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叉口
正文
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道路相交處。這是車輛與行人匯集、轉向和疏散的必經之地,是交通的咽喉。正確地設計道路交叉口,合理組織和管理交叉口交通,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道路交叉口按所處的空間位置可分為平面交叉口和立體交叉口。平面交叉口 相交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的形式通常有 T形、Y形、十字形、X形、錯位、環形等(圖1)。車輛通過無交通管制的平面交叉口時,因駛向不同,相互交叉形成衝突點。機動車通過交叉口時的衝突點,在三岔路口如T形交叉口有 3個;在四岔路口如十字形交叉口有16個;在五岔路口有50個(圖2)。 當非機動車也同時通過路口時,則衝突點就更多了。事實上每一個衝突點都是一個潛在的交通事故點。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交叉口的交通組織。通常有用各種交通信號燈組織交通,環行組織交通,用各種交通島(分車島、中心島、導向島和安全島)、交通標誌、道路交通標線等渠化路口交通。


立體交叉口 不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道路路口。它將互相衝突的車流分別設定在不同高程的道路上,也就是道路呈立體交叉,簡稱立交。在立體交叉口通常設定交通標誌引導車流。
早在馬車時代就出現了道路立體交叉口,如1858年美國在紐約中央公園建成跨路橋。20世紀初,美國、德國出現了沿線限制的道路,這種道路與其他道路相交採用了立體交叉。1928年美國在新澤西州伍德布里奇修建了每晝夜平均通行6.25萬輛汽車的完全互通的苜蓿葉式立體交叉。1930年在芝加哥修建了1座拱形立體交叉。30年代,隨著高速公路的出現,美國、瑞典、德國、加拿大等國先後在高速公路上修建了各種形式的立體交叉。60~70年代,蘇聯在莫斯科花園環路上修建了19座立體交叉,在公路環路上修建了43座立體交叉。法國於1980年前在巴黎林蔭環路上修建了9座立體交叉。中國於1963年在廣州修建了1座立體交叉,70年代在北京二環路上修建了9座立體交叉,並且首次修建了機動車與腳踏車分行的城市道路立體交叉。目前道路立體交叉的形式和結構繁多,已發展到120種以上。
組成 立體交叉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①立交橋:跨越道路的跨路橋或下穿道路的地道橋。②引道:道路與立交橋相接的橋頭路。③坡道:道路與立交橋下路面連線的路段。互通式立體交叉如苜蓿葉式立體交叉還有匝道。它是連線上、下兩條相交道路的道路(圖3)。

類型 按交通功能立體交叉可分為分離式和互通式。
① 分離式立體交叉:無匝道的立體交叉,僅修建立交橋,保證直行交通互不干擾,但不能互相連通。這種立交構造簡單,占地少,工程量和投資少,適用於直行交通量大,轉彎車輛少或被限制的路口。
② 互通式立體交叉:設有連線上、下相交道路的匝道,可使各路車輛轉向。根據車輛互通的完善程度又可分為完全互通式和部分互通式兩種。完全互通式立體交叉能保證相交道路上每個方向的車輛行駛到其他方向,但其交通組織複雜,占地大,建設投資多。完全互通式立體交叉類型繁多,有苜蓿葉型、嗽叭型、定向型、迂迴型和環型等(圖4)。

若路口某方向的交通量很少,為限制該方向的交通,或該方向交通仍作平面交叉處理,則可修建成部分互通式立體交叉。常見類型是菱型(亦稱鑽石型)立交和部分苜蓿葉型立交。菱型立交占地面積小,構造簡單,建設投資少,可保證主幹道直行交通暢通,但相交的主幹道上尚有兩處平面交叉口。部分苜蓿葉型立交多用於主要的轉彎交通流集中在1個或數個象限內的情況,也有占地面積小,建設投資少的優點。其缺點是限制了某個方向或某幾個方向上車流轉彎。
布設 立體交叉的布設,應考慮相交道路的性質、設計交通量及通行能力,交叉口交通性質與交通量分配。立體交叉的間距應能保證足夠的交織段和視見交通標誌的距離。(見彩圖)

美國各州公路工作者協會著,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設計院譯:《公路幾何設計》,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980。
彭世明編:《城市道路立體交叉》,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