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職業技術學校

遵義職業技術學校

遵義職業技術學校於2002年2月由原開發區職高、原遵義市技工學校(省級重點技工學校)、原長征技工學校(省級重點技工學校)三校合併組建成立。合併三年來,成效顯著,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質量逐步提高,辦學效益逐年增長,2005年元月,經教育部審批學校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特色

一是培養目標定位準確,堅持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方向,將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短期培訓結合為一體; 二是學校內部機制改革力度大,制度齊全,管理嚴謹,激勵、管理、監督三大機制運行良好;
三是實施“訂單式”、“雙元制”辦學模式,實施經營性生產實習和“一體化”教學模式,強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養;
四是 致力於“六個一”工程教育,即對學生進行“一口標準的國語、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一手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一手規範的鋼筆字、一套標準的現代文明禮儀、一套嚴格的半軍事化管理”的綜合素質培養目標教育;
五是重視德育工作,將德育工作融入課堂和日常管理之中,推行“誠信做人、勤奮敬業、務實創新、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校園文化開展得好,學校的 “女子軍樂團”是遵義市職業教育的一道風景線;
六是實行“招生——培訓——就業”承諾制,開展技能等級鑑定和短期培訓,推行勞動就業準入制,學生動手能力強,“雙證”率高,與全國多家就業中介機構和企業建立穩定的聯繫,畢業生就業率高。 我校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校重組以來我們一直堅持的辦學指導思想是:“努力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勞動技術人才,以適應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 辦學理念是:“高起點的定位,合理的專業結構,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優秀的管理隊伍,注重塑造集團精神、集團形象和外向型、開放型的職業教育和多種職業培訓並舉的辦學模式,積極主動為遵義市的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服務”。 學校高度重視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 培養既有中職學歷,又有適用性技術的中、初級勞動者和各類技術人才,推行中職生多學歷教育。承擔在職培訓和轉崗培訓,提高區域和行業職工的崗位能力,抓好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搞好區屬各部門公務員和轄區內退伍軍人、殘疾人的計算機培訓,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開展對農民工的培訓,招收城鎮、郊縣因經濟開發而失去土地的農家子女進入我校學習,解決“農轉非”戶口問題,做好農民工轉移培訓工作,積極為“三農”服務,為西部大開發服務。
學校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創業能力教育專業技能訓練 ,加強對學生的文化基礎、職業能力、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創新精神、務實精神和創業能力;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信做人、勤奮務實、奉獻社會”的品德情操;推進國中後的教育分流,實施學歷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協調發展;探索“雙元制”校企聯合辦學,實行“訂單”培養;做好各專業、工種的技能鑑定,推動勞動就業準入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加強教學改革,加大學校硬體設施及現代信息技術設施建設。為此學校根據辦學指導思想,制訂了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和《五年發展規劃》。 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大力加強校企聯合辦學、校校聯合辦學。 對外交流:我校積極與國際教育接軌,商討合作辦學,1999年6月我校與“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建立合作關係。2000年實現雙方互訪,並接受美國舊金山樹華基金會對我校困難學生的資助,從而拓寬了學校的發展空間。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素質教育、德育工作、半軍事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此項工作,每次大型的活動都要 親自組織、親自動手,把它作為學校的重大工作來抓。
三年來,我校的校園文化生機勃勃、豐富多彩,這和學校領導的關心和重視是分不開的。學校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用先進的文化感染人,用優美的環境薰陶人,用健康的文體活動吸引人。用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推動職業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 學校開展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最佳化、美化育人環境。積極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技和文體等活動,組織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學校組建的“遵義市女子軍樂團”,豐富活躍了校園業餘文化生活,成為遵義市職業教育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積極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宣傳櫥窗、校園網路等輿論陣地,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發揮正確的導向和宣傳教育工作。抓好每年的運動會、“清明掃墓”活動、“五四”知識競賽、“國慶演講比賽”、“學生籃球賽”、“12·9”文藝匯演、軍樂團訓練等工作,用健康向上的各種文體活動去鼓舞學生和吸引學生。我們充分的利用校園文體建設這塊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團隊精神意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