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達爾富拉姆事件,全稱達爾富拉姆抗議事件,又譯達爾弗拉姆事件。1938年11月,為製造侵華戰爭武器,日本政府向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採購了一批生鐵,準備裝上在新州臥龍崗市坎布拉港口的“達爾富拉姆”號貨輪發運。碼頭工人們得知這批生鐵的用途後發起了長達10周的罷工抗議,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抗戰。這就是澳著名的“達爾富拉姆事件”。戰後,該事件一直受到澳當地各界的紀念,並作為中澳共同反對法西斯侵略的象徵。
紀念活動
2014年2月15日,澳大利亞新州南岸工會和海事工會聯合在臥龍崗市坎布拉港舉行“達爾富拉姆事件”75周年紀念活動,中國駐悉尼總領事李華新應邀出席紀念活動並致詞,臥龍崗市市長布萊德伯里、澳工會南岸分會秘書長羅里斯、澳海事工會南新州分會秘書長凱恩、當地民眾及中澳媒體代表近200人出席。李華新總領事還參觀了“達爾富拉姆事件”紀念牌並接受了中澳媒體採訪。布萊德伯里市長、羅里斯秘書長、凱恩秘書長、《生鐵鮑勃》導演皮爾斯、《反法西斯戰爭、生鐵鮑勃和達爾富拉姆事件》一書作者唐納森及當年事件親歷者93歲的鄭嘉樂老人亦先後致詞,表示日本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碼頭工人們的義舉體現了人類良知,是澳歷史上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件,人們應牢記歷史,為維護世界和平而不懈努力。
歷史意義
“達爾富拉姆事件”體現了澳大利亞人民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寶貴支持,是中澳人民聯合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一次壯舉,應被永遠銘記。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悍然參拜供奉有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這是對亞洲及世界愛好和平人民感情的踐踏,是對遠東國際法庭正義裁決的否定,嚴重威脅地區和平與穩定。中澳在二戰中都曾遭受日本侵略,應共同努力阻止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捍衛戰後國際秩序,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相關作品
紀錄片:《生鐵鮑勃》,導演皮爾斯。
書籍:《反法西斯戰爭—生鐵鮑勃和達爾富拉姆事件》,作者唐納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