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叉口
正文
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道路相交處。這是車輛與行人匯集、轉向和疏散的必經之地,是交通的咽喉。正確地設計道路交叉口,合理組織和管理交叉口交通,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道路交叉口按所處的空間位置可分為平面交叉口和立體交叉口。平面交叉口 相交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的形式通常有 T形、Y形、十字形、X形、錯位、環形等(圖1)。車輛通過無交通管制的平面交叉口時,因駛向不同,相互交叉形成衝突點。機動車通過交叉口時的衝突點,在三岔路口如T形交叉口有 3個;在四岔路口如十字形交叉口有16個;在五岔路口有50個(圖2)。 當非機動車也同時通過路口時,則衝突點就更多了。事實上每一個衝突點都是一個潛在的交通事故點。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交叉口的交通組織。通常有用各種交通信號燈組織交通,環行組織交通,用各種交通島(分車島、中心島、導向島和安全島)、交通標誌、道路交通標線等渠化路口交通。 環形交叉口是在路口中間設定一個面積較大的環島(中心島),車輛交織進入環道,並繞島單向行駛。這樣,既可使車輛以交織運行的方式來消除衝突點,同時又可通過環島綠化美化街景。適宜採用環形交叉口的條件是地形開闊平坦;交叉口為四岔以上的路口;相交道路交通量均勻;左轉彎交通量大;路口機動車總交通量每小時不大於3000輛轎車。當有非機動車通過時,機動車交通量還要降低。其缺點是占地面積大;車輛須繞行;交通量增大時易阻塞;行人交通不便。英國採用環形交叉口比較多。英國運輸與道路研究實驗室研究認為:縮小環島尺寸可以提高通行能力。因此,1963年英國開始將環形交叉口的環島直徑縮小至環交外緣的內切圓直徑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時設定偏向出口的導向島,以增寬進口車道,並規定出環車輛優先等,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環形交叉口──微型環島交叉口。
立體交叉口 不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道路路口。它將互相衝突的車流分別設定在不同高程的道路上,也就是道路呈立體交叉,簡稱立交。在立體交叉口通常設定交通標誌引導車流。
早在馬車時代就出現了道路立體交叉口,如1858年美國在紐約中央公園建成跨路橋。20世紀初,美國、德國出現了沿線限制的道路,這種道路與其他道路相交採用了立體交叉。1928年美國在新澤西州伍德布里奇修建了每晝夜平均通行6.25萬輛汽車的完全互通的苜蓿葉式立體交叉。1930年在芝加哥修建了1座拱形立體交叉。30年代,隨著高速公路的出現,美國、瑞典、德國、加拿大等國先後在高速公路上修建了各種形式的立體交叉。60~70年代,蘇聯在莫斯科花園環路上修建了19座立體交叉,在公路環路上修建了43座立體交叉。法國於1980年前在巴黎林蔭環路上修建了9座立體交叉。中國於1963年在廣州修建了1座立體交叉,70年代在北京二環路上修建了9座立體交叉,並且首次修建了機動車與腳踏車分行的城市道路立體交叉。目前道路立體交叉的形式和結構繁多,已發展到120種以上。
組成 立體交叉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①立交橋:跨越道路的跨路橋或下穿道路的地道橋。②引道:道路與立交橋相接的橋頭路。③坡道:道路與立交橋下路面連線的路段。互通式立體交叉如苜蓿葉式立體交叉還有匝道。它是連線上、下兩條相交道路的道路(圖3)。 車輛從匝道進入幹道的路口為進口,從幹道進入匝道的路口為出口。
類型 按交通功能立體交叉可分為分離式和互通式。
① 分離式立體交叉:無匝道的立體交叉,僅修建立交橋,保證直行交通互不干擾,但不能互相連通。這種立交構造簡單,占地少,工程量和投資少,適用於直行交通量大,轉彎車輛少或被限制的路口。
② 互通式立體交叉:設有連線上、下相交道路的匝道,可使各路車輛轉向。根據車輛互通的完善程度又可分為完全互通式和部分互通式兩種。完全互通式立體交叉能保證相交道路上每個方向的車輛行駛到其他方向,但其交通組織複雜,占地大,建設投資多。完全互通式立體交叉類型繁多,有苜蓿葉型、嗽叭型、定向型、迂迴型和環型等(圖4)。 苜蓿葉型立體交叉外形美觀,占地大,左轉車輛須穿過立交橋後沿環形匝道右轉270°,繞行距離長,適宜於高速公路或城市外圍市郊環路上。喇叭型立體交叉適用於三岔路口,行車安全便利,占地較少。定向型立體交叉是各方向均設有專用車道,行駛路線短捷、便利,但立交橋多,結構複雜,費用大,主要用於高速公路上。這種形式的立交有二層、三層和四層之分。迂迴型立體交叉是延長左轉彎車輛行駛路線的一種類型,左轉彎車輛須遠引迂迴繞行,轉彎車輛均須交織行駛,但占地較少。環型立體交叉由平面環形交叉發展而來,是將直行道與環行道交叉,可確保主幹道直行方向交通通暢。環型立交占地少,適宜於主幹道直行交通量大的多岔路口,但環行道的通行能力有限。當相交幹道直行交通量都很大時,可建成三層式或四層式,即上、下兩層為直行道,中間層為環行道,供轉彎車輛環行。如中國1983年在廣州建成的1座四層式環型立體交叉,上、下層為直行車道,中間兩層分別為機動車環行道和腳踏車環行道。
若路口某方向的交通量很少,為限制該方向的交通,或該方向交通仍作平面交叉處理,則可修建成部分互通式立體交叉。常見類型是菱型(亦稱鑽石型)立交和部分苜蓿葉型立交。菱型立交占地面積小,構造簡單,建設投資少,可保證主幹道直行交通暢通,但相交的主幹道上尚有兩處平面交叉口。部分苜蓿葉型立交多用於主要的轉彎交通流集中在1個或數個象限內的情況,也有占地面積小,建設投資少的優點。其缺點是限制了某個方向或某幾個方向上車流轉彎。
布設 立體交叉的布設,應考慮相交道路的性質、設計交通量及通行能力,交叉口交通性質與交通量分配。立體交叉的間距應能保證足夠的交織段和視見交通標誌的距離。(見彩圖) 參考書目
美國各州公路工作者協會著,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設計院譯:《公路幾何設計》,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980。
彭世明編:《城市道路立體交叉》,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