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是未來經濟成長的引擎,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歷史任務和重大戰略選擇。各地看好城鎮化的前景,正在“新型城鎮化”的口號下,發動比之前更為紅火的城鎮化熱潮。問題是:新一輪風起雲湧的城鎮化的推進,如何才能把握好新型城鎮化的內涵,擺脫傳統發展方式的路徑依賴,為健康發展轉型走新路,很值得關注。
現象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這是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判斷。城鎮化的確蘊含著巨大機遇,有經濟學家甚至認為,美國的高科技與中國的城鎮化,是拉動未來世界經濟成長的兩大引擎。《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布,綜合試點範圍擴大、各種新城建設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確正當其時、大有可為。不過現實中,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的“造城病”也一直沒有根絕。幾年前還是荒地,如今路網交織、高樓林立,使用率卻不高;剛修的高速路太遠,再投資建一條直達的;用商鋪改造民居,用耕地置換建設空間;商業開發規模大,消費吸引半徑小……最近,有學者不無擔憂地表示,省會城市平均規劃4.6個新城(區),地級市約1.5個,可容納人口達34億,顯然超出現實需求。
新城精準化建設,“以人為核心”應該是根本前提。我們所說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本質就是“以人為核心”。人,尤其是農民的持久致富、全面發展,才是根本要義。有些地方路修寬了、樓建好了、地置換了,農民拿著補貼、領著低保、住著小樓,營生問題卻沒有解決,甚至還滋生閒下來後賭博等惡習。
解決方法
從方法論上看,“科學調研、周密設計”的規劃是個重點。規劃科不科學、細不細緻,一是關乎長遠建設和城市統籌,二是牽涉建設成本和財政壓力。
特別應該說的是,精準化的新城建設,需要法治來保駕護航。改舊城、擴新城,不是一兩天的事,論證、規劃、建設的周期長,要一任接著一任乾。要有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不能讓“一個領導一張圖”的情況繼續。
兩點之間最短的是直線,“精準”就是要找到新城建設中的最優路徑。城市是個生命體,當人群聚集、建設火熱時,量大體胖不意味質量過硬,其建設發展的成本是否最低、效益是否最大、人居是否最佳則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