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散官名。隋始置。唐為文官第七階,正四品下。宋元豐改制用以代給事中。後定為文官第十階。金沿置,正四品。元升為正三品。明正三品初授嘉議大夫,升授通議大夫。清正三品概授通議大夫。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誥》:“既頒延世之賞,更覃流虹之恩。茲特授爾階通議大夫,錫之誥命。”
相關詞條
-
大夫
大夫是一個多義詞,大(dài)夫現代指醫生,大(dà)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後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大夫世襲,有封地。後世遂以大夫為...
詞語概念 歷史記載 基本含義 唐代官銜 清代官銜 -
中議大夫
文散官名。金始置。正五品上,元升正四品。明為正四品加授之階,清升為從三品。
官名 解釋 詞語由來 【清代官銜】 -
奉議大夫
概述 正五品官 華蓋殿、謹身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春坊的大學士、翰林學士、庶子通政參議、大理寺丞、尚寶卿、光祿少卿、太醫院使、郎中欽天上林監正、寺中...
簡介 相關資料 -
正議大夫
正議大夫,文散官名。隋始置,唐代為文官第六階,正四品上。宋元豐改制用以代六部侍郎。後定為文官第八階。金正四品上,元升為正三品。明正三品初授嘉議大夫,升授...
官名 解釋 -
《十二日諏吉受通議大夫告再書述懷二首》
《十二日諏吉受通議大夫告再書述懷二首》是宋朝詩人岳珂的作品。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通議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狀
或為公地【處境】,欲移任。 公曰:“彼少年,欲立名【樹立名聲】耳。 故總督三年,地窮邊裔【邊遠的地方】,而民夷不驚。
原文 翻譯 練習題 -
張議潮
張議潮(799一872年),字號不詳,沙州敦煌(今甘肅敦煌)人。唐朝民族英雄,工部尚書張謙逸之子。 世為沙州豪右,出生州將。少有大志,論兵講劍,蘊習武經...
人物生平 起義背景 起義經過 起義成果 張氏後裔 -
通議大夫第
通議大夫第位於大埔縣百侯鎮政府側,距縣城12公里,約建於清乾隆1750年,距今250多年,坐南向北,磚土木結構,為標準三堂四橫九廳十八井客家府第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