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強度
運輸強度是指一定時期內運輸完成的客貨換算周轉量(噸公里)與同期國民生產總值(或工農業總產值)之比。它是反映運輸與經濟總規模之間關係的常用分析指標。運輸強度既可以用運輸客貨換算周轉量計算,也可以用貨物周轉量計算。運輸強度的大小,取決於各類貨源和人口的地區分布。國民生產總值的組成情況,各類原材料如礦石、木材、農產品的加工水平和工業縱向結合的程度。運輸強度指標在規劃地區運輸建設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其計算公式是:運輸強度=運輸客貨換算周轉量/國民生產總值 。
運輸強度圖與交通節能
交通節能,降低單位GDP的運輸強度是關鍵。交通運輸能源消耗量由運輸周轉量、運輸結構和能耗強度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其中運輸周轉量是決定交通運輸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粗放型經濟成長方式單位GDP貨物周轉量較高,集約型經濟成長方式單位GDP貨物周轉量較低。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產業區域布局、加強運輸組織管理、降低貨物運輸強度是交通運輸節能的關鍵 。
影響交通運輸能源消費的三大因素——運輸量、運輸結構和能耗強度中,運輸量的降低仍是交通運輸節能的重要因素,決定著未來交通運輸能源消費量的趨勢。運輸量的降低主要源於兩個方面: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結構。據測算,GDP每增加1億元,貨物周轉量增加0.22噸公里。第二產業比重降低1%、相應的第三產業比重增加1%,可使交通能耗降低2%。GDP的快速增長必然帶來貨物運輸需求的增加,從而使貨物周轉量增加。要進一步產業結構,最佳化產業的區域布局,降低貨物運輸量。在貨物運輸的主要品類中,煤炭運輸所占比重最高,運輸占國家鐵路貨物運輸周轉量的34%,要鼓勵加大坑口電廠和煤化工基地的建設,既提高煤炭就地轉化率,也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煤炭的貨運周轉量。
當然,並不能否定調整運輸結構、加快技術進步對交通節能減排的重要貢獻。而且從交通運輸部門自身的事權來看,最佳化運輸結構,構建節能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規劃、政策一體化,是交通運輸迫在眉睫的任務。推進技術進步,更新裝備,發展智慧交通,進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強度,更是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永恆的話題 。
相關名詞
運輸聯繫圖
運輸聯繫圖以運輸集散中心為節點,點間已通車的或擬建的道路為連線,繪成點線組成的網路圖。即道路網抽象成的平面簡圖,線中可註明里程和運輸量(或運輸周轉量、交通量等),供道路網規劃時測算分析使用。節點的選擇視道路網的性質而定。國道網以省城和相應的大型工礦企業等為節點;省道網,可以縣城和相應的港口、車站、碼頭及重要工農業基地為節點;地方道路網則以鄉鎮中心地為節點 。
運輸密度
運輸密度是指一定時期內,某種運輸方式的某一段運輸線路上,平均每公里線路所承擔的貨物(旅客)周轉量(見運輸量)。在鐵路運輸中,新線設計、舊線技術改造、運輸設備和運輸組織工作的採用等,都以運輸密度為重要依據。中國和世界經濟已開發國家,運輸密度一般多用於分析鐵路運輸。在鐵路運輸中,新線設計、舊線技術改造、運輸設備和運輸組織工作的採用等,都以運輸密度為重要依據。運輸密度分為貨物運輸密度、旅客運輸密度和換算運輸密度。
交通圖
交通圖又稱“交通運輸圖”。反映交通運輸布局狀況的專業性地圖。能形象地揭示交通運輸的空間分布狀況,以及與其他地理要素的相互關係。一般把運輸線路、港站、樞紐等分布和吸引範圍、客貨流情況,以及地區間的運輸聯繫等複雜內容,採用地圖方法繪製成圖。按其表示的地域範圍,可分為世界交通圖、全國交通圖、地區交通圖和城市交通圖;按其反映的內容和特徵,可分為交通運輸網分布圖、交通樞紐圖、客貨流圖及其他交通圖;按運輸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鐵路圖、公路圖、航空圖、航海圖、內河航道圖、運輸管道圖等。它是研究交通運輸的重要工具,也是表達其研究成果的一種手段 。
道路網幾何特徵
道路網幾何特徵是運輸聯繫圖中表明諸節點間有無或需否線路連通的關係特徵。是道路網系統分析模型的主要因素之一。測算時可用道路網連通矩陣表達,兩節點之間有線路連線時為1,無線路連線時為0,以二元組數儲存於電子計算機內備用 。
施工交通運輸
施工交通運輸是工程施工期內運輸方式、運輸路線和運輸管理工作的統稱。水電站施工交通運輸分對外交通和場內交通兩部分。
對外交通:從已建公路、鐵路、城鎮、碼頭運輸外來物資設備至施工工地的交通幹線。通常在施工期間自成運輸管理系統,運輸量和運輸強度相對比較穩定。水電站竣工後大都留作永久對外交通線路。水電站施工的對外交通運輸方式有公路、鐵路、水運和空運4類。①公路是各國水電站施工普遍採用的對外交通運輸方式,其優點建設標準不高,運輸機動靈活,適應複雜地形地質要求,能滿足施工中各類設備和物資運輸,建設投資小,運行管理簡單,但單位運價較高。②鐵路運輸是從已有的鐵路站場接軌,其優點運輸能力大,單位運價低,外來器材減少裝卸轉儲損耗,但線路建設造價高,且不能單獨承擔工地全部對外交通運輸任務。③水運在工地附近有通航河道時採用,並須設專用碼頭,其優點為投資省,運輸能力最大,運費最廉,但易受季節影響,在水電站施工中一般只作為對外交通的輔助運輸設施,還需設公路才能解決全部對外運輸任務。④空運只在交通十分不便,採用其他運輸方式顯然不經濟或工地急需某種器材設備的臨時對外運輸措施,大都採用直升飛機,起飛點借用城市已有空港,工地不特設機場 。
場內交通:聯繫工地內部各施工區間和為施工設定的臨時交通運輸,運輸量和運輸強度比較複雜,有外來物資轉運,大量土石方搬運,混凝土澆築及設備安裝運輸等,這些運輸任務多與施工進度直接聯繫,運輸時間和運輸強度要求不同,運輸方式和運輸設備各異,而且由於水電站建設周期長,高峰強度大,重型車輛多,行車密度大,工區地形複雜,且場內交通線路在施工完畢後又大多廢棄,即使部分留用,其運輸量也將銳減,因此通常多採用臨時公路運輸方式,尤其在高差太,展線困難的地區(如基坑出渣線),往往難以滿足規範要求,因而在保證施工安全、滿足運輸強度的前提下常降低規範要求的標準。其他場內交通方式有鐵路運輸和連續運輸。前者常用於中、小斷面隧洞出渣,砂礫料開採,混凝土熟料運輸,但軌距寬窄不等,且各自成系統。後者常用帶式輸送機運輸散粒料、土料或混凝土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