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龢

郭斌龢(1900—1987):即郭斌和,著名語文學家,“學衡派”的重要代表。字洽周,1900年6月20日出生於江蘇省江陰縣的楊舍鎮(今張家港市政府駐地,隸屬於蘇州市)。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文科,1919年轉入香港大學,專攻中西文學,獲文學士學位後,他在去香港育才中學任教2年期間,師從港大沃姆教授學習希臘文和拉丁文。1924年,到南京第一中學任教,8月去東北大學任教。1927年考取庚款公費留美赴哈佛大學研究院深造,師從新人文主義者白璧德(Irving Babbitt)深研西洋文學。1930年獲碩士學位後,再往英國牛津大學研究院進修。於12月20日回國東北大學繼續任教時,他已是當時國內屈指可數的精通中文、英文、希臘文、拉丁文,並通曉法文和德文的權威學者。

郭斌龢(1900—1987),即郭斌和,著名語文學家,“學衡派”的重要代表。字洽周,1900年6月20日出生於江蘇省江陰縣的楊舍鎮(今張家港市政府駐地,隸屬於蘇州市)。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文科,1919年轉入香港大學,專攻中西文學,獲文學士學位後,他在去香港育才中學任教2年期間,師從港大沃姆教授學習希臘文和拉丁文。1924年,到南京第一中學任教,8月去東北大學任教。1927年考取庚款公費留美赴哈佛大學研究院深造,師從新人文主義者白璧德(Irving Babbitt)深研西洋文學。1930年獲碩士學位後,再往英國牛津大學研究院進修。於12月20日回國東北大學繼續任教時,他已是當時國內屈指可數的精通中文、英文、希臘文、拉丁文,並通曉法文和德文的權威學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離開瀋陽到山東大學任教。1932年春,被聘為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1933年,應羅家倫校長之聘至中央大學任外文系教授。1937年8月,他應聘回至浙江大學,一直到1946年止,歷任浙大文學院中文系系主任、外文系系主任、師範學院國文系系主任、文學院代理院長、訓導長(民選)及代理校長等職。
1946年郭斌龢再次回到中央大學任外文系系主任。當時胡適來中大講學,一次座談會後,留郭斌龢談論多時,盛讚郭先生的學術造詣,自愧不如。足見郭斌龢名望之高。
新中國成立後,他一直在南京大學任教,直到1986年12月退休。
郭斌龢在中大和南大外文系開設的課程有:歐洲文學史、文學欣賞、etymology、文學批評、莎士比亞與希臘拉丁文學、英美文學與希臘拉丁文學、精讀、作文、翻譯等等。他對學生熱情誠懇,有問必答,真可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的翻譯原則是“信達雅”,要求譯文不僅正確通順,還要力求妥貼、生動和典雅。例如汪文漪把“blib tongue”譯成“油嘴滑舌”,他就大加讚賞。(在1951年時,所有英漢詞典都無此解。)
校內師生和校外人士向他請教的絡繹不絕。例如沈同洽、莫紹揆、徐知勉、南京林學院院長鄭萬鈞、復旦的趙立堅和黃希蘇、南京天文台的楊建等都請教過希臘文和拉丁文問題。
建國之初,他學俄文不到一年,就能閱讀俄文版《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他勤學不輟,治學嚴謹,精益求精,老而彌堅,具體表現在:(1)早餐後一定讀報,特別注意學術性文章;(2)勤查詞典,以求甚解;(3)好書仔細讀,反覆讀,以求新的體會;(4)讀百科全書等,以擴大知識面。經常把《Everyman’s Encyclopedia》和《Dictionary of Quotations》等書作為讀物來閱讀;(5)讀書時常聯繫已知作者或作品作比較;(6)對於翻譯工作,態度認真嚴肅,必預先好好閱讀原文,在吃透以後才動筆,譯完一章後要反覆修改,直至滿意時再謄清。
他同景昌極合譯的《柏拉圖五大對話集》(吳宓校),1934年由南京國立編譯館出版。其中有些部分先在《學衡》上登載。同張竹明合譯柏拉圖的《理想國》,於1986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還同沈同洽和梁士純主編《英語常用短語詞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還曾參加《摩納哥》的翻譯。50年代初期曾翻譯梵蒂岡教皇發給龔品梅的拉丁文密令。
郭斌龢在年輕時他對詩詞情有獨鍾,很想做一個詩人,於1921年在香港大學讀書時就曾寫過一首寫港大即景的五律。1926年7月的《學衡》第55期上就列有他的一首220字的五古《寄懷朱孟實光潛愛丁堡》。
郭斌龢於1987年病逝,享年87歲。他一生獻身於祖國的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較出名的有錢三強、臧克家、聶華苓、張道真、張其春等。他總是對青年教師們說:“希望你們一輩子做教師,為國家培養人才,不要做官。”所以梁士純先生在慶賀他八十大壽時送他的一副英文對聯是:
“Every word, a scholar;
Every step, a getlema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