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晉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聯合諸侯力量,欲與楚國抗衡,但是仍覺勢單力薄,不足以成事,於是便想通好雄據長江中下游的吳國,把它作為犄角之勢。而逼陽國乃據吳國進入北方之要衝 ,對於野心勃勃的吳王壽夢(前585-前561年在位)來說,如骨鯁(gēng耿)在喉。為了買好於吳,晉悼公便邀請諸侯各國會盟於柤 (zhā扎),今江蘇省邳州市枷〔jiā架〕口),趁機滅掉逼陽國。魯襄公十年(前563年)農曆四月,晉悼公以霸主的身份,召集魯襄公、宋公、衛侯、曹伯、薛伯、杞伯、邾(zhū朱)子、滕子、小邾子、齊世子光,會盟於木且 ,遂結為聯盟,以圖霸業。會上,晉國的大將荀偃、士匄(gài蓋)以 陽國傾向於楚國為由,請求討伐逼陽國,藉以打通進攻楚國的道路。晉國的主將荀嫈(yíng迎)聽了,不以為然。他分析說:“逼陽城雖小,卻相當堅固,易守難攻。即使攻下來,也不算勇敢;如果攻不下來,反而被諸侯恥笑。”荀偃、士匄再三請戰,並當場立下了軍令狀,荀逼只好點頭同意。於是,13國諸侯之師,戰車轔轔,旌旗蔽日,浩浩蕩蕩地向小小的逼陽國殺來。
戰爭歷程
正如荀嫈所言:“逼陽雖小,其城甚固。”逼陽城依土山而建,城周長3293米,有“九里單八步”之說。南北長,東西寬,大體呈長方形,至今城牆最高處(北城牆)尚高出地平面8-10米,並建有6座城門(南、北門各一,東、西門各二)。《嶧縣誌·古蹟考》上說:“逼陽城在運河南,即左氏所謂‘城小而固’者也。城周十餘里,中據土山,外建六門。東門外高冢累累,則傳為 陽君墓也。”又說:“逼陽城,嶧縣南60里,城周9里,基址宏闊。土人往往得古磚,堅如金石,琢為硯,尤良。”《嶧縣誌·搜遺》上說:“嶧地,古陶器頗多,而以 陽磚為甲。其制古拙,無文,長尺有(同‘又’)咫(zhǐ指,8寸),寬半之,質堅,重逾於金石。人得之以為硯,付手民(以手藝為業者)制之,鋒刃不能入也。”另據後人傳說,逼陽子 豹,外能安邦,內能治國,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國君。逼陽城內西南隅有一座小山。當諸侯大軍即將到來之時,逼陽子作了充分的準備,還巧施一計,命令城內士民背著小米,在山上灑了個遍,一夜之間就成了一座金燦燦的米山。
卻說諸侯大軍開抵 陽城下,將逼陽城團團圍住。晉國主將荀嫈騎馬觀陣。隨從一將看見,心中一驚,便說:“逼陽城城小而固,易守難攻;又有堆積如山的糧食,堅守一年半載,何足為慮?”
這就是米山的來歷。荀嫈對著米山仔細觀察,又凝思一陣,似有所悟。於是從箭壺中拔出箭來,拈弓搭箭,對著米山“嗖”、“嗖”、“嗖”接連射了3箭,箭頭著“米”便倒。荀哈哈大笑,說:“如果是米山,箭頭射入,不會倒地。而今箭頭著‘米’便倒,一定是一座石山。此乃疑陣,不足為慮!”於是下令13國諸侯聯軍合力攻城。
而今且說13國諸侯之師將小小的逼陽城團團圍住,合力攻打。逼陽城內,君臣一心,官兵一致,堅守城池。聯軍接連攻了幾天,一直攻不下來,而又不肯離去。
這時候,魯國孟氏的家臣秦堇(jǐn緊)父押送輜(zī滋)重來到逼陽城下。逼陽人打開城門樓上的懸門,企圖奪取輜重。而秦堇父和狄虎(sī思)彌見城門高懸,以為有機可乘,便率先揮軍向城內殺去,魯大夫叔梁紇(hé合)率部緊隨其後。魯軍剛剛進去一半,忽然聽到城門“豁啦啦”一聲響亮,逼陽城守門士卒急忙將懸著的城門放了下來,企圖關門打狗,分而殲之。
叔梁紇正率領魯軍向城內攻去,猛然抬頭,看見原先提起的城門正在下落,大吃一驚:“大事不好!萬一讓他們將魯軍切成兩半,那么困在城裡的魯軍定將覆沒!“他急中生智,連忙將手中的長戈扔在地上,舉起雙手,將正在下落的千斤城門奮力托起,並大喝一聲:“趕快退兵!”後軍看見情況有變,忙“哐”“哐”“哐”地敲起鑼來(古時打仗,擊鼓進軍,鳴金收兵)。已經攻進城裡的魯將秦堇父和狄虎彌聽到收兵的號令,深恐後隊有變,即令其部後隊變前隊,趕快退兵。待到攻進城裡的魯軍全部退盡,叔梁紇雙手向上一掀,就勢撒開,那懸著的城門便落下了閘口。叔梁紇回到本營,對秦堇父和狄虎彌說:“二位將軍之命,懸於我之腕也!”
據《嶧縣誌·流寓志》引《春秋左傳》載:“鄹(zōu鄒,今山東鄒城市)人紇,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父叔梁紇也,為鄹大夫。身長七尺,武力絕倫。逼陽之役,紇抉懸門以出諸侯之師。”
諸侯之師仍不甘心,繼續鼓譟攻城。這時,魯將狄虎彌取來一隻大車輪子,蒙上堅甲,作為盾牌,拿在左手,右手拔出長戟,獨自前去挑戰。孟獻子看到此情此景,感嘆地說:“《詩經》上說:‘有力如虎。’說的就是狄虎彌啊!”
逼陽城上的官兵,見魯將施逞勇力,遂拿來一匹布,取開,沿城牆外放下,引魯軍登城。魯將秦堇父即以手牽布,左右交換,須臾便盤至城堞。方欲登城,城牆上的逼陽守軍用刀割斷懸布,秦堇父便從半空中重重地摔了下來。逼陽城牆高數仞,秦堇父這一跤摔得不輕,半天沒有爬起來,可他全然不顧。這時,城上懸布復又垂下。秦堇父翻身爬起,又手抓懸布,再次奮力上攀。剛剛接近城堞,懸布復被割斷,秦堇父又被“咚”的一聲摔到城牆腳下,當場就被摔昏了過去。當他剛剛甦醒過來時,布第三次垂下。秦堇父挽布如前,全無懼色。如此連續3次,逼陽人從心裡佩服魯將的勇猛,不再向下垂布了,只好命令全城的軍民全力守城。秦堇父遂取來3截斷布,在諸侯之師的營地上巡迴展示了3天,以示其勇。
諸侯之師圍攻逼陽城已達24天,仍未攻下。攻者己倦,而守者有餘。時值夏令,恐有大水,軍無退路,將生變故。荀偃、士匄二將便向主將請示說:“雨季快到了,逼陽城久攻不下,再拖延下去,恐怕回師不便。請你下令退兵吧!”荀嫈一聽,不由大怒,順手抄起身邊的駑機向二將擲去,口中罵道:“老夫當初就說過:‘逼陽城小而固,未易下也。你們不聽,自認可滅,在晉侯面前一力承當,牽連老夫,以致於此!攻城這許多日,未見有尺寸之功,現在又想班師。來由得你們,去就由不得你們了!再給你們7天的期限,如若再攻不下逼陽城,老夫就要你們的腦袋!”二將被罵得面紅耳赤,諾諾而退。
五月初四,諸侯之師再度組織攻城。荀偃、士匄身先士卒,雖然城上矢下如雨,亦全然不顧。 陽城中,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將帥一心,軍民團結,誓守孤城。他們先用箭射,箭用光了就用滾木、擂石。雙方又堅持了4天。五月初八,城中的箭弩和滾木、擂石都用光了。荀偃、士匄一看,大喜過望,便率先爬上城牆,各國將士亦緊隨其後,蟻附而上。經過一番激烈的巷戰,逼陽城終於被13國聯軍攻下,逼陽子只好率領群臣投降。
從四月初九13國諸侯的軍隊聯合圍城,到五月初八攻下逼陽城,前後共費時29天。逼陽國雖小,但它作為一個小小的諸侯國,抵抗住了13國聯軍的猛烈進攻,堅持近月,浴血奮戰,其艱苦、頑強的精神令人欽佩。因此,春秋逼陽之戰被載入了中國的史冊。
逼陽國被滅後,晉悼公把它送給了宋國。隨後,晉悼公將逼陽子貶為庶人,除選擇族人之賢者留下以主持祭祀外,其餘所有君臣宮妃用人全部遷到晉國的霍城(今山西霍縣)。
《穀梁傳》上說:“齊桓之霸,滅譚(在今山東章丘市),滅遂(在今山東寧陽縣北),降鄣(在今山東東平縣東),遷陽(在今山東沂南縣境);晉文之霸,執曹(在今山東定陶、曹縣一帶)伯,逐衛(在今河南淇縣)侯;(晉)悼公之霸,滅逼陽。”由此可以看出逼陽之戰在春秋諸侯爭霸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言,春秋無義戰。然而小小的逼陽面對著強大的13國聯軍,奮起抵禦,絕不畏懼退縮,至於彈盡糧絕,城破國亡時才不得已而降。譜就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反侵略的壯歌。如今的逼陽故城,只留下幾處斷壁殘垣,然而又有誰聽到了他們千百年來不斷的訴說:寧與國都共存亡。漫步在荒郊野嶺間,心中可有歷史的煙雲在暗暗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