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永官

郜永官

時清兩江總督何桂清被太平軍圍困,鄭揮師救援,不料何棄軍而逃。鄭占據無錫高橋、所率水師初戰告捷,斃敵數千,繳獲大批槍械。後移師周莊休整,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深受民眾擁護。鹹豐十一年,鄭率水師人滬,駐金山,洙涇、泖橋等處,破敵營五座,斬將奪關,聲威大振。

介紹

郜永官郜永官
鄭克義,字國魁,安徽合肥撮鎮南街人,兄弟三人,魁居長,自幼聰穎過人,有過目成誦之才。苦於家貧,升造無力,入身社會。目睹豺狼當道,民眾受欺凌,有意抱打不平,遂拜師學藝、練習拳腳,與有志青年結成一幫,扶弱鋤暴,年方弱冠即以豪強仗義著名於街頭。為謀生計,二十出頭,就投靠巢湖鹽梟劉正宇門下經營鹽糧,走商賈之道。由於精明幹練,善於用人,深得劉的賞識,提拔他為副手。未幾,因與劉的意見相悖,遂獨立門戶,紮根蘇南東壩,先後聚集數百人,擁有商船數十艘,往來於巢湖、太湖以及江西、兩湖一帶。為立足江湖,只得尋求官方保護,他捐銀買得都司職銜,由商人步入仕途,進而招募鄉勇,操練水兵,發展到兵勇三千,戰船三百。時清兩江總督何桂清被太平軍圍困,鄭揮師救援,不料何棄軍而逃。鄭占據無錫高橋、所率水師初戰告捷,斃敵數千,繳獲大批槍械。後移師周莊休整,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深受民眾擁護。鹹豐十一年,鄭率水師人滬,駐金山,洙涇、泖橋等處,破敵營五座,斬將奪關,聲威大振。同治元年,李鴻章率淮軍入滬,李與鄭同為合肥人,是以收編鄭水師為魁字三營,檄為“親兵水師後營”,增拔戰艦、糧餉、軍械、泊龍華。鄭師以作戰勇猛著稱,逐漸成為淮軍的王牌部隊,號常勝軍。尤以四江口一戰,鄭身先士卒,奮戰十五晝夜,克敵三壘,大獲全勝。

後移師崑山,所向披靡,銳不可擋。李鴻章在與太平軍作戰中幾遇險境,皆由鄭率兵救援而化險為夷,由此李對鄭倍感親切,珍愛有加,擢升鄭為大程學啟之副將。後來淮軍圍困蘇州,久攻不克,損失甚大,李鴻章受到朝廷貶責,主將程學啟更是寢食難安。洋槍隊頭目英國人戈登提出以招降為上策,李鴻章採納眾議,囑鄭斡旋招安。鄭與太平軍將領郜永官有舊交,遂不辱使命,親赴太平軍大營,作為全權代表促成程、郜會晤,雙方達成協定,允以太平軍八王歸降後均以武官二品封賞,並歃血為盟,折箭為誓,郜等與八王依約獻城,淮軍達到招安目的。可是李鴻章等人為絕後患,不惜背信充義,瞞著鄭克義將八王等處死。

鄭聞訊後痛心疾首,罵李鴻章陷他於不義,遂厚葬八王,以示負疚自責,並在收復甦州後,拒不領功受賞。清政府隨後授以總兵職,同治三年春因克嘉興加授提督銜,再克常州,旋戍東壩,賞以武官一品封典。此後南征北戰,屢建奇功,同治五年,天津總兵陳濟清調職,經李鴻章奏請,遺缺由記名提督鄭克義署理。鄭在天津任職時為報答家鄉父老養育之恩,仿天津東嶽廟規格在撮鎮重建東嶽廟,天津泥人張聞訊親率子孫及門徒為該廟塑神鬼像近千尊。因為泥人張曾因塑奸相秦檜獲罪下獄,面臨滅門之禍,鄭克義到任後得知此乃冤案,遂仗義直言,奏請皇上赦免張氏一門。張知恩圖報,故在撮鎮留下珍品。解放後雖廟宇被毀,但時至今日,人們議及此事時仍讚嘆不已。

鄭克義在軍事上功勳卓著,在外交上的才能也是卓爾不群,他多次協助李鴻章處理棘手的外交事務,連外來使臣也對他敬畏三分。同治九年,鄭逝世於天津任上,李鴻章親往弔唁並撰書輓聯:“智勇冠群英、四江口孤軍殺賊,閹閭城片語平戎,當時功蓋東南,百萬師齊稱馮異;仁慈周海甸,九曲池典良禮士,上谷群分俸親賢,此日星沉西北、三千客共哭田文。”對鄭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鄭克義一世清廉,仗義疏財,未留遺產,清史《烈傳》中記述:“將軍居官三十餘年,家無餘財”,清廷為彰其安邦強軍,除匪患,保全寧等輔政安民之功績,曾傳旨“國史館”為鄭立傳,賜號“勃勇巴魯圖”,並在蘇州建祠以視之。鄭死後遵其遺囑,靈樞運至家鄉邑堂寺旁的蔣旗桿安葬,現在僅存一塊熱土,其它已一無所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