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平莊

[交通]建國前,交通不便。 [姓氏與人口]全村共有邵、王、譚3個姓氏。 [經濟狀況]建國前,大多數居民以務農、討荒為生,生活極為困難。

據《邵氏族譜載》: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十四世祖良能,從邵垓遷此安居,因所處地勢平坦,故取名邵平房,後改稱邵平莊。清末至1939年屬菏澤縣。1940年劃入鄆南縣三區,1942年歸鄆鄄巨菏辦事處,1943年屬臨澤縣,1944年歸鄆巨縣六區。1949年屬鄆城縣十一區,1952年隸八區,1958年初為郭莊鄉轄,同年秋屬黃安公社邵垓大隊。1961年從邵垓大隊分出,併入曹莊大隊。1978年劃歸唐廟公社,同時從曹莊大隊分出,自成邵平莊大隊。1984年初改為邵平莊村民委員會。屬徐垓鄉,2001年2月劃歸黃安鎮。
[地理位置] 邵平莊位於鄆城西南25公里,鄄巨路南側,東與後劉接壤,北於羅莊、邵垓隔路相望,南與曹莊,西與鋼王相連。
[自然狀況] 全村地勢平坦,有機井6眼,曹莊溝繞村一周,達到旱能澆,澇能排,水利條件優越,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及蔬菜瓜果。2002年全村占地總面積為540畝,其中耕地面積442畝,全為清沙土壤,村莊占地95畝,其它占地3畝。
[交通] 建國前,交通不便。建國後公路發展迅速,村後靠鄄巨公路直通220國道。 [姓氏與人口] 全村共有邵、王、譚3個姓氏。其中邵氏十四世祖邵良能夫婦等5人於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0年)由邵垓遷此;王氏十四世祖王心廣等家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從邵垓遷此居住;譚氏十九世祖譚邦增一家3人於民國29年(1940年)從菏澤縣康莊遷此居住。2002年邵氏275人、王氏57人、譚氏21人,全村共有95戶353人。
[經濟狀況] 建國前,大多數居民以務農、討荒為生,生活極為困難。建國後經濟發展發生了曲折變化。200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超過58萬元,是建國初期的12倍。其中農業收入38萬元,畜牧業收入10萬元,林果業收入2萬元,其它收入8萬元。從事副業與農業的人數比約6:4。
[榮譽]1993年以來該村連續被鄉鎮評為三等獎、二等獎、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