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條林

[別名] [用法用量] [藥理]

[別名] 耳挖草《廣西中草藥》、半枝蓮《江蘇省植物藥材志》。
[來源] 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 的全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2-35(-55)厘米,莖四方形,單葉對生,三角狀卵形,邊有淺鈍牙齒。花紫藍色,唇形,單生於莖和分枝上部葉腋。小堅果扁球形,有小瘤狀突起。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態分布] 生於水田邊,溪旁或濕草地上。產於廣西上林、金秀、桂平、平南、藤縣、昭平等縣;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浙江、廣東、貴州、雲南、四川等省區。
[採集加工] 5-6月花開時采,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功能] 味微辛,性平。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止血,止痛,抗癌。
[傳統套用] 治闌尾炎,肝炎,小兒支氣管炎,肺炎,肺膿瘍,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外傷感染。化膿性骨髓炎,無名腫毒,淋巴結炎。
[用法用量] 15-30,水煎服或搗汁服;外用搗敷。
[方例] 1.肺膿瘍 邊條林(半枝蓮),鉗模咪(魚腥草)各30克,水煎服。
2.淋巴結炎 邊條林(半枝蓮),葉瑰旁(野菊),烈從樓(九里明)各30克,水煎服,並用鮮品搗敷。
[化學成分] 全草含紅花素,異紅花素,高山黃芩素,高山黃芩甙,β-谷甾醇,硬脂酸,生物鹼[1] [2]。多糖[3]等。另據報導,從地上部分分離得到漢黃芩素,半枝蓮素,半枝蓮種素,柚皮素,芹菜素,粗毛豚草素,聖草素,木犀草素,5,7,4`-三羥基-8-甲氧基黃烷酮,5,7,4`-三羥基-6-甲氧基黃烷酮,4 `-羥基漢黃芩素,7-羥基-5,8-二甲氧基黃酮,對-羥基苯甲醛,對-羥基苄基丙酮,對-香豆酸,原兒茶酸,熊果酸,植物甾醇,植物甾醇-β-D-葡萄糖甙[4]等。
[藥理] 1. 抗癌作用 用美藍試管法篩選試驗表明,半枝蓮對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AML)血細胞有輕度抑制作用;用細胞呼吸器篩選試驗表明,對AML血細胞的抑制率大於75%[1]。
2.免疫調節作用 半枝蓮多糖在體外可促進刀豆球蛋白A(Con A)誘導的小鼠脾細胞淋巴細胞轉化,其最適濃度為400r/ml。皮下注射給藥1星期後可明顯提高小鼠外周血淋巴細胞中酯酶陽性細胞的百分率,促進二硝基氯苯(DNCB)誘導的遲髮型變態反應,但大劑量注射(200mg/kg)可抑制小鼠胸腺指數,對脾指數無影響[2]。
3. 抑菌作用 50%半枝蓮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1]。
4. 解痙祛痰作用 紅花素有較強的對抗由組胺引起的平滑肌收縮作用,並有很好的祛痰作用[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