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836-1902),高平北莊村人,年幼喪父,家境貧寒,無錢上學,但聰穎過人,借書攻讀。
個人經歷
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13歲時,考中秀才,清同治三年(1864),29歲時又考中舉人,高平縣署贈予他"文魁"匾額。
同治九年(1870),他出任廣靈縣訓導。光緒十一年(1885),因不滿清廷的腐朽統治,指責朝政,被革職遣回鄉里。
光緒二十七年(1901),高平知縣高凌霄在籌辦"教案"賠款時,將紳富捐改為各里百姓交納。全縣百姓在畝捐之外又需交納此捐,怨聲載道。郭士基義憤填膺,同牛文霄、李東海一起領導高平民眾抗捐,形成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抗捐鬥爭。
光緒二十八年一月七日,郭士基在潞安府被殺,首級被懸掛在木樁上示眾,郭士基的親屬將他的無頭屍體收回,鑄銅頭一顆,葬於北莊村北嶺四宅墳中,臨葬時,鄉民雲集,慟者眾多。
主要成就
山西巡撫 春煊得縣州急報,派兵鎮壓高平抗捐鬥爭。郭士基藏匿於高平李家河村,後因人告發被捕,送潞安府監獄。在審訊中,郭士基義正詞嚴,痛斥貪官,使審訊他的知府俞恆理屈詞 ,惱羞成怒,把他打入死牢。就義前一天,郭士基寫下"什麼天主教,敢稱天父地母,背天理,滅天倫,把光天化日造成黑暗乾坤,終必被天誅天討,天才有眼;那些地主官,都是地龜地鱉,剝地皮,掘地才,將聖地名區變為陰 地獄,還要加地丁地稅,地已無皮"的對聯,囑咐家人,待他死後,貼在自家門庭上,表現了他視死如歸的錚錚鐵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