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英[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吳志英[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吳志英,女,1967年8月生。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正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助理,神經病學研究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遺傳學組副組長,中國卒中學會遺傳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神經遺傳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長期從事神經內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擅長神經遺傳病、運動障礙病和神經變性病的診治,並採用遺傳和分子技術尋找疾病的致病基因,研究其發病機制並最佳化治療方案。先後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7項。以通訊作者在Nature Genetics、Neurology等雜誌發表SCI論文60多篇。先後獲得“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第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第三屆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首屆“中國傑出神經內科醫師”及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90年,畢業於福建醫科大學醫學系。

1995年,福建醫科大學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畢業。

1999年,同濟醫科大學神經病學專業博士畢業。

2001~2003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完成博士後培訓。

主要貢獻

長期從事神經內科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尤其對運動障礙性疾病、神經遺傳病及神經變性病進行了較深入的臨床和基礎研究。作為第一申請人先後承擔了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另外8項教育部、省科技廳等科研課題。以通訊作者在 Nature Genetics, Neurology, Theranostics等國際主流雜誌上發表SCI論文60多篇。

熱愛祖國,勤懇敬業,治學嚴謹,人品高尚,是一名優秀的臨床醫師。除了完成繁重的臨床醫療和教學任務之外,先後主持了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福建省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和省科技重大項目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她開展的肝豆狀核變性和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症等多種神經遺傳病的研究,有關結果發表於《Archive of Neurology》及《Neurology》等國際著名的神經病學專業雜誌,引起了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高度重視,目前已有多項研究成果套用於臨床,造福廣大患者。此外,她還與國外同行合作,對常見的神經免疫疾病“多發性硬化”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的《自然藥學》雜誌(Nature Medicine)。更難能可貴的是她謝絕了國外提供的優厚條件毅然回國,率領國內的研究團隊進行科學研究,在短短時間內已取得顯著成效,在神經病學領域脫穎而出。

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與銅代謝障礙有關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父母均為致病基因攜帶者,臨床上無症狀,子女可得病,常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出現肝炎、肝硬化,腎損害,運動不協調或精神障礙等。該病可有效治療,但強調早診早治。該病早期表現常不典型, 常規方法無法做到症狀前診斷。吳志英教授系統研究了我國肝豆狀核變性患者的基因突變特徵,繪製了基因突變頻譜圖;研究基因型與臨床表型的關係,證實了中國人第一突變熱點Arg778Leu與嚴重的臨床表型相關;對基因診斷出的症狀前患者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及5年臨床隨訪觀察,證實鋅製劑可作為該病症狀前患者首選的治療藥物,獲得很好療效,具有重要學術價值。上述結果分別發表於《Archive of Neurology》2001年第5期和2003年第6期,均為國際上首次報導,引起國內外專家的高度重視,中央電視台的科技之光欄目亦曾採訪報導,2004年11月她還應邀前往日本做了專題報告。近期,她率領的團隊首次證實了本病發病與ATP7B蛋白的異常易位相關,研製的有關抗體申報了國內專利,曾榮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症是成人最常見的肌營養不良症,吳志英教授首次發現該病患者的4q→10q易位對表型的影響起決定性作用,這對深入探討其分子發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適合我國病人特點的基因診斷方法,研究結果於2004年8月底在《Neurology》雜誌發表後,迅速被發表於《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等重要雜誌的論文正面引用。

吳志英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從事合作課題研究期間,針對常見的神經系統免疫性疾病“多發性硬化”進行了分子發病機制研究,克服重重困難,證實了選擇性阻斷中樞神經系統T細胞的浸潤可抑制實驗性自身免疫腦脊髓炎,結果發表於世界著名的生物醫學刊物《自然醫學》雜誌2003年第3期,福建醫科大學為第二作者單位。 該研究為多發性硬化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自然醫學》雜誌是《自然》系列雜誌的刊物,以該校學者的身份在世界頂尖級學術期刊全文發表研究論文的,吳志英教授是第一人。深入研究發現,一種IFN-γ的誘導蛋白與多發性硬化密切相關,目前她正著手研發多發性硬化的基因疫苗。

當一名醫師為患者解除痛苦,是吳志英從小立下的志向。她1990年福建醫科大學本科畢業後就以優異的成績留在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工作,先後師從國內知名的神經病學專家慕容慎行教授和阮旭中教授,分別獲得神經病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在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余龍教授實驗室接受過系統的訓練。前輩們的言傳身教影響著她,造就了她為醫學事業獻身的崇高理想。作為一名醫生,她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視病人如親人,時刻為病人的利益著想。虛心向老一輩神經病學專家學習,刻苦鑽研,努力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由於診病細緻耐心,診療水平較高,所以慕名求診者眾多。在病房獨立負責一個病區,床位總是住得滿滿的,病人常常需要排隊等候入院。病人出院時帶著滿心的歡喜和讚嘆,讚嘆這位年輕教授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

作為一名臨床教師,吳志英教授注重為人師表,總是利用簡單的圖解和臨床病例將書本知識講得生動活潑,淺顯易懂,深受學生的好評 她除了指導研究生們進行課題設計、實驗和論文撰寫外,更加注重培養他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勤於鑽研的實踐精神。為了隨訪證實肝豆狀核變性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其家系成員的診斷結果,她自已也常常利用值班休息時間和節假日,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到邊遠的山區,送醫送藥並採集血樣,反覆論證,以確保結果的高度可靠。

獲獎記錄

①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5年,排名第一);

② 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0年,排名第二);

③ 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6年) ;

④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07年) ;

⑤ 第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2年) ;

⑥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2012年) ;

⑦第三屆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2013年) ;

⑧第一屆 “康緣杯▪中國傑出神經內科醫師” (2016年)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