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22年,馬德里的傳統價值觀受到來自新潮流、爵士樂和佛洛依德的挑戰。18歲的達利(SalvadorDali,羅伯派亭森飾)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立志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他羞澀又狂野的氣質和獨特的思維,馬上就吸引了學校的風雲人物-羅卡(FedericoGarciaLorca,JavierBeltran飾)和路易斯布紐爾(LuisBunuel,MatthewMcNulty飾)的注意。很快地,這三個年輕藝術家便成為全馬德里最能掀起潮流的知名人物。然而,達利發現,他已逐漸愛上羅卡,完全無法自拔,對此,羅卡渾然不覺。而面對兩位摯友日益高漲的盛名,布紐爾決定前往巴黎尋求自己藝術生涯的成功。此時在信仰戒律與肉體欲望兩相折磨中的羅卡承受極大煎熬,而當他得知達利前往巴黎,和布紐爾合作一部超現實主義電影,並和一位有夫之婦卡拉有染時,脆弱的他更是瀕臨崩潰。
1936年,西班牙內戰瀕臨爆發,當羅卡收到達利和卡拉的邀宴,發生了一場難以想像的災難。一周后,當達利正在舉辦派對時,卻收到好友羅卡在戰亂中遇刺身亡的噩耗。達利傷心欲絕、幾近崩潰,直到此刻他才發現,原來他一直在壓抑自己對羅卡的深摯愛戀。但這一切,都已太晚…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
Salvador Dalí | Robert Pattinson |
Federico García Lorca | Javier Beltrán |
Luis Buñuel | Matthew McNulty |
Magdalena | Marina Gatell |
Paco | Bruno Oro |
Adela | Esther Nubiola |
Carlos | Marc Pujol |
Gala Dalí | Arly Jover |
Fernando del Valle | Simón Andreu |
Magdalena’s aunt | Vicky Peña |
Rafael | Rubén Arroyo |
Ana María | RafaelDiana Gómez |
Art Teacher | Pep Sais |
Young Officer | Joan Picó |
Guard1 | Ferran Audí |
Guard2 | Adría Allué |
Señor Milagro | Ferran Lahoz |
Young Journalist | Cristian Rodrigo |
Sue Flack | Madam |
Puppeteer | Adrian Devant |
Professor | Ramón Enrich |
Man 1 | Xavi Siles |
Federico’s Sisters | Philippa Goslett and Hannah Rũtzou |
Gypsy Singer | Paco Alonso |
職員表
角色介紹
達利:剛剛進入大學校園,並立志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羅卡:校園風雲人物
卡拉:與達利有染的有夫之婦
音樂原聲
EtudeOp.10No.12(Revolutionary)inCminor
ComposedbyFrédéricChopin
PianistFelipeBrowne
宣傳片配樂
timewilltell是X-RayDog樂隊為《LittleAshes》(些許灰燼)的宣傳片做的配樂。
幕後花絮
影片的標題LittleAshes(小塵埃,原名Cenicitas)來自於達利的一幅同名畫作。這幅畫創作於1927-1928年間,是達利早期的代表作。這幅畫原名叫做《維納斯的誕生》(TheBirthofVenus,)後來又該名成《絕育的努力》(SterileEfforts),最後才改成了LittleAshes。這個名字來自於洛爾迦寫給達利的一首詩的標題。影片全片在西班牙拍攝,而且使用了英文對白。在影片中,除了西班牙演員說的英語有西班牙口音之外,其他的以英語為母語的演員都操起了一口有西班牙口音的英語。
影片用索尼公司出產的高清DVcam機器拍攝。
影片中只出現了達利的三幅畫作。
雖然影片中表現了達利和洛爾迦的同性情感,但是多年以來,達利一直撰文聲稱自己並不是同性戀,而且他也在極力否認這段感情。
導演為了在影片中原汁原味地展示洛爾迦的詩歌,他讓演員在影片中西班牙語朗誦,後期才配上了英文。
影片的後半部,在洛爾迦神魂顛倒的時候出現了幾段黑白的影像。這些影像出自於影片《一條安達魯狗》。這部電影是第一部超現實主義影片,導演是布努埃爾,編劇是布努埃爾和達利。
幕後製作
低調處理的同志戀情
在這部講述達利年輕生活的影片中,英國導演保羅·莫里森很顯然地將達利和詩人洛爾迦的同性之愛擺在了首位。也就是說,他著重展示的是在愛情中這兩個人的互動的關係,而不是愛情帶給他們的創作靈感和他們的作品。不過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並沒有得到當事人的證實,可謂是“結結實實”的捕風捉影的“花邊史”。很顯然,導演並不認為這是子虛烏有的愛情。他說:“對於我而言,《達利和他的情人》講述的只是一個愛情故事,而它也只可能是一個愛情故事。我相信這個愛情的存在,我也相信這時段美好的愛情。因為同性的愛情在當時的西班牙是一個巨大的禁忌,所以我只能低調而且晦澀地處理這種愛情。所以,影片裡沒有激烈的衝突,也沒有大段地堆愛情的表述。在這個意義上說,這部影片是一部群戲片,影片中的愛情和令人嗟嘆的渴求都要通過演員的表演來展示,演員才是電影的主角。而影片的故事、影片的情節則不那么重要。所有人都會和洛爾迦一樣,愛上那個蒼白的、害羞的、膽怯的、但是才華橫溢而又不乏可愛之處的達利。只要達利的形象豐滿了,這部電影就成功了。”
對於自己早年的“同性戀史”,達利本人一直採取著迴避和否認的態度。英國《衛報》披露的一份早年的達利的聲明表明,達利一直在否認他和洛爾迦的關係。達利在聲明中說:“他(洛爾迦)是個同性戀,大家都知道這個。而且他一直在瘋狂地追求我。他曾經試圖引誘我,不過我都沒有依從他。因為我不是同性戀,而且,我也沒有理由這么做。”可是,在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資料收集工作之後,本片的編劇菲麗帕·格斯萊特卻認為在達利和洛爾迦之間確有愛情存在。她說:“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之後,我確信,達利和洛爾迦是一對同性戀人。有大量的證據能證明這點。如果你要是看了達利和洛爾迦的書信的話,就會明白我不是在空穴來風。他們開始於友誼,漸漸地發展成了愛情。隨後想有更進一步的肉體上的接觸。可是達利發現這非常困難而且也很疼痛,所以才作罷了。我在處理這段情感的時候,用了儘可能低調的方法。不僅在當時,同性戀是為人不齒的,就是在當今,也沒有必要大張旗鼓地去宣傳同性戀。所以,用儘可能低調的方式處理他們的愛情和肉體接觸,我覺得是恰當的。”
青春的故事
除了同性戀題材外,這部影片最吸引人眼球的則是三個年輕的藝術家的早年生活。剛出道的達利,年輕的詩人洛爾迦,還有整天要去巴黎拍片的布努埃爾。雖說整部影片是以達利和洛爾迦的愛情為主,但是從不多的隻言片語中,還是能窺得這些藝術家早年生活的零碎風貌。
“暮色男”羅伯特·帕丁森在影片中扮演了年輕的達利,對於也很年輕的帕丁森而言,這個角色一點也不簡單。帕丁森說:“我對達利不是很了解,在拍電影之前才看了他的不少傳記和其他的回憶性文字。之後,我才對這個歷史上少見的天才畫家和藝術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我扮演的達利只是年輕時期的他,而且那個時候他的事業尚未真正地開始,但是他的才情和能力已經初現端倪了。在電影中,我的任務就是要表現出一個害羞的年輕的藝術家。相信我,這並不容易。拍攝過程還是比較困難的。導演告訴我的主要問題出在我對人物的理解不夠。雖然後來我又多看了一些達利的傳記、他的畫作和他的演講集,可是我仍然覺得這個藝術家身上有著太多的謎團了。到現在我仍然不是很理解他。”
西班牙籍男演員哈維爾·貝爾特蘭在影片中扮演了達利的情人洛爾迦,相比較於帕丁森的羞澀和稚嫩,貝爾特蘭顯得異常穩重和大方。他說:“可能因為我是西班牙人的緣故吧,理解這些用西班牙語寫成的詩歌和西班牙式的人生更容易一些。”戲份最少的是扮演日後超現實主義影片大師布努埃爾的馬修·麥克諾提,他說:“布努埃爾更難揣摩,但是在影片中我卻不需要展示什麼他的內心戲和他的思想。因為我的戲份很少,所以也很簡單。”導演保羅·莫里森對自己的三位男演員非常滿意,他說:“我沒有想到這些年輕的孩子們有這么高的天賦。其實,他們的演技沒有任何問題,缺少的只是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年齡,在現在對於他們而言是優勢也是劣勢。只要他們願意努力學習、認真工作,他們都有著不可限量的未來,我很看好他們。”
獲獎記錄
2010年GLAADMediaAwards獲獎:OutstandingFilm-LimitedRelease
播出信息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英國UK2008年10月7日......(RaindanceFilmFestival)
西班牙Spain2008年10月27日......(ValladolidFilmFestival)
愛爾蘭Ireland2009年3月26日......(BelfastFilmFestival)
英國UK2009年3月29日......(CineLumiere)
西班牙Spain2009年5月8日
美國USA2009年5月8日......(limited)
英國UK2009年5月8日......(limited)
加拿大Canada2009年5月22日......(Toronto)
英國UK2009年7月13日...(DVDpmiere)
中國台灣Taiwan2009年8月28日
俄羅斯Russia2009年11月12日
韓國SouthKorea2010年1月14日
德國Germany2010年4月8日......(DVDpremiere)
中國香港HongKong2010年4月22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2010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