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述
三餘中學由革命先烈陸自成於1942年創辦,革命家梁靈光、外交家陸維釗、教育家張梅庵、名作家海笑等都曾在此留下光輝足跡。1956年,三餘中學重建;1960年,成為南通縣首批7所完中、南通地區14所農村重點中學之一;2000年,被評為南通市重點中學;2001年,成為南通市首家股份制學校;2004年,晉級為省二星級高中;2005年,升格為省三星級高中。
學校占地130餘畝,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有51個教學班,3350多名在校生,193名教職工。經過近年的跨越式發展,三餘中學的教育設施已基本實現現代化。
依靠雄厚的師資力量、科學的教育管理和強烈的進取意識,三餘中學高中教育持續走強,高考成績連續輝煌,贏得了“三餘現象”的美譽;國中教育也長足發展,高位運行,成績驕人。
由於教育碩果纍纍,近年,三餘中學又贏得省綠色學校、南通市教育現代化工程先進學校、通州市模範學校等數十項榮譽;同時已成為“全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基地,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學生學習潛能開發研究”實驗學校,“全國創新學習研究與實驗”課題實驗學校。
三餘中學:校史久遠光榮
三餘中學創辦於血雨腥風的抗戰歲月----1942年,是通州區歷史最久的完中之一。其創始人陸自成是一位革命先烈。老一輩革命家梁靈光、著名外交家陸維釗分別擔任過學校的首任名譽董事長和董事長;現代著名教育家張梅庵、著名國畫家塗克等曾執教於斯;大作家海笑、省社科院長宋林飛都曾受業於此。
三餘中學:文化積澱豐厚
三餘是張謇墾牧地、江謙耕讀處。近代民族工業的先行者張謇的“父實業、母教育”思想,現代教育的先驅者江謙的“明德新民”的教育理念,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墾牧精神,陸自成慷慨赴死、以身殉道的革命英雄主義壯舉,薰染、浸潤、滋養了三餘中學,使之蘊蓄、積澱了深厚而獨特的校園文化,鑄就了“披荊斬棘務勇往”的學校精神。
三餘中學:教育理念先進
三餘中學牢記先賢遺訓,努力去做“教育的溫床”,積極從事“文化的墾荒”,以“創人民滿意的學校,做人民滿意的教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牢固確立“教育必須為人的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積極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潛能,著力張揚個性,“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全力打造“崇德、弘志、博學、篤行”的校風,“愛生、敬業、求精、創新”的教風,“善學、好問、多思、有恆”的學風,精心培育“民主、科學、開放、多元”的校園文化。
三餘中學:師資力量雄厚
三餘中學現有50個教學班,近3000名師生員工。198名專任教師中,高級教師占55人,中級教師占65人,區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14人,教育碩士4人,研究生課程班結業者8人。有2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78人次獲江蘇省和南通市表彰,89人次被評為通州區優秀高三教師,145人次獲通州區優秀班主任、“168”愛生活動先進分子、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師徒、區委區政府記功嘉獎等榮譽。
三餘中學:硬體設施一流
三餘中學占地130餘畝,建築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校園綠化率40℅以上。學校擁有一流的教育教學、生活、體育和娛樂設施。教學樓內,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教學系統等一應俱全;實驗樓內,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閉路電視演播室等應有盡有;學生公寓內,電話、風扇、太陽能熱水器等配備齊全;學生食堂達南通市食堂衛生A級標準;圖書館藏書10多萬冊,另有電子閱覽室2個。學校有400米塑膠運動場一片,籃球場6片,排球場2片,桌球室4個,體育器材品種齊全、數量充足。
三餘中學的校園大氣、優美、詩意盎然。走進學校,但見校門軒敞,大道寬坦;樓閣崢嶸,假山奇崛;芳草如茵,香花爛漫;雕塑溢彩,噴泉流光……,是四方學子理想的進德修業之地。
三餘中學:辦學成績突出
三餘中學1960年就躋身南通縣首批7所完全中學、南通地區14所農村重點中學行列;2000年,晉身為南通市重點中學;2005年,升格為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學校教學質量一直高位走強,其“低進高出”現象,被社會各界譽為“余中效應”。
三餘中學是全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基地,全國“創新學習研究與實驗”實驗學校,教育部“學生學習潛能開發研究”實驗學校;先後獲得“江蘇省優美校園”,“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平安學校”、“江蘇省園林式學校”、“南通市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先進學校”、“南通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南通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南通市安全文明學校”,“通州區模範學校”等諸多榮譽。
三餘中學:校園生活多彩
三餘中學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建有多個學生社團,經常有組織地開展演講、書法、閱讀、朗誦、徵文、歌詠、舞蹈、繪畫、攝影、航模、體育競技等各種活動,近年還先後邀請海笑、秦文君、趙麗宏、曹文軒等多位著名作家、教授來校給師生講學。學校“銀花”文學社先後獲得“‘雨花杯’全國十大優秀文學社”、“首屆全國中學九十九佳文學社”、“‘常青藤杯’全國校園寫作大賽優秀文學社團”、“全國創新作文核心文學社”等殊榮,並被接納為“全國中國小文學社研究中心團體會員”,社員已有500多篇習作在各級報刊發表。
三餘中學:地理位置優越
三餘中學東向大海、與濱海新城毗鄰,南臨海門,北望如東,處三縣通衢之地,交通異常發達。西有金三公路,北有平海公路和江海大道,公車(231、232)班次密集,駕自備車來去便捷。每逢節假日,學校派有多路大客車專門接送學生。
三餘中學:發展前景誘人
依靠上級黨委、政府的一貫扶持,憑藉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之機,伴隨濱海新區的蓬勃興起,三餘中學迎來了新的歷史性機遇。學校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十分誘人。全校上下秉承“披荊斬棘務勇往”的余中精神,正朝著“規範學校管理,著力內涵發展,爭創四星高中”的宏偉目標,昂首邁進。
建築物名稱涵義
主要建築
(一)道路 自成路 靈光路:“自成、靈光”取自二賢之名。陸自成乃革命烈士又兼余中創史人;梁靈光為老一輩革命家,時以南通縣抗日**政府首任縣長而膺余中之名譽董事長。名以命路,一在紀念革命前輩;二在提醒後人,飲水思源,不可忘本;三在激勵後人,銘記光榮校史,繼承革命傳統,光大余中基業,立志興校愛國。
(二)教學樓 修遠、弘毅、尚志、明德樓:“修遠”取自屈原長篇抒情詩《離騷》,意指“漫長”,以此為名來勉勵師生牢記屈原遺訓,正視前路漫長,不忘“上下求索”。“弘毅”出自《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寄寓“抱負遠大,堅強剛毅”之意。“尚志”之尚有尊崇、注重之意,“志”即志向,連解為樹立遠大理想,確立宏偉志向。“明德”是《大學》中三綱要之首綱,也是核心和根本。
(三)辦公樓 思齊樓、俯仰樓:“思齊”語出《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為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是為寄寓意。“俯仰”出自晉代王羲之《蘭亭集序》,有“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等語,宋代理學家朱熹《近思錄集注》亦有“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人既如此,俯仰無愧,所以其氣自然盛大流行”等語,皆有涉及。此處取朱子言中之意,告誡:人生一世,當以良心立身,行事須光明磊落,以求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中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四)食堂樓 不易樓:“不易”二字取自朱熹《朱子治家格言》之“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唯艱”句,寄寓期人勤儉節約之意。
(五)科技樓 格致樓:“格致”語出《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意為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實驗樓以此命名,意在訓勉師生,求知務在深究,不可草率從事,然後才得真知。
(六)圖書樓 知道樓:“知道”一詞耳熟能詳,然典出有處:《禮記*學記》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命名意:每個人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成為棟樑之材。人人都應思考:如何加強自我修養以適應現代化社會這一問題。
公寓及其他
(七)教師公寓 頤和樓 嘉和樓 仁和樓 馨和樓 :此組命名皆以和字貫穿,理由樓以居家,和乃根本,家和萬事興,寄美意也。“頤和”之“頤”字有“修養、保養”義;“嘉和”之“嘉”有美好”義,又與“家”音諧;“仁和”之“仁”與人諧音,可解為制勝三要“天時、地利、人和”之一,成事不可或缺也;二者,仁乃儒思之核心,“仁者,愛人也”,言家庭成員間當融洽,恩愛,方為和美;“馨和”之“馨”本意為“香氣”,今習用為溫馨”,可也。居家過日子,溫馨又和美,信可樂也。
(八)學生公寓 萃彥樓 毓秀樓 集賢樓 聚英樓 匯傑樓:“萃、毓、集、聚、匯”五字近義,皆有“集中、薈萃、聚集”之義;“彥、秀、賢、英、傑”義也相近,均可解為“人傑”。寄託美好期待,願個個珍視自己,善待自己,高揚自信,為“生當作人傑”而不懈努力。
(九)亭 陶然亭 怡然亭:“陶然”“怡然”皆有“快樂、和悅”之意,題此二名,與二亭之休閒功能甚相得也,且又分合唐代詩人白居易“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與晉陶淵明“黃髮垂髫,並怡然自得”之意。 (十)橋樑 至真橋 至善橋 至美橋 至誠橋 至和橋:“至”有“到”意,加“真、善、美、誠、和”於後,可連解為:通過此橋,可達理想的道德之境;又,“至”還可解為最”、“極”,故其命意中之希望行橋之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人之心備焉”之意昭然。
學校地址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