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g shǔ ㄌㄤˊ ㄕㄨˇ
【】
(1). 漢 唐 時宿衛侍從官的公署。 明 清 稱京曹為郎署。《漢書·爰盎傳》:“上幸 上林 ,皇后、 慎夫人 從。其在禁中,常同坐。及坐,郎署長布席, 盎 引卻 慎夫人 坐。” 顏師古 註:“ 蘇林 曰:‘郎署, 上林 中直衛之署也。’ 如淳 曰:‘ 盎 時為中郎將,天子幸署,豫設供帳待之。’” 唐 顏師古 《匡謬正俗》卷五:“郎者,當時宿衛之官,非謂趣衣小吏;署者,部署之所……郎署,並是郎官之曹局耳。” 唐 楊炯 《渾天賦》:“ 馮唐 入於郎署也,兩君而未識; 揚雄 在於 天祿 也,三代而不遷。” 明 劉基 《感興》詩:“漫說 漢 庭思 李牧 ,未聞郎署遣 馮唐 。”清 錢謙益 《南征吟小引》:“睢陽袁伯應(袁可立子),以名臣子之牽絲郎署,負文武大略。” 清 方文 《聞從子蛟峰補濟寧兵憲寄此》詩:“旅食京華方十暑,棲遲郎署亦三霜。”
(2).代稱皇帝的宿衛、侍從官。《後漢書·馬融傳》:“ 安帝 親政,召還郎署,復在講部。”《文選·李密<陳情表>》:“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 張銑 註:“郎署,尚書郎。”《南史·陸瓊傳》:“﹝ 瓊 ﹞識具優敏,文史足用,進居郎署,歲月過淹。” 清 戴名世 《劉退庵先生稿序》:“先生以進士起家,歷官郎署,非其好也。”
相關詞條
-
郎
秦漢時皇帝宮殿門戶的守衛者,魏晉以後的官號。漢初有郎中、中郎,以後有侍郎和議郎,郎或郎官是其總稱。
歷史發展 傳統文化 姓氏名人 -
南越國宮署
南越國宮署,位於廣州老城區中心中山四路,是漢朝境內的割據政權南越國的皇宮,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特點 發掘工作 南越王宮漸露真容 發掘發現 -
南越王宮署遺址
南越王宮署遺址這處遺址先後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遺址已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遺址詳介 宮殿遺址 遺址特色 五大謎團 -
郎[中國姓氏]
郎姓,中國姓氏之一。來源有三:出自姬姓,出自南匈奴,出自鈕祜祿氏,出自滿族。郎姓名人有郎朗、郎鹹平、郎昆、郎永淳、郎平等。
歷史發展 傳統文化 姓氏名人 -
《二月望日,遞宿南宮,和尤延之右司郎署疏竹》
《二月望日,遞宿南宮,和尤延之右司郎署疏竹》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郎姓
郎姓,中國姓氏之一。來源有三:出自姬姓,出自南匈奴,出自鈕祜祿氏,出自滿族。郎姓名人有郎朗、郎鹹平、郎昆、郎永淳、郎平等。
歷史發展 傳統文化 姓氏名人 -
神樂署
神樂署坐落北京天壇西門內稍南側,坐西向東,是天壇五組大型建築之一,是專司明清兩代皇家祭天大典樂舞的機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又名神樂觀,清乾...
簡介 歷史 與道教宣真派 現狀 -
粉署
語出: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霧雨銀章澀,馨香粉署妍。”唐牛僧孺《席上贈劉夢得》詩:“粉署為郎四十春,今來名輩更無人。”
簡介 名稱由來 -
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譜
《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譜》是上杭中都邱氏千五郎公後裔的一部厚達9.1公分,重達7.4市斤的統宗統系譜族譜,該譜的主要特點是:祖源虛構、昭穆不明、次序顛倒。...
最大特色 隱匿譜序,掩蓋歷史 混亂昭穆,顛倒世序 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