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灶圍

現在的下灶圍,人保存了炮樓、廳廈,原始圍牆。 劉輝聯的童年是在下灶圍度過的。 劉輝聯一生在軍隊里,打過許多的大仗、惡戰。

下灶圍是國民黨二十三軍軍長劉輝聯的故鄉。
此圍位於龍南縣黃沙鄉黃沙村。清順治年間,劉祥斌在黃沙河東岸的平壩里開基,創建家園。他生有三個兒子,後因人多而分遷於上、下二座小圍屋。地處下坊的稱為下灶圍,已歷經19代。下灶圍的建築簡樸,四周有堅固的圍牆,廳廈二側建有高聳的炮樓。據長輩介紹:下灶圍的炮樓於清末民初時由劉才芳建造。此人是劉輝聯直系祖輩。劉氏廳廈一門三進,建築工藝,結構較為簡樸。圍里曾居30餘戶,100餘人。
現在的下灶圍,人保存了炮樓、廳廈,原始圍牆。
劉輝聯於1904年出生於下灶圍。
下灶圍坐北朝南,圍大門正朝著高崬寨的馬鞍山,按風水學說,是出武官的寶地。圍屋四周群山環抱,溪水長流。東有笠麻寨,南有高崬寨,西有野米嵊,北有雄關隘口。黃沙河從下灶圍流過,沿河兩岸,竹木蔥蘢,雄峰倚天,風光綺麗。
劉輝聯的童年是在下灶圍度過的。下灶圍用鵝卵石砌起了圍牆,還在圍牆角上用鵝卵石建築起了三層炮樓。其中靠近他家房子的北炮樓是他出資建的,現在也屬他家的財產。
現在,下灶圍里的炮樓依然堅固,但圍牆已殘缺不全了,並長滿了薜荔和野草。劉輝聯家解放前夕已遷出了圍屋,在緊挨著炮樓處另建了一棟二層樓房。院山傍水,一派田園風光。
下灶圍里,出了國民黨的軍長,還出了國民黨黨時期的縣長劉菁如。為此,下灶圍更稱為風水寶地。
劉輝聯一生在軍隊里,打過許多的大仗、惡戰。但他在龍南解放時,他原想在家鄉打一場大仗。最後,在鄉親們的好言相勸下,最終沒有在故鄉縣城開戰。故為保護家鄉的美麗古城、保護父老鄉親們的生命財產做了一件大好事。
劉輝聯是出生於龍南縣的一位軍長,其官位在龍南並非最高,但在龍南流傳的故事卻很多----
傳說,抗日期間,劉輝聯已經在國民黨的軍營里當上了大官,他在山村人的心目中,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有一天,其父劉名經接到劉輝聯一封家信,信中只有八個字:“某月某日,乘機而歸。”劉輝聯父親並沒多少文化,山裡的許多人也都很少有文化。劉名經和山里人的解釋是劉輝聯要坐飛機歸。其父想:下灶圍前的小坪壩都是水稻田,飛機怎么停?又怎么放?其實,黃沙人誰也沒有在地上見過飛機,更不懂飛機如何降落、如何起飛。“可憐天下父母心”。其父動員到幾十戶人家,把田裡的水放乾,打算用於停放飛機。其父通情達理對人家說:損壞了穀子,他家會賠償。
果然,這天上午,藍天中飛來一架飛機,越飛越低。其父大喊:“聯崽,阿爸在這裡……”
這時,飛機里掃下一串的子彈,其父差點送了命。其父大罵:“沒良心的兔崽子,連阿爸也敢打。”罵著罵著,飛機一調頭飛走了……
這個傳說龍南人家喻戶曉。
1949年8月18日,劉輝聯的部隊終於從南康、信豐撤退到了故鄉龍南。這天上午,劉輝聯在龍南車站“中山橋”頭會見了原國民黨國防部人事司司長廖友蘭及龍南的國民黨黨、政、軍官員。
劉輝聯原計畫在縣城及境內擺開戰場,打一大仗、惡仗。為阻擋解放軍急速南下,他們要燒毀城裡中山橋和郊區的演教寺橋樑。龍南名人廖友蘭等人勸他:不要把戰場擺在自己的故鄉。人生一世,為家鄉人做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使家鄉父老鄉親免受戰火的災難……
劉輝聯沉著臉。他站在縣城樓上,仰望著出生和度過童年時代的下灶圍上空,長嘆一聲,深情地說:“下灶圍,我會回來的。”
劉輝聯沒有料到,他的二十三軍會垮得這么快。他更沒有想到,他曾在義大利學過的山地戰術,竟在山地作戰中,會一敗塗地。在悲哀的苦思冥想中,他最後終於明白“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的道理。他覺得自己讀再多的兵書也屬紙上談兵。正義的洪流勢不可擋。他越想越感到淒楚和悲涼。最後,他不得不整理殘部,含著眼淚,依依不捨地告別了故鄉,沿著龍小公路,往廣東撤離。
劉輝聯在廣州登上輪船,開往台灣。他要回下灶圍的夢,終未能成真。1949年8月18日,劉輝聯在故鄉的一別,卻成了永別。他再也沒能回故鄉,1960年他在台灣病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