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些

邏些

邏些(lá sà),也叫“邏裟”、“拉撒”、“拉薩”。唐代漢語發音——“邏”la(平聲) “sa”(去聲),它是西藏自治區城市拉薩的古名,藏語發音lhasa,是為唐代漢語音譯,由於古今漢語的讀音差異,“拉薩”一詞漸漸取代了原有的音譯。邏些是唐朝時藏語的音譯,有時寫作“邏娑”。”中央電視台已故播音員羅京先生有一次介紹吐蕃,將邏些讀作luóxiē(羅歇)。今西安碑林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為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碑刻,記唐太宗時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傳入中國並在長安建寺傳教之事。

由來

歷史沿革

早期,它在藏語中被叫做“熱阿沙”(RaSa),意思是“山羊地”——“熱阿”是“山羊”,“沙”是

邏些邏些

“土”或“地”。據說,遠古時代這裡是山羊成群出沒的地方。公元633年,藏王松贊乾布統一青藏高原後遷都拉薩後,逐步建造寺廟、屋宇,修築道路、水渠,奠定了拉薩早期城市的初步形體,至此拉薩一直作為青藏高原的經濟、政治、宗教的中心。拉薩,藏文的意思是“佛地”或“聖地”。

大昭寺

公元647年,有名的大昭寺在沼澤之上修建完工,民間傳說是由白山羊背土填平湖沼的。人們便把“熱阿沙”這名字給了大昭寺。後來,佛教傳播到全西藏,“佛地”或“聖地”拉薩的名字便取代了“熱阿沙”的原名,一直到今天。

​解釋

邏些是吐蕃的都城。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吐蕃傳上》曰:“其國都城號為邏些城。”中央電視台已故播音員羅京先生有一次介紹吐蕃,將邏些讀作luóxiē(羅歇)。邏些是唐朝時藏語的音譯,有時寫作“邏娑”。可見“些”、“娑”同音。“娑”字如何讀?有人會不假思索地讀suō(梭),因為婆娑一詞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原產印度的娑羅樹,梵文為sālɑ,音譯為娑羅,可見娑當時讀撒,羅當時讀拉。今西安碑林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為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碑刻,記唐太宗時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傳入中國並在長安建寺傳教之事。碑下和兩側有古敘利亞文刻辭。該刻辭述及地名Sɑrɑɡ,中文音譯為娑羅誐。這是“娑”讀撒,“羅”讀拉的又一例證。既然邏些有時寫作邏娑,那么邏些就應該讀luósā(羅撒)或者lāsā(拉撒),也就 是今天的拉薩。

今日邏些

解放時間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薩城進入了新的時代。1960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拉薩為地級市,1982年又將其定為首批公布的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邏些邏些

各項情況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拉薩市轄1個市轄區、7個縣,分別是城關區、林周縣、當雄縣、尼木縣、曲水縣、堆龍德慶縣、達孜縣、墨竹工卡縣。拉薩市總人口近55萬,其中市區人口近27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