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布果

那布果,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作品。觀眾把《那布果》看做是反對奧地利暴政的號召。

歌劇作品

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作品
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1813-1901)25歲時創作的第一部歌劇《奧貝托伯爵》,初演獲得成功,劇院約他再寫三部歌劇。正當他在創作上春風得意之際,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先是他的一對小兒女相繼夭折;接著,與他結婚才4年的妻子又去世;同年(1840年),威爾第的第二部歌劇《一日為王》初演慘遭失敗。在痛失親人和事業受挫的雙重打擊下,威爾第完全失去創作的信心。
一天,斯卡拉大劇院經理硬把一個腳本塞到威爾第的衣袋裡,建議他帶回家去讀一讀:
“我回到家,狠狠地把手稿往書桌上一扔。稿本落下時,攤開了。我漫不經心地掃了一眼,讀到一句話:‘飛吧,思念,展開金色的翅膀……’,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下去。詩句深深打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看了一段又一段。合上稿本,上床睡覺,可是哪裡睡得著呢!我披衣起床,拿過腳本讀了一遍又一遍……”。
這個腳本稿就是《那布果》,又名《尼布甲尼撒》。故事發生在紀元前568年,巴比倫國王那布果率軍進犯耶路撒冷,打敗了希伯萊人,把大批希伯萊人放逐到巴比倫後,又率軍出征。他的親信女奴阿碧伽萊乘機篡奪了王位,宣布處決所有被囚禁的希伯萊人。那布果聞訊立即回師,阿碧伽萊自殺了,臨終前請求那布果成全公主凡奈娜和希伯萊青年伊斯梅爾的婚姻。
19世紀40年代,義大利正處於民族復興運動高漲時期,全國各地掀起擺脫奧地利哈不斯堡王朝統治的革命浪潮。因此,《那布果》這段被奴役民族的歷史激發了威爾第的創作熱情。很快地,歌劇寫成,風格雄渾,氣勢磅礴,充滿著同暴政作鬥爭的英雄氣概。希伯萊人被巴比倫人囚禁的情節成為義大利渴望獨立的象徵。歌劇在1842年3月9日首演時,觀眾把《那布果》看做是反對奧地利暴政的號召,特別明顯地表現在第3幕的合唱曲《飛吧,思念,展開金色的翅膀》中,被奴役的希伯萊人懷念故國、思念家園的心情格外引起當時義大利人民的共鳴,歌劇首演後引起強烈反響,被當做革命歌曲迅速傳遍全義大利。

主要作品

威爾第後來的歌劇,如《弄臣》、《茶花女》、《阿依達》、《奧賽羅》等,其成就遠遠蓋過《那布果》,以致《那布果》後來很少上演,但惟有其中的《飛吧,思念》一曲卻一直被作為合唱經典曲目在世界各國音樂會上演出。
1901年1月27日,這位偉大的作曲家與世長辭。義大利以民族英雄的規格為他舉行葬禮。當成千上萬人扶送他的靈柩去墓地時,送葬隊伍一路上唱的就是:“飛吧,思念,展開金色的翅膀……”。
(薛 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