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五祖七真,為道教所供奉的十七位仙真。五祖,有南北二宗。南五祖為悟真紫陽真人張伯端、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九翠虛真人陳捕、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贈;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鍾離權、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蠍、輔極帝君王重陽。七真為長春真人丘處機、無為真人馬任、蘊德真人譚處端、長生真人劉處立、玉陽真人王處一、廣寧真人郝大通、清淨散人孫不二。
道教五祖
1、少陽帝君仙跡
全真道北五祖之一,為第一祖。姓王諱誠,字玄甫,號少陽,又號東華子。系天仙東王公所降生,乃亦稱為東華帝君,生於戰國時。據《金蓮正宗記》雲:東華帝君生有奇表,幼慕真風,白雲上真見而愛之,曰:“天上謫仙人也”。乃引之入道,授以青符玉篆,金科靈文,大丹秘訣,周天火候,青龍劍法。東華得之,拳拳服膺,三年精心,盡得其妙。遂隱居於崑崙山煙霞洞,結草奄以自居,額曰東華觀。度門人正陽子鍾離雲房,嗣弘法教。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正月詔封其為“東華紫府少陽帝君”。後元武宗又加封為“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帝君”。
2、正陽祖師傳略
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也稱正陽帝君,姓鍾離名權,五代京兆鹹陽(今陝西鹹陽)人,號和穀子,一號正陽子,又號雲房。面容慈善,身材魁梧,美髯俊目,身長八尺。歷仕漢、魏、晉為將軍,後因兵失利,退隱終南山,得東華帝君授道真訣,復隱晉州羊角山,於正陽洞修煉登仙。強調內丹煉養,創內丹藥物、採取、火侯之理論,崛起內丹道之先聲,故被全真教尊為北派第二祖。元世祖詔封其為“正陽開悟傳道真君”,元武宗加封為“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
3、純陽祖師聖跡
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也稱孚佑帝君。姓呂諱岩,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唐德宗貞元丙子(796年)四月十四日巳時生,眾見一白鶴,自天而降,飛入母之房中,隨即呂祖降生。山西蒲坂縣(今山西濟縣)永樂鎮招賢里人。傳說鹹通三年(862)六十四歲進士及第。後游長安,遇鍾離權,經過“十試”,乃授以“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丹秘文”。百餘歲而童彥,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其理論以慈悲度世為成道路徑,改丹鉛與黃白之術為內功,改劍術為斷除貪嗔、愛欲和煩惱的智慧,對北宋道教教理的發展,有一定影響。北宋宣和元年(1161年)詔封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為“純陽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4、海蟾祖師仙跡
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五代時道士。名操,字昭遠,又字宗成,以號行。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為遼進士,又說名哲,字元(鉉或玄)英。事燕主劉守光為丞相。好黃老之學。一日,有道人自稱正陽子來謁,海蟾待以賓禮。道人為演清靜無為之宗,金液還丹之要,並索雞卵十枚,金錢十文,一文置几上,累十卵於金錢上,若浮圖狀。海蟾驚曰:“危哉!”道人曰:“居榮祿,履憂患,其危殆甚!”盡以其錢劈破擲之,辭去。海蟾“大悟”,遂棄官隱於華山,終南山。相傳得道仙去。元世祖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為“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5、重陽祖師傳略
全真道北五祖之一。金代道士,全真道的創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後應武舉,易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後改名吉,字知明,號重陽子。鹹陽(今屬陝西)大魏村人。政和壬辰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出身豪門,偽齊阜昌(1130~1137)時曾應禮部試未第,金熙宗天眷(1138~1140)時應武舉,中甲科。年四十七,頓猛省,解組歸。棄妻兒,拂衣塵外。游終南山,遇正陽祖同純陽祖二師,因再拜求道,密授金丹口訣。次年復遇二師於醴泉觀,更授金丹真旨。大定八年和九年間創立“三教七寶會”、“三教金蓮會”、“三教三光會”、“三教玉華會”、“三教平等會”,主張儒、道、釋三教的合流,提倡“全神鍊氣”,“出家修真”,不煉外丹,並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封為“全真開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著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立教十五論》等。度化弟子有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女)等,後世稱“北七真”。又分別創立遇仙、南無、隨山、龍門、嵛山、華山、清靜七派,極大地弘揚了全真教,在道教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