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容光

邵容光

邵容光(),男,江蘇武進人。著名橋樑工程專家。 1955年同濟大學畢業。1985年至1987年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合作進行彎梁橋研究和業務進修。長期從事橋樑工程和結構設計原理方面的教學、科研和設計工作。編寫出版了《結構設計原理》、《建築結構》、《混凝土彎梁橋》和《斜梁結構分析》等專著。2016年4月,榮獲2015年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樑大獎。 2018年8月8日,邵容光在南京逝世,享年85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邵容光 邵容光

1934年,邵容光出生於江蘇武進。生前任中國橋樑與構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公路學會橋樑與結構工程學理事、江蘇省公路學會橋樑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政協委員等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16年4月,榮獲2015年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樑大獎。

人物成就

邵容光教授是中國“結構設計原理”和“橋樑工程”等相關專業課程的早期建設者。

1983年由他主持編寫的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大綱已成為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的綱領性指導檔案;

1987年由他主編的高等學校教材《結構設計原理》內容先進、影響極大,直至今日仍為中國橋樑建設人才的培養和技術儲備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他推導的圓形截面鋼筋混凝土偏心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方法被列入《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範》JTJ023-85條文並沿用至今,為中國橋樑工程的相關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

邵容光是中國最早深入研究混凝土曲線梁橋和斜梁橋的開拓者,重點研究預應力混凝土曲線梁橋設計計算、構造和施工技術問題。

研究成果在潤揚長江大橋、滬寧高速公路等多項工程中得以成功套用,為中國後期同類橋樑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編寫出版的彎、斜梁橋專著在業界有重要影響。

主要著作:編寫出版了《結構設計原理》、《建築結構》、《混凝土彎梁橋》和《斜梁結構分析》等專著。

人物逝世

邵容光訃告 邵容光訃告

2018年8月8日14時41分,邵容光在南京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5歲。

後世紀念

邵容光遺體告別儀式將於2018年8月10日上午8:30,在南京市殯儀館謙和廳舉行。

常州名人錄(上)

“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常州自古以來就是詩書禮儀之鄉、鍾靈毓秀之地。自從2500年前延陵季子(吳公子季札)在常州開邑以來,常州這塊土地就以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文化興盛、人才輩出而著稱,有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史學家、科學家從常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金保生
金重遠
金杏英
金久勇
岳茂興
季鐵安
羅見明
林廷圻
范福康
卜銀根
邵容光
邵全渝
邵忠甫
邵達華
陳增慶
陳槐卿
陳棠生
陳銘訓
陳雪英
陳和明
陳辛火
陳迎元
陳聽安
陳孝朱
陳廷萊
陳漢孝
陳少亭
陳子皋
陳珩
陸促良
張震元
張楚芳
張臘梅
張雄明
張萱佑
張鴻壽
張崇根
張嫻如
張津華
張炳生
張治菽
張學模
張學賢
張林法
張林元
張孝祺
張陽春
張堯良
張正惠
沈鏡祥
沈鎮靜
沈漢良
沈躍
沙孝惠
汪瑞芬
汪朝群
鄒淑儀
狄曉華
狄蘇林
何家祥
何浩明
邱文豹
吳錦祥
吳繩卿
吳盤青
吳金祥
吳鳴鶴
吳忠興
吳林芳
吳林如
吳序堂
吳志英
吳自然
吳光銑
吳堯東
吳亞康
吳邦賢
吳邦良
吳弘范
李璋榮
李新庚
李培俊
李誼大
李效靜
李效堅
李荷荷
李荷芳
李復中
李宗明
李紀澄
李名山
李午亭
李乾佑
楊德壬
楊勤生
楊聯華
楊祥金
楊祥大
楊洪生
楊炳方
楊禹疇
楊南如
楊國范
楊克誠
楊興元
楊達清
楊月如
楊日如
楊雲逵
杜國和
杜元龍
嚴先進
芮靜康
孫懋德
孫琴美
孫建南
孫孝廉
孫東來
許錫民
許愕俊
許學康
許懷燕
湯邦根
湯漢章
湯洵
江福清
江見鯨
羊華榮
劉雪樵
劉顯庭
劉文瑞
劉介誠
劉仁俊
劉頤
莊懋年
莊承藻
莊允迪
莊才慶
莊由
華鐵平
華根林
華光時
任祖洪
朱博鴻
朱樹森
朱麗嫻
朱興中
朱兆年
朱仲賢
朱永源
呂維純
呂浩雪
呂保齡
莊心良
馮鼎復
馮煥清
馮信一
馮京三
馮文基
包定元
史雅語
史竟雲
史梅金
史夢熊
史軼繁
史紓懷
史兆生
盧子博
孔蘭生
方仲彥
卞保琦
卞杏英
丁皓江
毛筱芬
戈天擇
尤竹平
尤蘭琴
王雅如
王滌成
王婉瑜
王拿但
王政人
王青澄
王伯年
王志瑾
王壽泰
王兆振
王華琴
王堯奇
王漢琦
馬清槐
馬忠良
馬時中
壽齡
卞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