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澳門的進教圍
簡介
望德堂坊(葡萄牙文:BairrodeSãoLázaro),俗稱瘋堂區,過去稱進教圍,位於澳門半島中部、望德堂區西南,為大炮台山鏡湖馬路、水坑尾、荷蘭園大馬路與西墳馬路所包圍。往昔這裡是華人天主教徒聚居的地方,也是中國內地教徒為避清政府追捕的避難所之一。坊內以前有一痳瘋病院,故有瘋堂區之稱,後來漸多華人在此坊加入教會,故又有進教圍稱號,一時宗教色彩濃烈,至近代此況才消逝。
歷史
19世紀太平天國時期,有一批內地華人教徒逃到澳門,為防清兵捉拿,都衣穿西洋服飾和改用受洗聖名。1847年起時任澳門主教馬他亦委派司鐸專責處理華人的傳教工作,漸漸地華人教徒就在這一帶定居,搭木屋成坊;同時也開始有澳門華人在這裡加入教會(此動作俗叫“進教”),故此地被稱為“進教圍”,而聖辣撒祿堂也一度被稱“進教堂”。後幾十年間整個區內的建設多由教徒完成,如有“自梳女之家”之稱的婆仔屋、供教友聚腳的堂聯中心、提供善終的清安醫所等。及後區內人口漸增,在此受洗的教徒約有2000人,宗教組織諸如若瑟會及聖母聖月會等都在進教圍內開展,坊內甚至把一些慶典如望德聖母瞻禮等視為坊內專有的“大節日”,尤於每年聖母月(5月),熱鬧場面不乏。19世紀後期此區暴發嚴重的鼠疫,澳葡政府為了清理該區,清拆區內的木屋並重建成兩層的平房住宅(但仍為教友主要斥資),並分築街道,劃為聖美基街、馬忌士街、聖祿杞街、瘋堂新街等,重建而成的住宅仍為教徒居住。1882年痲風院遷往小橫琴島,1886年將聖辣撒祿堂改建成今之望德聖母堂,原址也被拆卸重建。1895年清安醫所也改組成醫舍及設廉價門診部,1933年圍內又設有望德學校(今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一校)。1947年痲風院遷往路環聖母村。1940年代,進教圍的傳教事業開始衰落,坊內的教友家庭也漸遷離,而由非教徒取而代之。1970年代坊內的兩層平房部份被發展商收購,改建為現在的住宅大廈,自此“進教圍”的稱號也步入了歷史長河。
2、香港的進教圍
簡介
香港進教圍
進教圍(ST.FRANCISyard),是灣仔區內的一條行車街道,東端與聖佛蘭士街交架。進教圍的西端是架車人士的的掘頭路,但是行人還可以通往日街、月街等地。進教圍的中段南方與光明街交架,通往星街。進教圍地處灣仔民居。
歷史
19世紀中葉,英國人不斷湧入香港,但是由於水土不服,外加疾病等因素,很多人死亡。針對這種情況,香港羅馬天主教會選定進教圍一帶作為墳場安葬天主教徒,因此有文獻認為此處為香港第一座有記載的墓地。
相關詞條
-
圍龍屋
圍龍屋又被稱為客家圍屋,是傳統客家民居(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三大樣式之一。主要分布於廣東、福建、江西等省。廣東地區即遍布於梅州、河源、惠州、深...
布局情況 歷史起源 建築材料 建築特徵 設計特點 -
梅州圍龍屋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漢族民居建築,福建西南部及廣西北部、廣東傳統客家住房樣式。遍布於梅州(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
梅州圍龍屋 簡介 歷史起源 整體布局 建築材料 -
史進
史進梁山好漢,江湖人稱“九紋龍 ”,是水滸中第一個出場的梁山英雄。
人物簡介 出身及綽號 上梁山的緣由 史進的結局 《水滸傳》相關記載 -
內圍技術
內圍技術在站立格鬥(泰拳,k1)中,指的是纏制或者乾脆說明白一點就是糾纏跟摟抱之後的攻防技術。
介紹 黑市拳 -
木格圍屋
木格圍屋位於貴港市港南區木格鎮雲垌村(俗稱“君子垌”)有廣西最大的客家圍屋群,分布範圍約6平方公里,從而構成了一處十分奇特罕見的客家人文景觀。其中鄧家圍...
歷史成因 屋裡的客家人 木格圍屋代表 -
山圍鎮
山圍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北流市大容山南麓,距城區17公里,距離324國道線5.6公里。東與容縣西山鄉接壤,南與民安鎮高車村相連,西與民樂鎮毗鄰,北...
行政村 基礎設施 經濟發展 教育資源 旅遊資源 -
煙園圍
“唐祭酒”,即唐國忠,縣誌中列為第一位進士,國子監祭酒。 此圍位於龍南縣龍南鎮紅岩村境內,地處縣城的東北面。 當天,幾百名紅軍戰士進駐在煙園圍,他們在煙...
-
荒火教
3D動作角色扮演類網路遊戲《天下貳》中八大門派之一。忠貞的火之教民、熱情的蠻荒一族、正義的精神領袖。
門派介紹 外形介紹 技能介紹 門派背景 遊戲背景 -
下灶圍
現在的下灶圍,人保存了炮樓、廳廈,原始圍牆。 劉輝聯的童年是在下灶圍度過的。 劉輝聯一生在軍隊里,打過許多的大仗、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