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學校

通鑑學校是中國最早培養話劇人才的學校,1907年夏成立於上海。通鑑學校的活動雖然只有半年多時間,但它在中國話劇創始時期培養了第一批話劇人才,如汪優遊、查天影、肖天呆、陳鏡花等,他們後來都成為早期話劇的名演員。

基本信息

通鑑學校

正文

中國最早培養話劇人才的學校。1907年夏成立於上海。校長沈仲禮,實際主持人王鐘聲、馬湘伯。1908年4月停止活動。
學校創辦之初,由開明人士馬湘伯、沈仲禮出資發起,招收了數十名有志於話劇事業的學生。學校主要是通過排戲的方法從實踐中學習。經過 2個多月的教學和排練,1907年 9月用春陽社的名義在蘭心大戲院舉行首次公演,演出劇目是許嘯天根據美國作家H.B.斯托夫人(1811~1896)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改編的《黑奴籲天錄》。這次演出雖存留了大量戲曲手法,但由於編劇採用了分幕制,舞台上使用了寫實的燈光布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08年初,新劇活動家任天知從日本回國,他和王鐘聲合作籌辦通鑑學校的另一次公演。同年3月,在上海春仙茶園正式公演王鐘聲根據英國作家哈葛德同名小說改編的 5幕話劇《迦茵小傳》。劇中男女主角分別由任天知和王鐘聲扮演。這次演出除了保留上次演出的話劇特點,同時完全取消了鑼鼓、唱腔,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新劇活動家徐半梅認為它“把話劇的輪廓做像了”,標誌著中國早期話劇在形式上已經趨向定型。接著,王鐘聲率領學生赴杭州、蘇州等地公演,1908年4月在上海停止活動。
通鑑學校的活動雖然只有半年多時間,但它在中國話劇創始時期培養了第一批話劇人才,如汪優遊、查天影、肖天呆、陳鏡花等,他們後來都成為早期話劇的名演員。通鑑學校在其活動中,創作、演出劇目還有《張汶祥刺馬》、《秋瑾》、《徐錫麟》等。這些劇目,或歌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或揭露、抨擊滿清王朝的腐敗,對於正走向高潮的辛亥革命,起了有力的配合、推動作用。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