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生產效率即最後增加的一個單位某種生產要素(如勞動力、資本、土地等)所生產的產量或價值。邊際生產率理論是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相違背的,純粹是一種為資本主義制度資本家的剝削辯護的理論,它把生產資料說成同勞動力一樣也是創造價值的,而且還認為工資的高低是由勞動力的多寡所決定的。
相關內容
投資需求
是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形成的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增加額之和;投資需求是由資本邊際效率和利息率這兩個因素的對比關係所決定。投資需求是總需求的重要構成部分。
貨幣供給
貨幣供給(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國或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體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金融過程。 是指不同貨幣的購買力而僅以面值計算的貨幣供給量,而是及貨幣供給是治安貨幣能買到的貨物數量來衡量的貨幣供給,或者說是用貨幣購買力來衡量的貨幣供給。就一個經濟體的運轉起點而言,需要貨幣管理當局或政府投入一定的貨幣,發揮貨幣的第一推動力作用,而在現存的信用貨幣體制下,一旦經濟運轉起來,大量的內生性需求必然導致大量的內生性貨幣供給
國民收入
國民收入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從社會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後的剩餘部分就是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價值形態)=社會總產值-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或國民收入(實物形態)=社會總產品-已消耗生產資料。它是反映整體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因此常被使用於總量經濟學的研究中,亦是國際投資者非常注視的國際統計項目。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 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 (GNP, 即國民生產總值),前者計算一段特定時期本地進行的生產,而後者則計算本地居民的總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