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農藝系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農藝系

農藝系下設園藝技術和作物生產技術兩個專業,劃分果樹、蔬菜、種子和農資四個專業方向。 農學園藝系園藝技術(原:園藝)、作物生產技術(原:農學)專業都是建校初期成立的老專業,幾代人幾十年的教學改革與建設,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基地建設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為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創一流的高職示範院,滿足各專業的教學需要,我系重點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農藝系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農藝系

輝煌農藝系

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兩個建校初期就成立的農學系園藝系合併為農學園藝系。農藝系下設園藝技術和作物生產技術兩個專業,劃分果樹、蔬菜、種子和農資四個專業方向。農學園藝系現有教職員工4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高級實驗師4人,高級農藝師2人,22位教師獲得碩士學位,一位在讀博士學位。農學園藝系遵循“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始終把為學生服務放在第一位,“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在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繫上下齊心協力,建國家精品專業、育農藝優秀人才。真誠地希望更多的同學能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來,共創農學園藝系美好的未來。
 

精品老專業

農學園藝系園藝技術(原:園藝)、作物生產技術(原:農學)專業都是建校初期成立的老專業,幾代人幾十年的教學改革與建設,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基地建設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全院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學習的基礎上,園藝技術專業教學以植物生長與環境、果樹栽培、蔬菜栽培、觀賞植物栽培、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園藝植物遺傳育種為主要課程,作物生產技術專業重點學習植物生長與環境、作物栽培、種子生產與檢驗、種子貯藏加工、作物病蟲害防治和作物遺傳育種等課程,重在培養學生專業崗位(群)能力。園藝專業帶頭人鄒良棟教授、陳杏禹副教授帶領全體教師開展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並獲取建成“國家級精品專業”、“國家級精品課程”和“高職高專精品教材”的輝煌成績。2005 年園藝技術專業成為遼寧省首批高職示範性專業(遼寧省名牌專業),園藝技術專業實訓基地被遴選為中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園藝專業性實訓基地建設型小模式),園藝技術專業建設的實踐與經驗曾被《中國教育報》以“建精品專業 創高職品牌”為題進行報導(2004 年4月 29日)同時在高職高專教育網上發表。按社會需求設定專業,按專業崗位能力培養需要制定教學計畫,以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根本建立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專業培養目標為中心建立理論教學體系,以技能培養為中心建立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教育體系,古老的專業正在煥發出生命的光華。
 

現代實訓地

為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創一流的高職示範院,滿足各專業的教學需要,我系重點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系內設有園藝綜合、土壤肥料、遺傳育種、植物保護和植物生理實驗室及種子檢驗實訓室,配有國、內外先進的檢測儀器設備如電腦三恆多功能電泳儀、PCR 儀、凝膠成像分析系統、智慧型人工氣候櫃、種子真空數粒置種儀、奧林帕斯顯微照像機、火焰光度計等國內先進的分析儀器。校內有制種基地 200畝,配有灌溉管網、拖拉機、鏇耕機、起壠機、脫粒機等現代化農機具和風光發電設備;有品種園、科研試驗園、生產示範園,學生自主創業田,有代表我院特色的熊岳農專一、二、三、四型日光溫室,其中三型、四型溫室實現了電腦控制,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還在省內外建立校外實訓基地60餘個,為學生校內外實訓和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豐碩科研果

自20世紀80 年代以來,農學園藝系先後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其中“熊雜 2號高粱新品種選育與推廣”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熊岳紫長茄選育”、“熊岳農專三、四型節能日光溫室最佳化設計與計算機監控”、“果樹設施栽培規範化技術研究”等項目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蘋果銹果病防治技術研究”獲國家發明銀獎。2000 年以來,全系教師在各級公開出版刊物上發表科技論文110 余篇,撰寫教材和著作牌 20餘部。我系教師主持並完成的“園藝(保護地園藝)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成果獲遼寧省教學成果二等獎,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植物生產類"雙軌一線"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與套用研究成果(鄒良棟)獲遼寧省"十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成果鑑定三等獎。“觀賞園藝專業實用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和“植保崗位能力--強強教學體系研究”等研究項目獲院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農藝系《植物生長與環境》、《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和《蔬菜栽培》三門課程被教育部遴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我系教師主編的《果樹生產技術》(蔣錦標)、《植物生長與環境》(鄒良棟)、《蔬菜栽培》(陳杏禹)和《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費顯偉)四本“高職高專教材”和“新世紀高職高專教改項目成果教材”(含電子教材)已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