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氧化酶體
正文
由單層膜包被的細胞器,內含過氧化酶等氧化酶。直徑一般0.5納米,呈圓形或卵圓形。1954年J.羅丁在小鼠腎組織中看到,僅因其體積微小而名為微體;1965年C.R.de迪夫用生化方法分析,及以後他人用細胞化學方法染色,發現微體中都存在過氧化氫酶。因此有人建議改名過氧化酶體。過氧化酶體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在哺乳動物細胞內以0.15~0.25納米的微小過氧化酶體多見。過氧化酶體中其他酶的成分因細胞類型、發育時期和生理狀態有別而有所不同。在同類細胞里,過氧化酶體的數目以及酶的類別也有差異。例如,酵母細胞在含糖培養基中生長過氧化酶體很少;在含甲醇的培養基中生長則形成大量能氧化這種化學物質的過氧化酶體。
在植物細胞里,還存在另一種包含乙醛酸循環酶系的過氧化酶體,特稱為乙醛酸循環體。在種子發芽時,乙醛酸循環體能使貯藏性脂肪發生β氧化生成乙醯輔酶 A,再經乙醛酸循環及磷酸烯醇丙酮酸和糖酵解途徑,轉變為糖。另一種過氧化酶體參與葉片的光呼吸作用,在代謝功能上與葉綠體和線粒體有密切聯繫。
肝和腎細胞的過氧化酶體能起解毒作用。例如,酒精經過這種細胞器中酶的作用可以氧化為醛。此外,脂肪經過氧化酶體酶解後所產生的乙醯輔酶A,可以經由液泡運輸到線粒體中,供檸檬酸循環的需要,或供細胞內其他部位生物合成反應的需要。據估計,細胞內約1/4至1/2的脂肪酸是在過氧化酶體中分解的,其餘部分線上粒體中分解。
多數學者認為過氧化酶體源自光滑內質網的出芽,它所含的過氧化氫酶是在游離核糖體上合成後通過胞質,藉助還不了解的轉譯後機制,進入到過氧化酶體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