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通信電源技術手冊》為適應通信電源技術新的發展變化情況而編寫,是一本實用性技術手冊,內容包括:交直流供電系統、不間斷電源供電系統、燃料能和自然能發電系統、集中監控系統、抗震、接地與防雷、儲能設備、電磁兼容性與可靠性等,以及通信電源的標準、規範與性能檢測和產品型號命名方法,還介紹了通信電源的學術組織和期刊文獻等。
《通信電源技術手冊》內容新穎、全面,敘述和介紹深入淺出,可供從事通信電源工作的有關人員閱讀,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的教學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述 1
1.1 通信局(站)和設備對電源系統的要求 1
1.2 通信電源的基本分類 3
1.2.1 市電供電的分類 3
1.2.2 交流基礎電源 4
1.2.3 直流基礎電源 4
1.2.4 二次電源 5
1.2.5 三級電源劃分 5
1.3 通信電源系統的組成 5
1.3.1 集中供電方式電源系統的組成 5
1.3.2 分散供電方式電源系統的組成 7
1.3.3 混合供電方式電源系統的組成 8
1.3.4 組合電源供電方式 8
1.4 通信電源技術的發展現狀與趨向 9
1.4.1 通信電源技術的發展現狀 9
1.4.2 通信電源技術的發展趨勢 11
1.5 通信電源的節能 12
1.5.1 高頻開關電源設備的節能 12
1.5.2VRLA蓄電池的節能 13
1.5.3 IDC機房節能降耗 14
1.5.4 UPS節能 15
1.5.5 監控系統的節能策略 16
1.6 通信電源的技術標準 18
1.7 通信電源設備的性能檢測 19
1.7.1 泰爾認證中心及檢測的通信電源產品 19
1.7.2 檢測分包機構和檢測產品依據 20
1.8 通信電源設備的抗震性能檢測 21
1.8.1 概述 21
1.8.2 檢測範圍、程式與評定 22
1.8.3 對送檢電源設備的要求 23
1.8.4 通信電源設備抗震措施 23
1.9 通信電源設備標準型號命名方法 26
1.9.1 型號組成的內容與格式 26
1.9.2 型號組成內容的代號及意義 26
1.9.3 區分代號 27
1.9.4 示例 27
1.10 有關通信電源的科學技術組織和會議文集與刊物 28
1.10.1 通信電源的科技組織 28
1.10.2 通信電源方面的會議文集與刊物 29
第2章 交、直流供電系統 31
2.1交流供電系統的種類和質量指標 31
2.1.1 交流供電系統的種類和組成 31
2.1.2 交流電源的質量指標 31
2.1.3 通信系統對低壓交流基礎電源的要求 32
2.1.4 提高供電質量指標的措施 33
2.2 高壓交流供電系統 34
2.2.1 電力網、發電與輸電 34
2.2.2 通信局(站)變電所高壓供電系統 35
2.3 低壓交流供電系統 39
2.3.1 低壓交流供電系統的組成與設計原則 39
2.3.2 低壓交流供電系統的切換 44
2.3.3 低壓配電屏 45
2.3.4 低壓交流穩壓器 47
2.3.5 精密電源中心櫃(PPC) 49
2.4 直流供電系統的基礎電壓、組成及運行方式 51
2.4.1 直流基礎電壓 51
2.4.2 直流供電系統的組成 51
2.4.3 直流供電系統的運行方式 52
2.5 直流電源設備 52
2.5.1 通信用交流配電屏 53
2.5.2 直流配電屏 54
2.5.3 整流器 57
2.5.4 直流-直流變換器 61
2.6 直流電源設備的供電方式 64
2.6.1 集中式供電方式 64
2.6.2 分散式供電方式 70
2.7 交流-直流混合供電系統 71
2.8 室外型通信電源系統 74
第3章 燃料能發電設備 79
3.1 通信局(站)用柴油發電機組 79
3.1.1 種類和用途 79
3.1.2 柴油機的工作原理與特點 80
3.1.3 柴油發電機 82
3.1.4 柴油發電機組的交流供電系統 83
3.2 汽油發電機組 94
3.3燃氣輪發電機組 95
3.3.1 概述 95
3.3.2 燃氣輪機的分類與工作原理 96
3.3.3 燃氣輪發電機組的性能特點和技術指標 98
3.4 燃料電池 102
3.4.1 燃料電池的發展與優點 102
3.4.2 燃料電池的發電原理與分類 102
3.4.3 幾種燃料電池的特點與比較 104
3.4.4 評價燃料電池的主要指標 108
3.4.5 燃料電池的研究發展動向 109
3.4.6 燃料電池的套用 111
第4章 太陽能、風能供電系統 115
4.1 太陽能和風能 115
4.1.1 太陽能及其計算 115
4.1.2 我國太陽能資源和分布 120
4.1.3 風能及其在我國的分布 125
4.1.4 太陽能和風能的綜合資源 128
4.2 太陽電池的原理、特點及系統 131
4.2.1 太陽電池的原理與特性 131
4.2.2 太陽電池電源系統 137
4.2.3 太陽電池電源系統的設計 140
4.2.4 太陽電池的選購、安裝和使用維護 144
4.3 風力發電機 148
4.3.1 風力發電機的原理和類型 148
4.3.2 風能計算及影響風能的因素 151
4.3.3 風力發電機的場址選擇 153
4.3.4 風力發電機的配置 154
4.4 通信用混合電源系統 158
4.4.1 通信用太陽能供電組合電源 158
4.4.2 太陽能-風能互補供電系統 160
4.4.3三元組混合電源系統 163
第5章 蓄電池 168
5.1 蓄電池的基本概念與電特性 168
5.1.1 蓄電池的基本概念 168
5.1.2 蓄電池的電特性 169
5.2 鉛酸蓄電池 174
5.2.1 鉛酸蓄電池的使用與分類 174
5.2.2 鉛酸蓄電池的電化學原理與反應過程 175
5.2.3 對固定型防酸蓄電池技術性能要求 176
5.3 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 177
5.3.1 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的發展和優缺點 177
5.3.2 VRLA蓄電池內部氧循環的特點 179
5.3.3 VRLA蓄電池的結構特點 179
5.3.4 VRLA蓄電池的電解液的保持體 181
5.3.5 影響VRLA蓄電池壽命的因素 182
5.3.6 水平VRLA蓄電池 186
5.3.7 VRLA蓄電池的內阻及其測量 189
5.3.8 VRLA蓄電池容量的測試 193
5.3.9 對VRLA蓄電池的技術要求與檢測 195
5.3.10 對VRLA蓄電池單體的可靠性要求 203
5.3.11 通信工程中蓄電池組的配置與容量計算 204
5.3.12 VRLA蓄電池的監測 205
5.3.13 VRLA蓄電池的選型、配置、安裝與維護 207
5.4 鹼性蓄電池 211
5.4.1 鹼性蓄電池的型號 211
5.4.2 鎘鎳蓄電池的分類和用途 212
5.4.3 鎘鎳蓄電池的化學反應式和電動勢 213
5.4.4 鎘鎳蓄電池的特性 213
5.5 金屬氫化物-鎳蓄電池 214
5.5.1 鎳氫蓄電池的構成、原理與密封 214
5.5.2 鎳氫蓄電池的特性與套用 216
5.6 鋰蓄電池 220
5.6.1 鋰蓄電池的特點、原理和分類 220
5.6.2 鋰離子蓄電池 222
5.6.3 鋰聚合物蓄電池(LPB) 227
第6章 接地與防雷 230
6.1 接地的基本概念 230
6.1.1 地和地電位 230
6.1.2 接地及其作用和種類 230
6.2 電氣系統的接地 232
6.2.1 高壓供電系統的接地 232
6.2.2 低壓系統的接地分類 232
6.2.3 通信系統的接地 235
6.3 通信局(站)的聯合接地 237
6.3.1 聯合接地方式的構成 237
6.3.2 其他設施的接地 240
6.3.3 通信局(站)聯合接地的優點 241
6.4 聯合接地的接地電阻和土壤電阻率 242
6.4.1 接地電阻和接地系統電阻242
6.4.2 土壤電阻率及決定它的因素 242
6.5 接地電阻的測量和電阻率的確定 244
6.5.1 接地電阻的測量 244
6.5.2 土壤電阻率的確定 247
6.6 人工降低接地電阻的方法 248
6.6.1 人工降低接地電阻的3種方法 248
6.6.2 降阻劑接地電極的施工方法 250
6.7 雷電的基本知識 251
6.7.1 雷電的產生 251
6.7.2 雷電的主要參數 251
6.7.3 雷電活動的主要規律 257
6.8 雷電分類及其危害 258
6.8.1 直擊雷及其危害 258
6.8.2 感應雷及其危害 258
6.9 通信電源設備防雷技術要求與測試方法 259
6.9.1 防雷技術要求 259
6.9.2 測試項目 260
6.9.3 通信電源設備防雷試驗方法 260
6.10 防雷裝置、防雷原則及防雷措施 262
6.10.1 防雷裝置 262
6.10.2 通信電源系統的防雷原則 264
6.10.3 通信電源用SPD 266
6.10.4 通信電源的防雷措施 273
6.11 通信局(站)的接地與防雷 275
6.11.1 綜合通信大樓的接地與防雷 275
6.11.2 有線通信局(站)的接地與防雷 280
6.11.3 移動通信基站的接地與防雷 282
6.11.4 微波站、衛星地球站的接地與防雷 286
6.11.5 小型無線通信站的接地與防雷 290
6.12 通信局(站)雷電過電壓保護設計 291
6.12.1 基本規定 291
6.12.2 浪涌保護器(SPD)的使用要求 292
6.12.3 電源系統過電壓保護的設計 293
6.12.4 電源SDP的安裝 296
6.12.5 計算機網路及各類信號引線的雷電過電壓保護 297
6.12.6保全單元298
第7章 不間斷電源系統 300
7.1 UPS的分類和組成 300
7.1.1 UPS的分類 300
7.1.2 UPS的組成 300
7.1.3 靜態式UPS電路結構及性能特點 302
7.2 通信用不間斷電源(UPS)電特性的要求 307
7.3 UPS的設計、冗餘配置及與柴油發電機組的接口 309
7.3.1 概述 309
7.3.2 通信用UPS供電系統的設計 310
7.3.3 UPS冗餘配置方式 311
7.3.4 UPS與柴油發電機組的接口 317
7.4 UPS的輸出配電與安裝 320
7.4.1 UPS輸出配電 320
7.4.2 UPS的安裝 320
7.5 通信用室外型UPS 321
7.5.1 對室外型UPS的要求 321
7.5.2 室外型UPS的構成及特點 322
7.5.3 室外型UPS在移動通信工程中的套用 324
第8章 通信局(站)電源、空調及環境集中監控管理系統 327
8.1 監控系統的結構和組成 327
8.2 監控對象及內容 331
8.3 通用管理功能要求 332
8.3.1 配置管理 332
8.3.2 故障管理 333
8.3.3 性能管理 335
8.3.4 安全管理 336
8.3.5 系統支持功能 338
8.4 系統各級功能要求 339
8.4.1 監控模組功能 339
8.4.2 監控單元功能 339
8.4.3 區域監控中心功能 339
8.4.4 監控中心功能 340
8.5 系統硬體 341
8.5.1 基本要求 341
8.5.2 可靠性 341
8.5.3 可擴充性 342
8.6 系統軟體 343
8.6.1 基本要求 343
8.6.2 系統互聯 343
8.6.3 人機界面 343
8.6.4 安全性 343
8.6.5 報表 343
8.7 監控系統的互聯協定 344
8.7.1 接口與對象標識 344
8.7.2 C接口通信機制 344
8.7.3 C接口協定格式與協定內容 345
8.7.4 D接口接入綜合網管的實現方式 347
8.8 前端智慧型設備協定 347
8.8.1 通信接口、傳輸速率和通信方式 347
8.8.2 信息類型和信息結構 348
8.8.3 數據格式 349
8.8.4 編碼分類 351
8.9 測試方法 351
8.9.1 現場實時數據的檢測方法 351
8.9.2 監控系統管理功能的檢測方法 358
8.10 監控設備的安裝設計 367
8.10.1 監控設備安裝位置選擇及機房條件 367
8.10.2 監控設備安裝及監控系統布線 367
第9章 通信電源的電磁兼容性 369
9.1 概述 369
9.2 通信電源設備的電磁兼容性標準 369
9.2.1 我國通信電源設備EMC標準的制訂 369
9.2.2 電磁騷擾限值及抗擾性測試等級 370
9.3 通信電源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374
第10章 通信電源系統的可靠性 376
10.1 概述 376
10.1.1 可靠性技術的發展 376
10.1.2 對通信電源系統可靠性的要求 376
10.2 可靠性的數學基本知識 377
10.2.1 隨機事件與機率的基本計算 377
10.2.2 隨機變數及其分布 380
10.3 可靠性及其特徵量 386
10.3.1 可靠性與可靠度 386
10.3.2 可靠性的特徵量 387
10.4 通信電源系統可靠性模型和計算 389
10.4.1 通信電源系統可靠性模型 389
10.4.2 通信電源系統可靠性模型的計算 390
10.5 可維修系統的馬爾可夫數學模型 396
10.5.1 馬爾可夫過程的基本概念 396
10.5.2 可維修系統的馬爾可夫模型 397
10.5.3 並聯冗餘系統的可用度 398
10.5.4 非工作冗餘(冷備份)系統的可用度 398
10.6 通信電源系統可靠性 399
10.6.1 通信電源系統不可用度及其確定原則 399
10.6.2 通信電源設備和系統的故障判斷依據 399
10.6.3 市電分類及其可靠性指標 400
10.6.4 主要通信電源設備的可靠性指標 400
10.6.5 通信電源系統不可用度的簡化計算 401
10.6.6 通信電源系統可靠性框圖及計算 403
附錄Ⅰ 通信電源的技術標準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