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遼代大明塔位於內蒙古寧城縣遼中京城遺址內,塔築於高約6米的夯土台基上,八角十三層磚砌密檐式,高74米。在遼中京遺址上的這座高塔為八角形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是我國目前現存磚塔中保存最好,體積最大的古塔。大明塔古樸粗獷,氣勢磅礴,遠在幾十里外便可睹其雄姿。塔身第一層南面存有清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重修時的蒙古文題記。1961年大明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遼代大明塔始建於遼代中期,傳為感聖寺內的佛舍利塔,今塔前仍有舊寺遺蹟。經歷代修繕,塔及塔座已失原貌,塔上第一層南面還有清鹹豐四年(1854年)重修時的蒙古文題記,是現存遼塔中最大的一座,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特點
遼代大明塔每個棱面上都附有佛龕,龕內雕飾著凸起的8尊神像,分別座於仰蓮寶台之上。每兩面相交的棱面上,寫著佛經上的警句和神像各自的尊名。雕像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正南面的觀音像特別引入注目,她體形豐滿、姿態端莊、飄帶捲風,端坐於雲煙浩淼的蓮花台上。觀音頭上華麗的寶蓋,兩旁各有一個體態輕盈,手持荷花,腳踏浮雲的飛天。塔剎是小型藏式喇嘛塔,南北各有一小門,上面寶珠、相輪、寶瓶都是紅銅鑄造。塔共13層,每層塔檐椽頭均掛有銅鈴,計1350隻,微風吹拂,千鈴共鳴,如宮廷雅樂。塔座為須彌座,上部砌出仰蓮瓣,經改造修建,成為每邊寬14米、高17米的直壁。塔身第一層每面嵌鑲浮雕造像,正中鑲成起券佛龕,龕內蓮座上趺坐佛像,姿勢各不相同,佛像兩側為菩薩、力土像,塑像之上砌出華蓋,兩側上方各有飛天一對。浮雕刀法簡練,線條流暢,形象莊嚴,是遼代雕塑藝術中的佳作。每面的轉角柱都砌成塔形,上刻塔銘及佛名。此塔始建於遼代中期,傳為感聖寺內的佛舍利塔,今塔前仍有舊寺遺蹟。經歷代修繕,塔及塔座已失原貌,塔上第一層南面還有清鹹豐四年(1854年)重修時的蒙古文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