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大學生構成中國龐大網民的主力軍這一特定國情出發,以馬克思主義傳播學和倫理學理論為指導,以多學科角度剖析當代大學生網路行為的道德失范為研究向度,以大量的實證研究為佐證,突破了網路新媒介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影響的一般性描述。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網路傳播環境下的大學生
——大學生與網路的親密接觸
第一節 網路傳播新媒體及其特徵
一、 我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二、 網路新媒介的基本類型與運用
三、 網路傳播的基本特質
第二節 網路傳播中的大學生
一、 “90後”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價值訴求
二、 大學生網路行為現狀與特點
第三節 網路傳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
一、 網路開闢了人類社會化的嶄新途徑
二、 網路傳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的積極作用
三、 網路傳播對大學生社會化的消極作用
第二章 道德是否可以虛擬
——行為環境的虛擬性與主體道德的真實性
第一節 網路行為的虛擬環境考察
一、 網路行為依存於賽博空間
二、 賽博空間的本質與虛擬實在
三、 賽博空間凸顯網路行為特徵
四、 網路行為與現實社會行為的關係
第二節 網路行為的主體考察
一、 網路行為主體的界定
二、 網路行為主體性特徵
第三節 網路道德的存在基礎與架構
一、 網路道德存在與否
二、 網路道德的存在基礎——信息權利
三、 網路空間的道德架構
第四節 網路行為主體的道德權利和義務
一、 網路行為主體的道德權利
二、 網路行為主體的道德義務
第五節 網路道德與現實道德的關係
一、 網路道德的內涵與特點
二、 網路道德與現實社會既有道德的關係
第三章 大學生典型網路行為的道德考察(一)
——以網路遊戲為例
第一節 網路遊戲及其本源特徵
一、 網路遊戲概述
二、 網路遊戲的特徵
第二節 大學生與網路遊戲
一、 大學生與網路遊戲的親密接觸
二、 網路遊戲對大學生的影響
三、 大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的成因
第三節 大學生網路遊戲中的道德失范問題
一、 玩家對殺(PK): 助長暴力傾向
二、 性別轉換(“人妖”,RY): 導致人格異化
三、 “外掛”、“私服”和“代人練級”: 網路越軌
四、 “職業代罵”: 污染網路遊戲道德環境
第四章 大學生典型網路行為的道德考察(二)
——以大學校園BBS為例
第一節 BBS的由來與特點
一、 BBS的基本分類
二、 BBS的功能及傳播特點
第二節 大學校園BBS的傳播特徵
一、 大學校園BBS的主要特點
二、 大學校園BBS的傳播特徵
第三節 校園BBS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 大學生熱衷於BBS
二、 校園BBS對大學生的影響
第四節 校園BBS中大學生網路行為的道德考量
一、 “惡性灌水”、“掛站”、“刷版”: 信息權利的濫用
二、 多個ID,虛擬身份: 誠信缺失
三、 “人肉搜尋”: 反腐糾錯or侵犯隱私
四、 “網路惡搞”: 揮發想像,戲謔人生
五、 “掛牌交友”: 遊戲心態,情感弱化
第五章 透過現象探本源
——大學生網路行為道德失范的成因機理
第一節 大學生網路行為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現
一、 信息污染行為
二、 網路黑客行為
三、 網路犯罪行為
第二節 大學生網路行為道德失范的成因
一、 網路行為主體因素(Subject)
二、 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困境(Psychology)
三、 社會管理和高校德育不到位(Society)
四、 網路規範的制度因素(System)
第六章共生的文明
——規範大學生網路道德行為的路徑選擇
第一節主體建構: 加強道德自律,提升自我道德人格
一、 培養網路道德情感,養成網路道德人格
二、 反思自身網路言行,培養網路道德意識
三、 提升道德境界層次,恪守“慎獨”原則
第二節高校建設: 加強對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
一、 加強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緊迫性
二、 直面挑戰,反思傳統道德教育
三、 與時俱進,探究網路道德教育
第三節社會環境: 加強社會監管,重視文化引領
一、 健全完善網路法律法規
二、 強化網路技術控制與政府監管
三、 重視環境浸染與網路文化建設
附錄大學生網路行為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