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拉村位於青海省貴德縣河陰鎮,距縣城西南1.5公里。村名藏語,意為“轉圈子”,因藏語稱東河為“郭日尖巴”,郭拉村位於郭日尖巴(東河)尾部,其地域呈方形而寬闊,住宅星羅棋布,巷道環繞相連,村中澆用東河水時渠水亦繞圈多,一時難以外流,故此為村名。若生人進入村中,也多繞圈,一時難以走出村來,人常說轉郭拉。清光緒初年(1875年),化隆縣甘都漢族遷居此地,如許姓等,並修建三官廟,以祭祖,後稱郭拉廟。1909年調查改稱郭拉莊,有人口87戶,419人。其區劃:1930年為第三區第一閭,1935年為第三區第一村。
解放後的1950年2月建政時,為第一區第三鄉(河濱鄉)第二行政村。1958年9月為河陰公社郭拉生產大隊。1984年體改為河陰鎮郭拉村民委員會。轄上、中、下郭拉,陶、胡家,小莊5個自然村,即5個生產合作社。1985年全村有漢(為主)、回2種民族232戶,1070人,有耕地1436畝。1998年全村人口277戶,1083人,有耕地1333.8畝,村民人均收入1063.92元。
郭拉村人多地少的現狀,黨支部決定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利用農作物的秸稈,搞牛羊育肥。曾先後組織50多人次參加省畜牧廳在縣、鎮舉辦的牛羊育肥專業講座。已形成了以育肥、販運帶動種植業發展的格局。今年,村里育肥戶已有40戶,販運牛羊達到2000多隻。為鼓勵農民建溫室大棚,村黨支部不但為建起溫棚的人家爭取水管,兩個0.8畝的溫棚都接通了自來水管,第一茬結的黃瓜以每公斤2.0元上市銷售。
村黨支部不僅為村裡的整體建構想辦法、找門路,就是對社員的點滴小事,也時刻記掛在心頭。今年州、縣給村里制定的水泥道路硬化指標是1.5公里,除了政府的補貼,村委會、村民共同籌資、投工,許多村民晚上自發出來看護砂石料、水泥,並加蓋防凍材料。村黨支部不但幫扶、引導農民致富,同時也利用村委會院內房屋出租,下紅柳灘果園承包、林業費收入等加快集體經濟發展,現在村集體積累已由2002年的10萬元增加到18萬元。這為村黨支部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計畫———改造一級泵房、將道路硬化到每家每戶、舉辦農技培訓班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目前,郭拉村共有黨員53名,針對黨員年齡偏大、外出打工者多的現狀,村黨支部在冬春兩季對回鄉務農的黨員加大培訓力度,並採用交談、家訪的形式宣傳黨的政策。村支書除每年按時參加縣上的黨員培訓班外,還積極組織幹部參加鎮上的黨員培訓,並在優秀黨員、致富能手中選拔、培養後備幹部。
相關詞條
-
郭峪村
郭峪村,地屬山西陽城,清康熙年間文淵閣文學士、《康熙字曲》總裁官陳廷敬就出生在這裡。郭峪位於晉商之地、煤鐵之鄉,卻能儒賈並舉,弦誦之聲不斷。因處關隘要道...
簡介 歷史 大廟記 特色建築 村名來由 -
郭松齡
郭松齡(1883-1925),字茂宸,漢族,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漁樵村,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奉系著名愛國將領之一。郭高大挺拔,樸素...
人物生平 人物軼事 戰敗而逃 個人生活 社會評價 -
郭士躍
郭士躍,山東棗莊人士,1987年出生於現山亭區白莊村。郭士躍一家一共四口人,其為老大,下面有一弟弟。家住在其村的正中間,地勢優越,環境優美,村子裡環繞著...
-
王郭村
王郭村,地名,有著悠久的歷史,記載於《真武廟碑記》之中。
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 山西省平遙縣寧固鎮王郭村 -
郭峪村古建築群
位於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墾城村旁。郭峪村由郭峪、侍郎寨、黑沙坡三部分組成。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為抵禦流寇侵擾修郭峪城,東門為正門,瀕臨樊溪河...
信息 簡介 歷史 郭峪村諸廟記 文廟 -
郭秀明
生於1950年11月27日,祖籍河南省淅川縣,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11月8日任銅川印台區紅土鎮惠家溝村黨支部書記。
概述 詳細 -
郭峪村[山西省陽城縣下轄村]
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 位於AAAAA級旅遊景區皇城相府南300米(皇城相府實為郭峪古城的北翼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城內...
簡介 諸廟記 文峰塔 特色民居建築 旅遊指南 -
郭秀明[陝西省銅川市紅土鎮惠家溝村黨支部書記]
郭秀明同志生於1950年11月27日,祖籍河南省淅川縣,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11月8日任銅川印台區紅土鎮惠家溝村黨支部書記。1999年1...
先進典範 銅川市黨風廉政教育基地 目前現狀 巍巍功德碑 人物足跡 -
西郭家莊村
西郭家莊村位於白埠鎮駐地西約4公里處,全村78戶,農業人口241人,耕地面積850畝。該村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以小麥、棉花、花生為主。大力發展養殖、運輸...
村莊由來 村莊簡介 經濟狀況 社會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