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園簡介
遂寧市烈士陵園興建於1988年8月,1995年7月峻工,占地50畝,位於市城區西山旅遊風景區。陵園內建有: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一級戰鬥英雄”伍先華烈士銅像一座、烈士紀念館、烈士事跡展覽廳、英名牆、烈士墓、迎霞長廊、追遠亭、詠雪亭、松風閣、紀念碑等烈士紀念建築物,總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總投資1768.8萬元。烈士紀念館內有烈士英名錄1721名,烈士事跡圖片459張,烈士遺物180件,烈士事跡文字說明31000字份。編印了遂寧籍著名烈士、中央軍委三總部追認“一等功”、毛主席稱讚為“共產主義戰士”的呂祥壁,成都十二橋抗英抗日犧牲將領於淵、劉駿達,重慶中美合作所與敵鬥爭寫出黑牢詩篇的蔡夢慰,蓬溪縣牛角溝起義、宣布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的紅四方面軍第二十五軍軍長曠繼勛,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一級戰鬥英雄”伍先華,1917年先後在京、滬、渝大學任教授、院長、民革負責人之一周均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路黨代表、前委書記苟祥珂等59名著名烈士的英勇事跡。
陵園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園內有花草樹木60餘種11000株,草坪13300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達80%。園區綠樹掩映,鳥語花香,噴泉長流,音樂迴旋,建築古香古色,錯落有致,格調高雅,宏偉壯觀,莊嚴肅穆,系遂寧市及西南諸省人民瞻仰、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社會公益性場所。
主要景點
烈士紀念館
烈士紀念館始建於1995年,於1997年5月完成了革命烈士事跡布展工作。從該年起,遂寧市烈士陵園作為四川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國防教育基地,充分發揮了其基地作用,每年“清明”、“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國慶”等重大節日,共接待民眾來園瞻仰宣誓接受教育人數達200萬人(次)。
2006年初,四川省民政廳及遂寧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對烈士紀念館展區進行全面改建的決定。在歷時一年的紀念館展區改建工作於2007年6月下旬竣工。
這次大規模的改建工程根據中共黨史對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各個時期的劃分原則和遂寧市一千七百多名革命烈士的具體情況,將烈士紀念館劃分為四個展區和四個時期即: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國以後時期,每個展區確立一位具有全國或全省影響力的烈士作為中心,四個展區共展出47名烈士的英雄事跡。依次展出4名中心人物是:1929年6月29日在蓬溪縣大石鎮牛角溝率部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軍,建立蓬溪縣蘇維埃政府的革命先驅曠繼勛;被譽為“民國以來中國軍人對外強開戰的第一位愛國英雄”的抗英將領於淵;犧牲在重慶渣滓洞監獄的“黑牢詩人”蔡夢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開闢前進道路的“特等功臣”、“一級戰鬥英雄”伍先華。
主題園
遂寧烈士陵園有“星星之火”、“血肉長城”、“為了新中國”、“和平昌盛”等主題園。
遂寧先烈
曠繼勛
曠繼勛(1895——1933),男,原名大勛,號集成,貴州思南人。
辛亥革命時,入川參加反對清朝政府的保路同志軍。
1916年投入川軍賴心輝部當兵。
1920年起,先後任川軍連長、營長。
1925年任鄧錫侯江防軍二師四旅旅長,後任第七混成旅二團團長。同年冬,在旅部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四川分會”,即派人到廣州找共產黨。
1926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中共四川省委派了不少黨員到該旅工作,使它成了黨掌握的一支可靠的武裝力量。四川省委、川西特委的重要會議常在該旅召開。蔣介石叛變革命後,曠繼勛給來旅隱蔽的共產黨員安排工作並加以保護。1928年冬,任第七混成旅代旅長,駐遂寧永興鎮。
1929年6月29日,在蓬溪縣牛角溝(今大石鎮境內)率部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總指揮部,任總指揮,次日攻占蓬溪縣城,宣布成立蓬溪縣蘇維埃政府,並由四川工農革命委員會委派劉漢秋為委員長。旋即轉戰西充、渠縣、梁平等地,行程一千多里。沿途打土豪,分浮財、建立政權,工農歡慶。失敗後,到上海參加“打狗隊”(打擊叛徒、特務和青、紅幫的破壞),保衛黨中央機關。
1929年冬到湖北江陵、當陽等地做兵運工作。
1930年1月任紅六軍軍長。與賀龍率領的紅四軍匯合後,編為紅二軍團,仍任紅六軍軍長,連克岳口、仙桃、天門等鎮,把洪湖、湘鄂西、巴東、鄂北、鄂西北等根據地連成了一片。同年11月,到上海中央軍委工作,後任紅四軍軍長。
1931年6月任紅十三師師長,到皖西,在赤衛隊、游擊隊中組建了紅二十五軍,任軍長兼獨立師師長。同年11月任紅四方面軍二十五軍軍長。
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後,曠繼勛由於對王明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不滿,又因與曾中生等向中共中央告發張國燾的錯誤而受到張國燾的迫害。
1932年7月被張國燾撤銷二十五軍軍長職務,不久任紅十師師長。同年12月,紅四方面軍解放通江後,任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被張國燾以“國民黨改組派”、“右派”等罪名逮捕。
1933年6月,被秘密殺害於通江縣洪口場。
1937年在延安批判張國燾的錯誤時,毛澤東指出:“曠繼勛同志是好同志,被張國燾錯誤迫害,應作烈士待遇。”
苟祥珂
苟祥珂(1905—1931),男,原名苟良歌,化名良戈,良歌,蓬溪縣明月鎮人。
1926年前後,苟祥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秋,考入成都師範大學,參加並領導“導社”。
1928年至1929年3月先後任雅安特支書記、自貢特支書記、涪陵縣委書記、軍委書記等職,參與領導涪陵兵變。
1930年4月與省軍委書記李鳴珂一起,在涪陵羅雲壩成立了四川省紅軍第二路游擊隊,苟祥珂任特委書記、黨代表,李鳴珂任總指揮。先後以沱田、栗子寨、火燒岩、回龍場等地為中心建立根據地,成立農民協會,建立蘇維埃政府,開展土地革命,革命力量得到迅速發展。
1930年8月,苟祥珂被選為中共四川省行動委員會候補委員。11月,苟祥珂任團省委書記、省軍委委員。
1931年3月,苟祥珂到宜賓傳達中央指示,開展工農運動被捕,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同年3月28日,在宜賓花園庵英勇就義。
許本達
許本達(1904—1934),男,又名許天覺、許復興,綽號許黃牛,射洪縣香山鎮許家溝泉水灣人。
1915年到香山鄉讀國小,後到潼川高中(今三台縣中學)讀書。
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任中共三台縣北區區委書記。同年任射洪縣特支組織委員、代理特支書記,秘密發展“少先隊”、“赤衛隊”等進步組織,組建馬家溝鹽工黨支部。
1931年先後任三台縣土地埡等地支部候補書記、鹽亭行委書記,組織發動修路工人罷工鬥爭。
1932年任省巡視員、青神縣委書記。
1933年秋任嘉定中心縣委書記。
1934年秋任青神中心縣委書記,組織工會、農會及游擊隊、赤衛隊、婦女會等組織,發展黨、團組織,購買槍枝彈藥,發動了西山農民武裝起義。起義隊伍處死了捂風鄉副鄉長、團正羅明山,燒毀了鄉公所契約、公文、帳冊,準備攻取青神縣城時遭敵人重兵“圍剿”
12月15日他率起義部隊與敵人激戰中,頭部中彈壯烈犧牲。
蔡夢慰
蔡夢慰(1924—1949),男,又名蔡懋慰、蔡德明、蔡琨,紅岩烈士。四川遂寧餅街人,民盟盟員,任成都《工商導報》記者,詩人。
1945年春,蔡夢慰到成都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經吳漢家介紹,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
1945年7月,參加遂寧書報供應社,出售、代訂《新華日報》等革命報刊,宣傳革命思想。接著參加盟員所創辦的《遂蓉導報》,擔任組稿和發行。
1945年4月後,歷任《工商導報》、“川康通訊社”外勤記者和“成都現代書報社”副經理。積極宣傳黨的各項政治主張,並和川大的“昭明”、“旭光”等進步團體建立了密切的聯繫。
1947年3月,“成都現代書報社”被監視。5月,蔡夢慰被派往重慶,任“現代書店”的經理,“六.一”大逮捕後,許多革命者都曾先後來書店隱蔽。是年冬書店被查封。
1947年10月,民盟被迫轉入地下,蔡夢慰與一些盟員商量,分頭積極找黨。在不斷的革命活動中,蔡夢慰陸續與一些共產黨員發生了聯繫,並結識了中共重慶市委工運負責人許建業。
1948年初,黨組織決定派人到農村搞武裝起義,蔡夢慰除與“民革”杜重石準備組織人員到廣安等地農村開展武裝鬥爭外,還通過黨員周戈西、江竹筠等參加秘密散發《挺進報》的工作。
1948年5月10日因掩護同志被捕,囚於“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監獄”。積極參加獄中鬥爭,聯絡革命詩人,組織“鐵窗詩社”,用竹籤做筆,用棉花燒灰製成墨汁,寫下了《黑牢詩篇》、《獻給母親》、《祭》、《悼屈原》等著名詩篇,與敵人作頑強鬥爭。尤其是組詩《黑牢詩篇》,洋洋灑灑共五章,抒發了詩人對敵人的仇恨和光明的嚮往,表現了革命者雖身陷囹圄,但仍堅信革命事業必定成功的堅定信念,極大地鼓舞了獄中難友的鬥志。
1949年11月27日深夜,蔡夢慰還沒來得及寫完《黑牢詩篇》第五章,就被敵人用刑車載往松林坡秘密殺害。當刑車行至松林坡附近,蔡夢慰悄悄將詩稿拋入路旁的荒草叢中,使這不朽的詩篇得以保存下來。建國後被輯入《革命烈士詩抄》,激勵著千百萬熱血青年和有識人士。
周均時
周均時(1892—1949),男,又名雨時、烈明、君實,蓬溪縣高坪鎮蛇亭咀村人。
1910年在上海南洋公學、南洋大學讀書。
1913年至1919年赴德國、波蘭攻讀彈道學、力學、公算學、計算學。
1920年秋被聘為四川省武器修械所技師,積極開展實業救國。
1927年起先後在京、滬、渝幾所大學任教授、校長。
1932年後任中國工業實驗所所長。
1940年任同濟大學校長,抗戰勝利後加入民革,為重慶民革負責人之一。
1946年後積極抨擊國民黨反動派的內戰政策,參與策動國民黨地方部隊起義工作。
1949年8月24日被捕,囚於“中美合作所白公館監獄”。
1949年11月27日在重慶磁器口英勇就義。
於淵
於淵(1895—1949),男,又名光藻,號邦畿,射洪縣廣興鎮於家壩人,幼年家境貧窮,曾打短工,拉縴維持生計。
1914年不堪忍受豪紳欺壓,被迫到三台從軍,隨即前往瀘州講武堂學習,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啟迪。
1916年前後歷任川軍排長、連長、團長、副師長、少將參軍、憲兵司令、城防司令等職。
1926年8月29日英輪“萬源號”在雲陽故意撞翻我三隻木船,淹死46人,激起全國人民憤怒聲討。9月5日,英艦“嘉禾號”、“柯克捷夫號”和“威警號”,肆意向我萬縣城開炮,擊毀房屋2000餘間,死傷軍民1000餘人,釀成震驚世界的“九.五”慘案。
萬縣城防司令兼憲兵司令於淵當即下令進行反擊,並身先士卒,組成敢死隊,向敵艦發射槍彈,擲手榴彈猛烈進攻。並登上英軍“柯克捷夫號”軍艦,激戰了數小時,打死打傷英軍官兵數十名。致使一艘英艦起火,一聲哀鳴,與另兩艘英艦一道狼狽逃竄,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於淵亦被當時國內媒體譽為“民國以來中國軍人對外強開戰的第一位愛國英雄”。
1930年,於淵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與蘇幼農策動江津起義。
1933年至1935年利用成都市警察局長的身份,掩護共產黨人和革命同志。
1935年任川軍三旅旅長時,在天全、蘆山、寶興等地為紅軍北上讓路。
1942年經張瀾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
1947年6月1日被捕。
1949年12月7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成都十二橋。
伍先華
伍先華(1927——1952),四川遂寧東禪鎮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軍34師100團2連3班班長。
幼時曾讀過兩年私塾,15歲被拉了壯丁。在國民黨軍隊里,他受盡折磨,天天盼望著出頭的日子。
1949年,他獲得新生,並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次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同年3月,入朝參戰。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朝後不久,便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在戰鬥中,他冒著敵人瘋狂的掃射和轟炸,把受傷的班長背回陣地,接著重返戰場,沉著指揮,與另外兩個戰友一起,打退敵人三次反衝擊,榮立三等功,並提升為二連三班班長。
9月29日下午5時,官岱里反擊戰打響,他領著班裡的黨員在坑道里宣誓:“在黨需要的時候,願獻出自己的生命。”
5時7分,我軍炮火延伸,三班分成的兩個爆破組向720制高點和半截坑道挺進,完成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務。
此時,敵人正向720制高點發起了反衝擊,敵我兩方展開浴血混戰,不一會,敵人的反衝擊被我打下去。三班只剩下他和羅亞全、周紹豐三人。一排長帶著三個突擊班也被敵人撒下的火力網壓在山腳下,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他們連續實施了兩次爆破,炸掉了敵人兩個地堡。
這時,我軍另一個班已衝上74號陣地,炸毀了敵人的連指揮所――天井坑道。我正面攻擊部隊已經發起衝鋒,然而,卻被半截坑道里的敵人重機槍壓在凹部不能前進。在這緊要關頭,他抱起一捆20公斤的炸藥包,翻身沖向火網,冒著敵人的炮火,迅速在坑道移動。
突然,一串曳光彈射過來,他一頭栽了下去。稍過片刻,只見他咬緊牙關慢慢地向前移動,他被敵人的兩道火力夾在中間,始終沒能爬過火網,在這緊要關頭,為了戰鬥的勝利,他毅然拉燃導火索,象猛虎一般撲向敵人。只聽“轟”的一聲巨響,伍先華與坑道里的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為了開闢部隊前進的道路,他光榮的獻出了25歲的年輕生命。
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追記他特等功,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追認為模範共產黨員。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當年眾多媒體一律謂之以“無敵勇士”。
獲得榮譽
1995年被四川省民政廳評為“四川省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1995年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省民政廳首批命名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7年被遂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遂寧市烈士紀念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
1998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四川省烈士紀念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
1999年被遂寧市人民政府評為“遂寧市園林式單位”;
2004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省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四川省國防教育基地”,同年,被四川省民政廳表彰為“四川省民政系統行風建設先進視窗單位”;
2005年被遂寧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命名為“遂寧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校外活動基地”;
2006年被遂寧市民政局評為“民政工作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2009年3月被國家民政部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入選第六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