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力河

撓力河

撓力河為烏蘇里江左岸的較大支流之一。明代稱諾雷河,《吉林通志》稱諾羅河,均同滿語意為"河床流蕩不定"。撓力河發源於完達山脈北坡,勃利縣境內七里嘎山。幹流由西南流向東北,經勃利、寶清,於饒河縣東安鎮從左岸注入烏蘇里江,全長596公里,流域面積2398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七星河、外七星河、蛤蟆通河等。

地理環境

撓力河撓力河

撓力河上游為山丘區,坡度較陡,中下游為平原區和平窪區,流經的是三江平原腹地。撓力河為雨雪混合補給的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9.8億立方米,徑流量年際變化大,豐水年和枯水年交替出現。一年中有兩次汛期,4-5月為春汛期,9-11月為秋汛期。流域區內河流均屬典型的沼澤性河流。洪澇災害頻繁,平均3年1次重災,有"十年九澇"之說。撓力河魚產豐富,特產紅肚鯉魚,俗稱“紅肚囊大鯽魚”,以背高、體厚、紅腹、味美而聞名。。

傳說故事

說起彎曲富饒的撓力河,還有一段傳說得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三江平原一帶全是一望無際的水草甸子,沒有一條河流。這給周圍居住的人帶來諸多不便,龍王爺決定在這水草甸子當中,開一道河道直通烏蘇里江。這樣人們就可以坐船出入,糧米也可以用船運送。龍王爺一下定決心開河,手下的水族便紛紛請求擔當開河工程重任。

話說這一望無際的水草甸子中,住著一個有萬年道行的泥鰍魚精。它是因為犯了錯誤被龍王貶在這裡思過,常年潛在泥底下不許外出。聽說要開河,泥鰍精也上書請戰。一是將功補過,好有個出頭之日;二是熟悉這一帶的地形情況,準能成功。經過陳情與考核,龍王爺還真的同意由泥鰍精承擔開河工程。龍王爺與泥鰍精簽訂了責任狀;河道要開得很直很直,不許有彎,限定工期完成任務。如果違背了責任狀的規定,將被貶在泥底永世不得浮出水面。

工程開始後,老泥鰍精牢記責任狀的要求,生怕開不直河道,施工中它兩步一回對,三步一轉身,工程按預期完工了,水草甸子的水順著河道流向了烏蘇里江。當泥鰍精鑽出水面一看時傻了眼,河道彎彎曲曲。原來它的每回頭,每一轉身,都鑄成了河道的彎曲。

龍王爺大怒,下令所有的泥鰍家族永遠在泥底生存,不許浮出水面,所以泥鰍魚至今生長在泡沼的底層,一旦被澇出水面就吱吱的叫,那是說:我冤枉啊!我冤枉啊!

生態資源

豐茂的水草,無盡的魚蝦,引來各種各樣的水鳥,有的是路經這裡,南來北往,這裡是它們的驛站;有的則是常年在這裡生存,它們要在這裡戀愛結婚,生兒育女。那水草甸子裡到處是各種鳥的鳥蛋。經常住在這裡的有野鴨、江鷗、鸕鶿等。在這裡暫住休息的有白天鵝、大雁、丹頂鶴、鴛鴦等。每到春夏之交,這裡真是百鳥翔集,鶯歌燕舞,錦鱗游泳,魚躍龍門。從春天到秋天,小丘上、淺水中,一片片叫不出名的野花開放著,抬眼望去似彩色的星雲。這些花都是蜜源植物。養蜂人把成箱的蜜蜂搬到高崗上,香甜淳厚的蜜汁流進了蜜桶,裝上了汽車。這裡是饒河縣蜂蜜重要的產地之一。

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由長林島、燕窩島、撓力河三處省級自然保護區合併而成,2002年7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史故事

彎彎的撓力河,它的軀體是彎彎的,它的性格卻是剛強的。當年,這一帶也是抗聯打擊日本侵略者經常出沒的地方。一九三八年九月,我抗聯部隊在撓力河畔的西風嘴子,藉助有利地形,利用撓力河的彎曲河道,一舉消滅了以日野武雄少將為首的39個日本強盜。這次戰鬥的勝利大大的鼓舞了抗日軍民的鬥志,打擊了日本鬼子的囂張氣焰。如今,西風嘴子依然存在,日野武雄被擊斃的戰鬥故事依然在流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