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朝陽

邊朝陽

邊朝陽,河南省濮陽市新浩盲人按摩職業學校校長。

基本信息

簡介

邊朝陽,男,河南省濮陽市新浩盲人按摩職業學校校長。 邊朝陽因先天性眼病弱視。1984年從事針灸、按摩、理療專業。2001年創辦了“濮陽市新浩盲人按摩中心”。2004年,又開了一家分店。新浩盲人按摩中心為數千名頸、肩、腰、腿等患者解除了病痛,也為數十名偏癱、小兒腦癱等肢體殘疾人作康復治療訓練。2005年在按摩中心的基礎上又創辦了“濮陽市新浩盲人按摩職業培訓學校”。從2006年至今,這個學校共培訓了近千名優秀按摩師,其中60%是殘疾人,40%是農民工及其它失業人員,他們大多數在廣州、深圳、北京、青島等地的專業按摩機構實現了就業,還有一些學員自主創業,開辦了自己的專業按摩店。他的按摩店被華龍區殘聯特設為殘疾人社區康復站。

榮譽

2002年,邊朝陽和另一位盲人按摩師代表濮陽市參加了“首屆全國保健按摩技能邀請賽”,在武漢賽區榮獲“團體一等獎”,並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決賽中榮獲“團體三等獎”。他本人也多次被殘聯有關部門授予殘疾人先進工作者。

奮發圖強

清晨,雨露在荷葉上滾動,柳葉在風中起舞,良辰美景,邊朝陽看不到。

陪年邁的父母逛長城,帶孩子游名山大川,天倫之樂,邊朝陽有心無力。

泡上一杯清茶,拿起一份報紙,忙碌中享受片刻的安寧,普通人的休閒,對邊朝陽來說是苦痛。

當心靈的窗戶被遮蔽,一個人將在黑暗裡忍受多少煎熬啊!

但是濮陽市新浩盲人按摩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邊朝陽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創業之路。

坎坷、勇敢面對

1981年,邊朝陽的父親從地方調入中原油田工作。當時中原油田正在會戰,需要大量工人,邊朝陽連續三次參加招工,每次都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文化考試,卻都因為視力不合格(先天性視網膜發育不良,眼球水平振盪,現代醫學無法治療)而被淘汰。幾次招工對他的打擊非常大,讓邊朝陽特別的痛苦,他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願見人,一度對生活、生命失去信心。

在他最苦悶的時候,家人無微不至的關心,特別是父親語重心長的談心,對他觸動很大。父親送了他一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保爾的遭遇和頑強的毅力激勵了他。痛定思痛,他決定學會一技之長,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做個大寫的“人”,通過努力得到社會的承認。在父母的建議下,邊朝陽選擇了學習針灸、按摩專業。從此,他的人生道路就有了一個新的起點。

為了記住穴位,他把人體的每一個穴位都寫在一張大紙上,帶在身上,隨時隨地的看、記。老師對他說:“想要學好針灸按摩技術,不但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嫻熟的實踐操作技能及強健的身體。聽到這話以後,他每天早晨5點起床,晚上12點後才休息,總是帶著書本到醫院附近的樹林裡,邊鍛鍊身體邊學習。為了練好按摩基礎手法中的指力、腕力、劈力等,他在床邊放了一桶沙子、一桶黃豆和一個沙袋,堅持用手指往沙桶、豆桶中插練習指力,還要推打沙袋練習腕力。手上的皮不知磨破了多少次,手指關節也不知腫了多少回,其中的苦是難,只有邊朝陽能夠體會。

以身試針的經歷,讓邊朝陽回想起來都覺得自己了不起。為了快速、準確地掌握針法及穴位,他在自己身上試針,起初常常扎出血來。有一次,他正在自己身上試針,出了很多血,嚇得一位病號連忙請來了他的老師,可老師平靜地說:“沒關係,要想將來病人少受罪,就得現在自己多吃苦”。從此老師這句樸實的話就銘刻在他的心裡。通過自己刻苦的努力和老師的幫助下,他很快就掌握了針灸、按摩的基本技能。

努力總會有收穫。1985年,勤奮的邊朝陽被油田招為集體工,正式成為一名油田集體制工人,從此有了安穩的工作。這時,一個問題擺在面前,是安安穩穩上班,還是繼續學習針灸按摩技術?邊朝陽想了許久,決定利用來之不易的穩定生活,為自己充電。於是,他一邊上班,一邊自學河南中醫函授大學的各門課程,一晃4年過去了。在這段時間裡,邊朝陽的專業技術更加紮實,還以優異的成績從河南省中醫函授大學畢業。

邊朝陽依然在想著出路的問題。繼續乾工作?不,0.08的視力讓邊朝陽無法看清儀表,還時常需要別人幫助。改革開放十年後的一天,邊朝陽的腦子冒出了一個想法:創業!沒有資金、沒有名氣,怎么創業?又一個難題擺在邊朝陽面前。無數次徘徊在鄉間小路上的邊朝陽做出了一個決定:繼續上班攢錢,在業餘時間義診,弄出名氣來。

這一義診就是十幾年,在這期間,邊朝陽吃盡了苦頭。起初,許多病人對他並不信任,認為他是“赤腳醫生”。但邊朝陽沒有因此而氣餒,因為他始終又一個支持他的家庭:父母專門騰出一間住房作為義診室,並為邊朝陽購買醫療設施。這條路,要好好走下去,邊朝陽時常鼓勵自己。

然而,對於一個患有先天性視網膜發育不良的人來說,出門義診也是一件極困難的事情。那是一個冬天,邊朝陽冒著大雪為病人治療。因為路滑,邊朝陽滑倒在地,為病人治病的火罐全部摔碎了。當邊朝陽再次站起來的時候,已經過了近半個小時。還有一次,由於邊朝陽過於疲勞,去義診的路上,沒留神來往的車輛,差點被一輛車撞倒。工夫不負有心人,邊朝陽的真誠及嫻熟的專業技術贏得了病人的認可和讚揚,找他看病的人越來越多。但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十幾年來,從未像同齡人那樣輕鬆地享受生活,而是隨時無償地奔波於病人與家之間。只要有病人找他,他總是想方設法克服自身的困難並親自上門無償服務。他的事跡被中原油田電視台社會觀察欄目發現,他們以《義診十多年—奪世紀優秀青年》為題跟蹤報導了邊朝陽的事跡。而後中國石化報以《志強男兒》、中原石油報以《讓社會承認我》、《樂在奉獻中》等為題相繼多次專題報導了他的事跡,並且被濮陽市殘聯評為“全市殘疾人自強模範”稱號,被中原油田殘聯及有關單位評為“優秀殘疾人”、“新長征突擊手”等光榮稱號。

十年、創業之路

“以你的技術與實力現在就可以創辦一家按摩店,有什麼困難我會幫你的,回去以後就大膽地乾吧。”從河南省針灸按摩職業學校進修結業時,邊朝陽的老師意味深長地為他指點迷津。

一句話驚醒夢中人。是啊,十幾年義診經歷,雖然有些成績,但總有“打游擊”的感覺。如果開一家正規的店,既能免於奔波,又可以貼補家用,何樂而不為呢?

說乾就乾。回到油田後,邊朝陽就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殘疾人相約合夥創辦一家盲人按摩中心。2001年夏天,他們冒著炎炎烈日,跑遍了油城的大街小巷,終於在大慶路油田交通總站附近找到了一處適合開辦按摩中心的商業用房。為了節約資金,邊朝陽找朋友自己動手做按摩床。在那段時間裡,他每天只吃一頓飯,只能睡兩三個小時,身體一下消瘦了十多斤。最終在與親朋好友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8月18日,他們創辦的“濮陽市新浩盲人按摩中心”終於成立開業了。

創業,即使是健康的人,也是艱辛的歷程,何況對於一名視力存在障礙的人?剛開業時,按摩中心只有十張床位,四個足療師,二位按摩師,他時常一個人為四個患者做治療。隨著病人數量的增加,他們先後又聘用了十多名盲人按摩師。想到以前只是他一個人奮鬥,現在已經能給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服務社會,實現許多殘疾人的人生價值,邊朝陽都抑制不住高興之情。經過幾年的共同奮鬥,2004年,邊朝陽又開了一家分店。

新浩盲人按摩中心共接待賓客近萬人次,為數千名頸、肩、腰、腿等患者解除了病痛,也為數十名偏癱、小兒腦癱等肢體殘疾人作康復治療訓練。邊朝陽的努力終於得到了社會廣泛的承認:他本人受到河南省、濮陽市、油田有關部門領導和社會各屆人士的高度評價,他的按摩店被華龍區殘聯特設為殘疾人社區康復站。2002年,他和另一位盲人按摩師代表濮陽市參加了“首屆全國保健按摩技能邀請賽”,在武漢賽區榮獲“團體一等獎”,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決賽中榮獲“團體三等獎”。而後,新浩盲人按摩中心被濮陽市殘聯批准為正規專業盲人按摩中心;被河南省按摩學校特設為濮陽市唯一的一家實習基地;邊朝陽本人也因此多次被殘聯有關部門授予殘疾人先進工作者。

事業小有所成,只要邊朝陽能夠精心打理好兩個店,他的生活就能有保障了。然而,邊朝陽又有了新的想法:按摩中心要向更高一個層次發展,需要更多的優秀按摩人才;還有許多殘疾人朋友的就業困難,需要一技之長。邊朝陽決定在原有兩家按摩中心的基礎上,創辦按摩職業培訓學校。為讓濮陽市的更多的殘疾人及無業人員學習按摩技術,他於2005年5月向濮陽市勞動局申報辦學資格,並於11月8日被市勞動局批准成立“濮陽市新浩盲人按摩職業培訓學校”,這也是濮陽市唯一一家專業按摩職業培訓學校。

學校成立後,怎樣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創出學校的品牌?除了在廣播、報紙及有關新聞媒體做廣告之外,邊朝陽意識到還必須讓大家了解學校的教育設施及師資力量,讓大家對培訓學校有信心。邊朝陽四處張貼招生簡章,散發相關的宣傳資料,還親自騎腳踏車先後前往各縣區走村串巷做宣傳。2006年7月,他前往新習梁莊做宣傳,早上7點出發到晚上8點才返回,一天沒吃一口飯,渾身上下都是泥土,整個人灰頭土臉的,回到學校已經筋疲力盡,教職員工看到邊朝陽的樣子都笑著說,“你這樣子哪像個校長、總經理啊?簡直就是難民嘛”。

經過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從2006年至今,這個學校共培訓了近千名優秀按摩師,其中60%是殘疾人,40%是農民工及其它失業人員,他們大多數在廣州、深圳、北京、青島等地的專業按摩機構實現了就業,還有一些學員自主創業,開辦了自己的專業按摩店。職業培訓學校從2006年至今被市勞動局指定為“濮陽市農民工再就業培訓基地”;2008年又被市殘聯指定為“市級盲人按摩培訓基地”,同時,又被市民政局批准為:“民辦非企業單位”。

艱難困苦,玉汝以成!

向著、目標前行

“我的目標是首先創省級品牌學校,最終創辦一所具有國家大中專招生計畫的按摩職業學院。”邊朝陽語氣堅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今後的日子裡,邊朝陽將帶領他的團隊,一往無前地把醫療康復事業進行下去,為那些尚未就業的盲人和無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減輕社會和家庭的負擔;用自已的雙手服務於社會,回報於社會,向社會證明殘疾人存在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