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情人》[電影]

《烈火情人》[電影]

電影《烈火情人》是一部由導演路易·馬勒執導的影片,影片的兩個主角由英、法兩位世界級表演藝術家傑里米·艾恩斯和朱麗葉·比諾什分別飾演。該影片以三個女人的三句話和一個男人的一句話串聯起主人公的全部情感歷程。影片導演路易·馬勒不對男女主人公的亂倫做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式的道德批判,而更注意通過兩人近於癲狂的身體對話,在罪與罰、痛與快之間體現一種心靈的裂變。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海報海報

史蒂芬是英國保守黨官員,和妻子英格麗、兒子馬丁、小女兒薩莉過著幸福、舒適的生活。在一次宴會上,史蒂芬與馬丁新認識的女友安娜墮入愛河。在慶祝馬丁被報社提升的宴會上,安娜給大家講了其兄弟阿斯頓自殺之事,她後來對史蒂芬說,阿斯頓是因愛上她而自殺。安娜和馬丁在巴黎一家旅館幽會,史蒂芬從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會議離開以和安娜見面,安娜又與史蒂芬做愛。馬丁和安娜宣布定婚的當晚,史蒂芬溜進了安娜的臥室被薩莉發現。在兒子舉行婚禮的前夕,史蒂芬與安娜在公寓裡進行最後的幽會,卻被馬丁偶然撞上,悲傷而恐懼的馬丁不慎從樓上跌下當場摔死。英格麗了解事情的真相後憤怒地離開了史蒂芬,史蒂芬辭掉一切職務,獨自住在法國一個小鎮裡,茫然地注視著他、安娜和馬丁的一張放大了的合影。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史蒂夫Dr. Stephen Fleming 傑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 準部長
安娜·巴頓Anna Barton 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 兒子的女友,部長的情人
英格麗Ingrid Fleming 米蘭達·理查森Miranda Richardson 部長的夫人
Peter Wetzler 彼得·斯特曼Peter Stormare ----
Donald Lyndsay, MP 朱利安·費羅斯Julian Fellowes ----
Elizabeth Prideaux 萊斯利·卡倫Leslie Caron ----
Prime Minister 托尼·杜瓦勒Tony Doyle ----
Detective 大衛·休里斯David Thewlis ----
馬丁Martyn Fleming 魯伯特·格雷夫斯Rupert Graves 部長的兒子
Edward Lloyd 伊安·邦納Ian Bannen ----
莎莉Sally Fleming 婕瑪·克拉克Gemma Clarke 部長的女兒
Raymond(as Raymond Gravell) 雷·葛拉維Ray Gravell ----
Miss Snow Susan Engel ----

職員表

劇照劇照

▪製作人:路易·馬勒LouisMalle——producer;VincentMalle——co-producer;SimonRelph——co-producer
▪導演:路易·馬勒LouisMalle
▪副導演(助理):MichelFerry——firstassistantdirector
▪編劇:戴維·黑爾DavidHare——screenplay;JosephineHart——novel
▪攝影:PeterBiziou
▪配樂:澤貝紐·普瑞斯納ZbigniewPreisner
▪剪輯:JohnBloom
▪選角導演:PatsyPollock
▪藝術指導:布萊恩·莫里斯BrianMorris
▪美術設計:RichardEarl
▪服裝設計:米蘭拉·坎農諾MilenaCanonero
▪布景師:PhilippeTurlure
▪發行:MajesticFilmsInternational(1992)(worldwide);Pyramide(1992)(France)(theatrical);CineSaison(1993)(theatrical)(censored)

角色介紹

劇照劇照
三個女人和一個男人

《烈火情人》以三個女人的三句話和一個男人的一句話串聯起主人公的全部情感歷程,結構嚴謹、巧妙、大氣。

第一個女人安娜

史蒂夫無法忍受兒子馬丁和安娜巴黎約會的煎熬,雨天求見安娜,向她攤牌,要離開妻子和安娜朝夕相伴,共效魚水之歡。

安娜告訴他:“這樣做,你將失去親生兒子,失去妻子,毀壞你和妻子建立起來的一切。而你已經得到我,沒有必要採取這種極端方式。”由此,兩人的曖昧關係得以繼續。

第二個女人安娜母親

參加女兒和馬丁的訂婚聚會之後,她懇求史蒂夫:安娜和馬丁在一起,有可能新生。你要及早退出。而史蒂夫聽從勸告,與安娜斷交的結果反而激起兩人更加無可遏止的情慾,最終導致馬丁慘死。

第三個女人史蒂夫之妻英格麗

馬丁死了,英格麗質問丈夫:“每人心中只有一個人。對我是馬丁;對你是安娜;對安娜呢?”

接著,英格麗袒露前胸問丈夫:“你曾經愛過我嗎?而且,有這個還不夠嗎?”

她的第二個問題說明:兒子的慘死仍然沒有使她明白家庭悲劇的根源。

她的第一個問題恰恰是這個故事的不成其為答案的答案。

一個男人史蒂夫

影片結尾,史蒂夫孤身一人淪落小城。面對著自己和馬丁、安娜合影的大幅照片,他在內心傾訴著那種無以言說的永恆思緒。馬丁死後,史蒂夫曾與安娜在機場——這個人生的聚散地最後邂逅。他發現安娜和當年導致她哥哥自殺的第一個情人在一起,抱著一個孩子。兩人擦肩而過,安娜沒有發現史蒂夫。史蒂夫的最後一句內心獨白是:她和其他人沒有區別……

上映日期

法國France1992年12月2日
美國USA1992年12月23日......(limited)
德國Germany1993年1月14日
美國USA1993年1月22日
英國UK1993年2月5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1993年2月11日
瑞典Sweden1993年2月12日
西班牙Spain1993年3月26日
芬蘭Finland1993年7月16日
阿根廷Argentina1993年8月19日
匈牙利Hungary1994年5月5日
荷蘭Netherlands1994年6月16日
韓國SouthKorea1994年12月17日
中國台灣Taiwan2009年3月13日

影片評價

路易·馬勒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僅僅滿足於簡單地展示這樣一個頗有一點人本主義色彩的情色故事,因為電影畢竟不是精神分析學說的論文。一部影片無論揭示了多么有價值的思想,如果不能給人以美的體驗,那就不成其為電影,不成其為藝術,也就不可能具有攝魂奪魄的美感。
路易·馬勒以審美的眼光觀照這個人類的禁忌,在訴說這個故事的過程中使每一個電影元素都達到了美的極致。
影片的音樂和音響與情節水乳交融。故事開端,表現史蒂夫和家庭僅有的那么一抹溫馨和後來表現岳父家的田園景色時使用了歡愉的鋼琴音色;史蒂夫和安娜的愛情主題以沉重不安的大提琴音色表現;史蒂夫和安娜最後一次做愛,導致馬丁慘死的主題則使用了小號的音色,那樣悽厲,那樣驚悚,那樣不安;影片結尾,隨著史蒂夫最後一句內心獨白結束,由大樂隊演奏的弦樂和主人公的心潮一起湧起,那種永世的哀痛,那種不可言說的遺恨,令人不忍卒聽。還有,史蒂夫和安娜在巴黎的一座教堂下,伴著教堂的鐘聲做愛——這種將聲色和靈魂、墮落與聖潔的激盪以鐘聲凝聚在特定時空的處理,令人震撼,令人無法忘懷——音樂和電影都適於表現人的潛意識,作為一位電影大師,路易·馬勒當然不會把音樂和音響僅僅當作烘托氣氛、渲染情緒的輔助手段,而是當作敘事的有力語言。
影片的攝影堪稱經典。光線、構圖,幾乎每一個鏡頭都讓人想起安格爾、倫勃朗的經典畫作。影片的內景都是暖調,與溫情、情慾、主人公的心境十分吻合。外景則綠得發鮮,有如油畫。英國人透過鏡頭選取的生活場景總會讓你美得心都顫抖,他們又善於把悲劇放在絕美的場景中展開,這似乎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電影自覺,一種電影傳統。我們就在這美的極致中體驗著男女主人公的沒有結果——美麗的現實和悲劇的預示形成鮮明的反差,越美越令人難以承受他們命運的淒楚和悲涼……
《烈火情人》透過驚世駭俗的亂倫,透過無所顧忌的情慾,將情色歸為空幻,將執著化為喟嘆,令人不能不為之動容,這才是它的根本魅力所在!
路易·馬勒和歐洲電影的絕美之作。毫無疑問,路易·馬勒並不想對男女主人公的亂倫做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式的道德批判。而更注意通過二人近於癲狂的身體對話,在罪與罰、痛與快之間體現一種心靈的裂變。並為這種裂變尋求到人成其為人的心理依據。
這是一部法國電影大師為英國人執導的作品,英法是人文主義的故鄉。這樣的合作方式使影片的美學追求和敘事、表演、音樂、影像諸元素無不具有歐洲電影的鮮明特點:深沉內斂,無處不在的人文主義精神;個性化的電影追求;節奏沉穩、順暢;敘事深沉細膩;充滿詩意的影像風格……
亂倫是人類最大的禁忌。路易·馬勒對這種禁忌的詩意表現主要體現為敘事的人本主義視點。這對20世紀西方藝術家而言是一種自覺。
毫無疑問,並為這種裂變尋求到有意識的,更多的是潛意識的,也就是人成其為人的心理依據。

影片段預告絮

《烈火情人》是路易·馬勒、也是歐洲電影的絕美之作。將一部直面人類最大的禁忌——亂倫的影片拍得如此精美、如此震撼,似乎只有路易·馬勒這位素以離經叛道而著稱的電影家才做得到,似乎只有歐洲人才做得到。路易·馬勒,法國“新浪潮”電影的重要導演之一,執導過《拉孔布·呂西安》、《小傢伙》以及《再見,孩子們》等影片。他的作品以新穎的主題、大膽的表現手法和強烈的個人風格著稱,他本人被稱作“電影詩人”。《毀滅》是路易·馬勒的晚期作品。和他的早期作品相比,少了一點個人色彩,多了一點雍容大氣。當一位藝術家對他的人生經驗已經作了最大限度的挖掘之後,他往往會把視點轉向人的內心;當他幾乎把人生的感悟說盡的時候,他要超越的就是自己了。這是笑傲人間萬事的從容;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了悟。
影片的兩個主角由英、法兩位世界級表演藝術家傑里米·艾恩斯和朱麗葉·比諾什分別飾演。
朱麗葉·比諾什:1964年3月9日出生於法國巴黎。她的母親是個演員,父親是個雕刻家。家中獨女,出身於演藝世家。上世紀80年代曾主演戈達爾的《萬福,瑪麗亞》,代表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英國病人》。1996年憑《英國病人》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烈火情人》是朱麗葉·比諾什第一次在英國飾演的兩個角色之一。她後來認為自己的表演“沒有太大的說服力”,作為一個法國人“用另一種語言工作實在不容易”。我們看到,在這部影片中傑里米·艾恩斯的光彩的確或多或少遮蔽了朱麗葉·比諾什。然而,她那種集天使與魔鬼、淫蕩與聖潔於一身的神奇魅力,那種與生俱來的高貴與憂鬱都是不可替代的。作為歐洲最負盛名也最美麗的女演員之一,朱麗葉·比諾什飾演的角色常與情色相關,對此她認為:“如果不是從塑造人物的因素出發,而是為了兜售影片,為了色情而色情,那么,我堅決拒拍。拍情色戲需要極大的勇氣。如果確實因為故事需要,我並不排斥。”
朱麗葉·比諾什的地位是當然的,當今沒有第二個女演員能夠表現出這樣致命的力量。她完全不美艷誘惑、更不狂野激情,瘦骨嶙峋、疏遠沉默,卻象骨子裡長著罌粟花,讓人身不由已地被強烈地吸引。她也曾為這部情色片受人詬病,但依我看來,這兩大演技高手營造的此片氣場強大神秘,連篇累牘的情慾場面其實滴水不露,而且在所有朱麗葉特·比諾什的影片包括她奧斯卡獲獎的《英國病人》中,還是這部《毀滅》最凸顯她極至的冷香入骨。
傑里米·艾恩斯:生於1948年,是一位有著豐富表演經驗的戲劇演員。電影代表作《法國中尉的女人》、《洛麗塔》、《魂斷布拉格》等等。曾獲歐洲電影表演終身成就獎。
傑里米·艾恩斯在本片的表演就不是一個“好”字所能概括的了。史蒂夫這個角色有著極其複雜的內心世界,台詞少,戲劇動作小,表演難度極大。但是傑里米·艾恩斯仍然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和敏銳的藝術感覺把這個角色演繹得極為傳神,極其令人信服。有一場戲:史蒂夫和安娜第一次偷情之後,兒子馬丁突然求見父親,史蒂夫以為事情敗露,內心忐忑不安,在幕僚面前強自鎮定,等到父子見面,馬丁並不知道他和安娜偷情,史蒂夫立即滿懷釋然。轉瞬之間情緒發生多層變化,而又不著痕跡,舉重若輕,令人嘆為觀止。
影片在他的畫外音中結束,“有一次在機場看到她,她和皮特(另一男友)在一起,抱著個孩子,看上去與任何其他女人都沒有什麼不同。”隨著他的這段話,鏡頭漸漸推至安娜的大特寫,那是少有的她笑著的照片,她站在愛著她的兩個男人中間,笑得灑脫、嫵媚。聽上去,傑里米·艾恩斯也在不解自己當時怎會著魔似地讓生活完全為這個女人所改變。
朱麗葉·比諾什和傑里米·艾恩斯在本片的合作堪稱珠聯璧合,相映生輝。尤其是做愛戲,兩人那種即興發揮、那種忘我投入、那種默契和諧,真是酣暢淋漓,盪氣迴腸。他們的表演是本片最奪目的一道亮色,是一種真正的美的體驗。

獲獎記錄

1993年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最佳女配角米蘭達·理查森
1992年NewYorkFilmCriticsCircleAwards(NYFCCAward)最佳女配角米蘭達·理查森
1992年LosAngelesFilmCriticsAssociationAwards最佳音樂澤貝紐·普瑞斯納
1993年第65屆奧斯卡金像獎The65thAnnualAcademyAwards最佳女配角(提名)米蘭達·理查森
1994年LondonCriticsCircleFilmAwardsBritishActressoftheYear米蘭達·理查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