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誼

郭正誼

郭正誼,1933年5月26日生,北京市人。1959年北京大學化學系研究生畢業,留校任講師、副教授。1981年調中國科普研究所,任室主任、副所長、研究員。中國化學會終身會員,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普作協常務理事。主要作品包括專著《穩定同位素化學》,科普作品《太陽元素的發現》、《打開原子的大門》、《科海求真》等。

基本信息

郭正誼郭正誼
筆名明道、濱生。北京人。研究員。

概述

郭正誼,1933年5月生,北京市人。1951年北京第三中學畢業,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1952年院系調整轉入北大化學系,1959年北大化學系研究生畢業,留北大化學系任講師、副教授,從事穩定同位素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1951年起即從事科普創作及社會科普活動,曾組織北京大眾天文社並任秘書。由於舉辦展覽、作科普報告、寫科普文章等活動,被評為1956年科普積極分子。50年代初即從事科普活動和科普創作,是中國反偽氣功和反邪教的著名人物,破除封建迷信和揭露偽科學的社會活動家。80年代起對社會上封建迷信及偽科學泛濫的情況進行深入調查。90年代初,組織召開揭露偽氣功的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第一次向偽科學、偽氣功公開挑戰;率中國代表團參加美國CSICOP學術年會,向世界介紹中國的江湖門派和偽科學泛濫的情況。主要工作有揭露"水變油"騙局,揭露嚴新氣功作偽行為。

簡歷

1959年北京大學化學系研究生畢業。
1959~1981年任北京大學講師、副教授。
1981年調中國科普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
1953年加入中國天文學會,1981年加入中國化學會,1982年加入中國科技史學會自然辯證法研究會,1983年加入中國科普創作協會,1990年加入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是中國化學會永久會員,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協第二、三屆常務理事。

成就

在大學期間經常為《科學大眾》、《中國少年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少兒部撰寫科普稿件,並任《學科學》、《科學小報》編委,經常到工廠、部隊、中國小作科普報告,被評為1956年北京市科普積極分子。
1955~1959年讀研究生期間研製成功的催化劑已被用來建立了中國第一座重水生產實驗工廠。
1959~1981年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從事穩定同位素化學的教學及研究工作,並出版專著《穩定同位素化學》。
1980年以來,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學卷》總論部分副主編,《科學家傳記大辭典》化學編委會副主編,《中國古代科技典籍通匯•化學化工卷》主編。
1981年調到中國科普研究所後,參與主編《科普創作概論》,主編《“從國小起”智力競賽叢書》、《嬰幼兒智力開發叢書》,為國家教育科學“七五”和“八五”規劃重點研究課題“青少年課外科技活動研究”課題組長。與此同時,指導拍攝科教電影《巫師的騙術》及電視記錄片《當代迷信錄》。其中《巫師的騙術》獲1983年政府獎。創作的《打開原子的大門》及改寫的《太陽元素的發現》兩書,曾多次在全國獲獎並成為推薦讀物。

人物事跡

郭正誼郭正誼
1981年調中國科普研究所,任研究員、副所長,從事科普創作及研究工作。編著有《太陽元素的發現》、《打開原子的大門》、《科海求真》、《科普讀本》等,其中《太陽元素的發現》、《打開原子的大門》等曾多次在全國獲獎。主編有《科普創作概論》,撰寫科普及評論文章數百篇。被評為建國以來,特別是科普作協成立以來成績突出的科普作家。
《太陽元素的發現》這本書是講氦的發現歷史的,同時也是講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這本書是講科學發現史的,而科學的發展又是與科學家的科學活動分不開的。對科學家的生活細節等描述儘量節略,而刻意描述他們是怎樣發現問題,怎樣進行科學實驗和怎樣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可以使讀者仿佛來到科學家身旁,在他們的實驗室里看到科學家們是怎樣工作的,從而學到科學的思想方法,也學到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另一個重點描述的是只有科學家間不分專業,不分國籍,通力協作才能發展科學,一個人是幹不成大事的。這些都是對少年的重要思想教育內容。
《打開原子的大門》講了幾代的科學家們如何通過科學實驗,逐步打開原子大門的故事。雖然原子的大門被打開還只有幾十年,它引起的變化卻勝過了人類歷史的幾千年。它標誌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時代。物質世界是無窮的,人類的認識是無窮的,科學的發展也是無窮的。 20世紀是電子時代,也是原子能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