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資料
德國明斯特大學物理所教授
蘇州大學FUNSOM研究院特聘教授
學習經歷:1990年至1993年 德國美因茲大學和BASF公司從事博士後研究
1989年11月 德國Goettingen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導師D. Möbius教授
1985年06月 吉林大學化學系 理學碩士學位
1982年02月 吉林大學物理系 理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2-至今 蘇州大學FUNSOM研究院,特聘教授
2004.12-至今 德國明斯特大學物理所,德中納米中心,教授
2003-2011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1-2004 德國明斯特大學物理所,私人講師;德中納米中心,副主任
1993-2000 德國明斯特大學物理所,教授資格
1990-1993 德國Mainz大學H. Ringsdorf教授和BASF公司H. Fuchs教授研究組,博士後研究
研究方向簡介
遲力峰教授在界面組裝及納米表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已經在Nature, 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Phys. Rev. Lett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60餘篇。她最早以原子力顯微鏡研究有序分子膜的結晶或聚集,獲得了關於其二維結晶初始狀態的許多重要信息,文章發表於美國Science,1993,259,213-216,到目前為止此單篇論文被他人引用184篇次。她利用低膜壓力下,快速轉移DPPC單層膜,獲得了有序表面結構,從而發展了一種利用界面超分子構築來實現表面圖案化的新方法,文章發表於英國Nature,2000,403,173-175,到目前為止此單篇論文被他人引用186篇次,並被評為2000-2006年期間Nature被引用前100 名論文的第20位。1999年獲基金委“海外青年合作基金”,1997-2000年獲德國北威州教授資格獎學金,Lisa-Meitner。
她的工作集中在有機納米導線和微電極之間的連線;圖案化表面的納米微粒組裝和功能體系的組裝;氣液界面手性圖案化及無機納米粒子的誘導調控作用,已有多篇高水平論文發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Phys. Rev. Lett,Acc. Chem. Rea.等雜誌上。
2004年3月,以外聘教授的方式在吉林大學的超分子結構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了“納米壓印與組裝功能體系”研究組,從事於納米壓印與組裝功能體系的研究,率先在國內開展納米壓印與超分子體系相結合的研究。迄今組內已有研究生16名,建組以來,先後在Adv. Mater., Adv. Func. Mater., Small, Langmuir等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16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授權2項。
蘇州大學教授
人物簡介
1982年在吉林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1985年在吉林大學化學系獲碩士學位,1989年於在德國Goettingen大學獲博士學位,1990至1993年在德國美因茲大學和BASF公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7-2000年獲德國北威州教授資格獎學金 (Lisa-Meitner獎),1999年獲基金委“海外青年合作基金” (傑出青年B類)。2000年在德國明斯特大學取得教授資格, 2004年起任德國明斯特大學物理系教授。2003年之2011年任吉林大學超分子材料與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雙聘教授。2012年加盟蘇州大學FUNSOM研究院任特聘教授。發表論文220餘篇,他引4500餘次。
研究方向
1 ) 發展完善構築表面微納結構的方法。表面微納結構的實現有兩種途徑,即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我們將致力於不同方法的結合,實現表面多重尺度的結構化並理解其機理。 2 )功能材料在結構表面的組裝行為。研究功能材料在結構表面的組裝行為、選區生長、物理性質及器件的研究,發展與現代微加工技術相比配的適用於分子材料器件化的新型技術,為有機半導體及分子器件的構建提供新思路和支撐技術。 3)表面在位化學( On-Surface Chemistry )。表面在位化學是近幾年剛剛發展起來的實現可控穩定分子功能結構的新方法。我們已經證明,表面結構對分子在其上的反應與聚合起決定性作用。我們將致力與機理研究,並構建功能性分子體系。 4)表面結構及性質表征。以原子力顯微鏡(AFM)和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為主要方法,在原子分子分辨水平上對分子組裝、表面結構及性質做系統表征,並發展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