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功騎

郭功騎

郭功騎,紡織材料專家。舉辦了中國第一屆羊毛檢驗技術培訓班,主持制定了中國第一部《細毛羊和改良羊毛收購交接標準》,創建了中國第一家省屬羊毛研究所。

基本信息

(圖)郭功騎郭功騎

郭功騎,紡織材料專家,國產羊毛纖維理化性能、羊毛收購交接標準研究以及羊毛流通領域現代化管理研究工作的先驅者。舉辦了中國第一屆羊毛檢驗技術培訓班,主持制定了中國第一部《細毛羊和改良羊毛收購交接標準》,創建了中國第一家省屬羊毛研究所。

生平簡介

郭功騎,1922年7月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一個沒落的封建大家庭。童年時親身感受外國列強對中國人的欺侮和中國的落後,立志讀書,走科學救國的道路。1943年就讀於上海大學農學院。在校期間,因反抗日本督學的欺壓,組織同學打了日本督學,受到日本憲兵隊的追捕而出逃四川,同年進入四川大學農學院畜牧專業學習。1947年在四川大學畢業後,到上海實驗經濟農場奶牛場工作,任畜牧技術員。1949年,他報名參加新中國西北軍政委員會畜牧部,前往新疆工作,途中因愛人病重返回上海,後在江蘇省蘇北行署農水處農林局工作。1950年10月調往北京,在紡織工業部纖維檢驗總局、紡織科學研究院物理研究室羊毛組工作,歷任技術員、組長、工程師等職。1961年,新疆建設急需人材,他獲悉後,先後五次打報告給研究院領導,堅決要求去邊疆工作。同年10月經上級批准,攜帶愛人和三個年幼的孩子奔赴新疆,分配在自治區紡織局科研所,從事羊毛研究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新疆紡織工業體系剛剛建立,作為畜牧業比較發達的省區,發展毛紡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原料優勢;然而當時新疆羊毛的研究卻是空白。作為研究羊毛的學者,郭功騎深感責任重大。為搞清新疆羊毛的理化性能,篩選出優質、可紡性能好的羊毛品種,他下團場、去牧區,南到喀什,北至阿勒泰,哪裡有牧區,哪裡就有他的身影。通過艱苦而細緻的調查取樣和大量的測試研究工作,他掌握了新疆細毛羊、改良羊、土種羊等各種羊毛的品質特性,先後撰寫《和田毛品質研究》、《新疆細羊毛和改良羊毛收購交接標準》,為提高新疆毛紡產品的品質做出了貢獻。“文化大革命”期間,郭功騎受到不公正的待遇。1978年受命創建了新疆羊毛研究所,任業務副所長、總工程師。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1982年參與“新疆美利奴細毛羊軍墾B型品系的培育研究”,獲農牧漁業部一等獎。該成果使我國擁有高品質的羊毛,對毛紡原料的國產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郭功騎長期擔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毛麻專業委員會委員和新疆紡織工程學會常務理事。1983年被授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88年晉升為自治區首批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9年11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77歲。

主要科學技術成就

(圖)科技成果科技成果

潛心研究國產羊毛的理化性能

1950年1961年,郭功騎在紡織工業部纖檢局、紡織研究院工作了11年。這期間,他為羊毛理化性能研究、羊毛檢驗及人材的培訓做了大量的工作。隨著國產羊毛產量的提高和進口羊毛原料對我國毛紡業發展的制約越來越嚴重,他認識到中國毛紡業要發展必須走進口羊毛與國產羊毛相結合的道路,紡織業與畜牧業必須同時發展。新疆的畜牧業,尤其是養羊業在我國具有優勢,發展毛紡業有著較好的原料基礎。

1961年,郭功騎主動爭取到新疆工作。在新疆工作期間,工作、生活條件都很差。郭功騎深入實踐,潛心研究。他把工作重點放在了牧區和工廠。每到牧區剪毛期,他常帶領科技人員下牧區,天山南北的每一個牧區,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跡。他患有嚴重的胃病,但他堅持吃住在牧區,往往一乾就是整整一個收毛季節。由於長年接觸化學藥品,他患上了皮膚過敏症,雙手一接觸酸鹼,皮膚就裂口子。可是為了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可靠,儘管手上纏滿了橡皮膏,仍然堅持參與剪毛、分級、整理、做樣本、收購等每一個工作環節,從牧區採集毛樣,進行羊毛的各項理化性能指標測試、分析和研究。通過十幾年的辛勤耕耘,郭功騎掌握了新疆細毛羊、改良羊、土種羊等各種羊毛纖維品質的大量第一手資料。同時,他還在上海、北京、西安、新疆等地的毛紡廠進行進口澳毛和國產毛(主要是新疆毛)可紡性能的試紡對比,摸清了澳毛和國毛的品質及可紡性差異,從而使他本人成為既精通畜牧、羊毛特性,又熟悉毛紡織技術的專家。

20世紀60年代初,國產毛一度成為我國毛紡業原料的主要來源,但當時全國的羊毛收購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鑒於郭功騎在這方面的研究已擁有相當經驗,1964年,國家科委、農業部、紡織工業部、外貿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委託他主持制訂“新疆細毛羊和改良羊毛收購交接標準”。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委的領導下,組織自治區各有關部門的基層羊毛收購站,根據我國羊毛生產、收購和加工使用的實際情況,共同研究,終於完成了這項任務。截止到1970年,這項標準已在9個地州、19個縣、181個團牧場,計8000噸羊毛(占全自治區當時羊毛總產量的1/4)的範圍內推廣套用,並為後來內蒙古自治區、東北地區和國家制訂細羊毛和改良毛國家標準提供了參考依據和經驗。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鑒於中國羊毛研究的現狀,郭功騎四處奔走,積極呼籲成立專門的羊毛研究機構。1978年9月,在國家科委、紡織工業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新疆羊毛研究所。這是全國首家,也是迄今惟一一家從事羊毛研究的專門機構。他受命擔任業務副所長兼總工程師。新疆羊毛研究所的成立,不僅使新疆的羊毛研究工作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也對全國的羊毛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

郭功騎不但注重實踐,更潛心理論研究。他的一生中,曾榮獲過多次科技獎勵。1980年,郭功騎參加了紡織部組織的澳大利亞訪問組,參觀了澳大利亞物理研究所、蛋白質化學研究所、新南威爾斯大學紡織系、羊毛檢驗局、工廠、牧場、羊毛倉庫以及羊毛拍賣市場等10多個單位,與澳大利亞羊毛科研及羊毛現代化管理人員進行了四次座談,詳細了解了澳大利亞在羊毛研究和羊毛現代化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澳大利亞之行使他深切認識到我國在羊毛研究及現代化管理方面與已開發國家存在的差距。他回國後,與新疆畜牧科學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科院密切合作,1980-1982年共同完成了“新疆美利奴細毛羊軍墾B型品系育成”課題,獲兵團科委一等獎;完成了“軍墾B型美利奴羊品系”課題,1983年獲農牧漁業部一等獎。這一科研成果對新疆各個品系的美利奴細毛羊的育成起了重要作用,對促進毛紡工業高品質產品的原料逐步國產化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在羊毛收購中羊毛雜質的問題,他力主採取通過淨毛率測定確定收購價格的辦法。為解決傳統淨毛率測定法(使用烘箱)速度慢且不適合在缺電的農牧區使用的現狀,郭功騎組織領導並負責試驗設計,對全國19個主產區所產羊毛及進口羊毛共抽樣調查119批,試驗近千次。根據實驗結果,套用科學的數理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最終於1986年在推廣手動式淨毛率測試儀的基礎上研製出了電動式油壓快速淨毛率測定儀。該儀器體積輕,操作簡便,攜帶方便,可在廣大的農牧區使用,其誤差與烘箱法比較不超過±0.5%,符合國際標準要求。1987年,“淨毛率測定儀器和方法的研究”成果獲得紡織工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988年,“油壓式淨毛率快速測試儀器和方法的推廣套用”成果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為開展羊毛研究培育人才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中國紡織原材料的研究,特別是毛紡原材料的研究,幾乎是個空白。為了儘快改變這種狀況,發展新中國毛紡事業,郭功騎首先注重人材的培養。他於1951年北京主持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期羊毛檢驗、研究人員技術培訓班,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名學員參加了學習。為了辦好這次學習班,郭功騎在一無經驗、二無教材的情況下,翻閱了大量的國外資料,寫出了適應中國的羊毛學、檢驗學等教材,並親自講授綿羊毛、羊毛學、羊毛分級檢驗以及數理統計課程。由於他努力工作和潛心授課,使我國首屆羊毛檢驗培訓班獲得圓滿成功,為新中國培養了第一批羊毛工作者。1951-1961年間,由郭功騎主持,在北京共舉辦了三屆羊毛檢驗培訓班,系統地培訓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約300名,為中國的羊毛纖維研究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礎隊伍。

在這以後,他繼續為羊毛研究培養一批又一批的人材。在他近50年的工作中,辦各類培訓班、學習班幾十期,經他教出的學生多達幾千人,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羊毛科研、生產、收購單位及大中型毛紡企業中幾乎都有他教過的學生。他認為羊毛研究工作者不僅要有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對事業的獻身精神。對本單位的職工,對基層檢驗所、收購站、工廠工作的年輕人,只要他們有志上進,他都會積極鼓勵和指導培養,使之成長為從事羊毛科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其中有不少人已經成為中高級科研人員。就在1999年他去世的那一年,還接受新疆畜牧廳、新疆畜牧科學院的邀請,為西部大開發、振興新疆的羊毛事業舉辦培訓班和進行技術指導。

積極開拓羊毛流通領域現代化管理研究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毛紡業出現高速發展勢頭,毛紡原料相對緊張。各產毛區相繼出現羊毛價格大戰,影響了養羊業和毛紡業的正常發展。郭功騎敏感地意識到這是羊毛研究領域的一個新課題。他藉助澳大利亞等主要產毛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成功經驗,提出必須對羊毛流通領域進行現代化管理,以市場為導向,調節養羊業和毛紡業的生產,促進這兩大產業的健康發展。他與吉林工業大學合作完成的“養羊業、毛紡業市場調節系統動態仿真研究”項目,運用系統動態學方法,根據“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經濟運行機制,考慮了多種相關因素,建立了國內外市場因素對養羊業和毛紡業影響的系統動態仿真模型,研究成果對協調發展養羊業、毛紡業的產業規模和產品結構提供了理論依據。該項成果獲1990年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他積極呼籲借鑑外國成功經驗在國內建立羊毛倉庫和拍賣市場,推行羊毛流通現代化技術管理。主要內容是根據國務院有關檔案精神,實施和推廣國毛工牧直交和淨毛計價。他自己或與他人合作多次撰寫論文宣傳介紹這一論點。1985年,紡織工業部物資局開始實施“羊毛現代化技術管理”工程,在各主要產毛區和毛紡業比較集中的地區建立羊毛倉庫和拍賣市場。郭功騎受物資局委託,負責培訓“羊毛現代化技術管理”學員,他憑藉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參考國外的文獻資料,撰寫了幾十萬字的專門教材,1985-1990年期間先後在內蒙古自治區、無錫、南京、新疆等地舉辦培訓班7次,培訓全國各地學員1000餘人。郭功騎為開拓羊毛現代化技術管理這一新的研究領域奠定人才基礎付出了大量心血,是羊毛經營現代化管理領域的先驅。

簡歷

1922年7月 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

1943年 就讀於上海大學農學院,同年進入四川大學農學院畜牧專業學習。

1947年 畢業於四川大學農學院。

1947年10月-1950年9月 農林部上海農場第一、二牧場技術員。

1957年9月-1961年9月 紡織工業部紡織研究院物理研究室羊毛組組長。

1961年10月-1964年9月 新疆紡織局科研所、輕工廳科研院工程師。

1964年8月-1978年8月 新疆紡織纖維檢驗所工程師、羊毛檢驗負責人。

1985年9月-1990年1月 新疆羊毛研究所、新疆紡織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

1999年11月 病逝。

主要論著

1 郭功騎.羊毛含水率與回潮率.紡織通報,1953(4)

2 郭功騎.新疆細羊毛和改良羊毛收購交接標準.1964

3 郭功騎,劉守仁.新疆美利奴細羊毛軍墾B型品系育成.毛紡科技,1982

4 郭功騎.和田毛品質研究.新疆農業雜誌,1986

5 郭功騎.論國毛的經營管理現代化.四川物資通訊,1988

6 郭功騎等.羊毛業毛紡市場調節系統動態仿真.新疆科技論文,199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