唐山市委第二書記郭耀臣告訴早報記者,當年中央給唐山市的重建資金限制是不超過20億元。據悉,地震當年唐山市的全年財政收入約為4.5億。唐山5年重建的資金預算,不超過其5年財政收入。

年近89歲的郭耀臣是目前在唐山仍在世的、參與當年救災重建的最高官員。雖然年事已高,但是他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重建唐山的全過程。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唐山市隨即成立了“援助四川地震災區領導小組”,並召集原參與唐山抗震指揮部的老同志,成立了專家諮詢委員會,耄耋老人郭耀臣親自掛帥。截至5月25日,該專家諮詢委員會已經向中央辦公廳和四川省委,提交了18個專報。

兩套方案

郭耀臣在唐山地震發生時,還是邯邢鋼鐵基地的廳級幹部,並沒有在唐山。1978年11月,59歲的郭耀臣接到河北省委副書記通知,要求上北京一趟,具體事情不詳。當時,他本人的“政策還沒落實,剛恢復黨籍”。

次日,郭耀臣到北京,由劉子厚(曾任河北省省長、河北省委第一書記)、劉英、郭志等人分別與其談話,希望調其到唐山抓恢復重建工作,承諾他,“5年後,你願意留在唐山就留唐山,願意回就回。”

明知唐山生活更辛苦,但郭耀臣第二天就回到唐山,當時通訊並不發達,家人都不知道。一年半後,他乾脆把全家搬到了唐山,全家老少一起住進了地震棚,一住就是5年。那時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只要有一戶民眾沒搬進新房,幹部就得讓。

1976年地震後,唐山市區民用建築倒塌損壞達94.6%,工業建築也有70%至80%倒塌,生產交通公用等設備、設施遭受嚴重破壞。不過,也有資料記載,當時唐山市的工業建築有90%以上倒塌。無論哪個數據,唐山當時相當於已是全城廢墟。

到唐山之後,唐山市正在開重建規劃設計會議,北京等各大省市的幾大設計院都有參與,郭耀臣參加了十天的規劃設計會。

當時的規劃會提出兩個方案:一是重建放棄原地,整體搬家;二是在原地建設,整體向西北遷移,搬遷到豐潤新區。最後確定選擇的是第二套方案。

郭耀臣回憶,根據當時中國的經濟狀況,中央決定整個重建資金不能超過20億元,造16.3萬戶房子,平均每戶不超過50平方米,整體住宅面積約900萬平方米。

資金規模幾度伸縮

郭耀臣說:“為了不超限,我們當時決定重建資金為19.9億元,當時不是根據需要來確定資金投入,而是根據中央投入上限資金來確定的。”

老人還記得,按照當時的計畫經濟體制,唐山市的重建資金由國家全包,沒有外援。唐山實行收支兩條線,即唐山市將當年財政4.5億元全部上交國家,再由國家對唐山市重建撥款。

重建材料的採購,由這筆資金支出,由國家有計畫地向唐鋼採購,水泥也來自當地,還熱著就送到工地,沙子、石子等就地取材。

這部分建設資金只包括唐山市的重建需求。當時,唐山市實行地委和市委平行,地委負責唐山市周邊區縣,市委負責唐山市的管理。開灤、唐鋼等中央級企業,由中央另外出資恢復重建。

按照“又好又快”的原則,唐山市選擇了三個圖紙:“內澆外掛”、“內澆外砌”和鋼筋混凝土框架抗震牆結構。所有建築施工隊採用統一、標準的模式進行施工。

鑒於後來施工的資金需求,唐山市重建資金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姚依林同意,增加至30億元。1981年,胡耀邦到唐山視察,全國的實行收縮政策,唐山市的重建規模於1982年進行調整,確定先解決人民生活困難問題,能緩的項目先緩。

“當時我身體不好,臥病沒能參加匯報,可能匯報出了點問題,中央要求對原來規劃做調整。” 郭耀臣說,“後來我們報了26.5億元的方案到國務院匯報,在向萬里匯報時,萬里聽了報告後,認為方案合理。”

然而,經過艱難“剪裁”的財政預算,仍然沒能通過計委、財政部的審批。郭耀臣邊想邊說:“當時國家確實有困難,我們能理解,要在現在啥事兒都沒有了。所以我們把新區的熱電單獨先退出來,再改成25億元,經過財政審批,最終確定為24.5億元。”

郭耀臣記得,對於新區熱電,後來中央出資8000萬元,河北省出資7000多萬元,冀東水泥的收入晚交2、3年,利潤交給唐山市政府共4000萬元至5000萬元,陸續解決了唐山熱電的問題。至此,唐山市的災後初期居民住宅重建總共花費28.29億元。

靈活解決“單位割據”

對於當時的災後重建,郭耀臣說得最多的是“沒有啥困難”,“當時國家很支持”,“都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分配”。

然而,他無意說到的幾個細節,讓人們了解到,重建的過程並不平坦。

他說,當時還有“單位割據”,軍隊企業、國營企業作為“大企業、小政府”,重建需要得到他們的支持。

一個細節是,當時唐山市鋪地下管道,需要路過某軍門前的臨時圍牆。郭耀臣到部隊商量,能否先把臨時圍牆拆了,等地下管道鋪設好之後,再幫部隊把圍牆建起來。這一建議沒有得到當時該部副師長的同意,之後,市委第一書記再次到部隊,經過這兩次的懇切交流,想法終於得以實施。

在唐山市的重建中,最早被規劃排除的路南區,最終仍然被確定在規劃範圍內。郭耀臣到唐山之後,唐山市的重建規劃方案已經基本確定,路南區被劃在規劃範圍外,理由是路南破壞嚴重,將把原有的工廠和居民全部搬遷出來,將採煤塌陷區改為綠化風景區,市區則在路北區的基礎上建設。

幾個理由中,最大的理由是,為開灤採煤留下空間。開灤始建於1878年,是國有特大型煤炭企業,也是中國最早使用機器開採的大型煤礦,作為當時的央企,地震前開灤擁有10多萬人,占了唐山人口的近1/10。

規劃外的路南區,原有100多家市級工廠,將搬遷到豐潤縣城附近建設新區。郭耀臣認為,如果搬遷,豐潤縣城附近沒有大企業做骨幹,路、水、電等都難以通達,這些小企業搬遷後,將“沒有活路”。

而對於路南的採煤計畫,郭耀臣提出,煤炭並非一定要開採不可,且路南大片地區的煤炭儲量並沒有勘探,作為壓煤的理由不充分。因此,他建議,把開灤附近的小區等都劃給開灤,而路南地區的工廠搬遷暫時不搬,為了讓這些企業繼續生存,先恢復生產再做考慮。

後來,在路南的規劃區外,在地震斷裂帶800米之外,唐山市規劃了一些平房、二層樓、三層樓的低層房屋,一方面為了防止地震,另一方面,控制重建成本也方便未來搬遷。這批平房當時成為唐山市民爭搶的安全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