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里

邑里

邑里,漢語辭彙, 拼音:yì lǐ 釋義:1、鄉里。2、指鄉里的人民。3、鄉貫;籍貫。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1、鄉里。

《墨子·尚賢中》:“凡所使治國家,官府,邑里,此皆國之賢者也。”

唐李頎《送司農崔丞》:邑里春方晚,昆明花欲闌。行行取高位,當使路傍看。

唐 無可《書事寄萬年厲員外》:封疆親日月,邑里出王公。逐盜千門啟,興祥五稼豐。

宋 陳師道《序》:“上自宮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蠻狄,賓祀燕享,預陳於前,山澤以成市,商賈以起家。”

清 俞蛟《夢廠雜著·李少白傳》:“ 李杜 ,字 少白 ,與余同邑里。”

2、指鄉里的人民。

《呂氏春秋·誣徒》:“歸則愧於父母兄弟,出則慙於知友邑里。”

《後漢書·朱暉傳》:“自去 臨淮 ,屏居野澤,布衣蔬食,不與邑里通。”

清 歸莊《噫嘻》詩之二:“虜方逼斷髮,邑里盡夷蠻。”

3、鄉貫;籍貫。

唐 劉知幾《史通·邑里》:“昔《五經》、諸子,廣書人物,雖氏族可驗,而邑里難詳。”

清 陳鱣《對策》卷二:“其所敘邑里世系,又詳且悉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