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塊偏心的版圖

《這是一塊偏心的版圖》是一首帶有強烈主觀情緒的詩,詩人周濤把他偏執的情感,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偏見融於詩中,失之於理,但卻合之以情,《這是一塊偏心的版圖》能引起讀者的一點小小的驚訝,從而感染於人。

詩詞原文

這是一塊偏心的版圖

若干世紀以來所發生的事情

都在證明這家族的分配不均

多山的北方多高原的北方多雪的北方

用腳掌暖化冰雪卻無奈它向東傾注的北方

眼見那河流在南方養育三角洲

卻在北方用中原菌生群雄並起的紛爭

北方坐在馬鞍上透過風揚的黑鬃俯視河水

聽遠行的商旅帶來的秦淮河傳說

滿地珠寶城廓,十萬富貴人家

樓頭有紅衣女倚欄撥琴低唱

便對這偏心的版圖產生妒恨和野心

黃河粗野的浪頭就從血脈中騰起

飲馬長江從來是一句誘人的口號

遊牧者的勞動是戰爭,追逐水草是天性

奴役人如同奴役畜牲

發起一次戰爭像圍獵一支獸群

但是南方卻用一個宮女就解了圍

用一曲幽怨的琵琶引去遍野鐵騎

在南方水池裡依舊遊動著紅鯉

亭台畔假山旁青翠的竹林不生荒草

憑一江天險守富庶的和平

等五十年後躁動的馬蹄又叩響長城

三千年不息的內戰證明這版圖的偏心

——偌大的中國東南傾斜而失去平衡①

注釋

①(作者原注)此句系引用楊牧的詩句。

鑑賞

詩人把他對北方的熱愛之情塗抹在荒涼和貧瘠的北方土地上,讓它流淌著沉鬱悲憤的聲調。並不是版圖“偏心”,而是詩人有“偏愛”。所以,在詩人眼裡,西北高東南低這一天然的中國地貌特徵,對他足下的北方土地來說,簡直是一種“罪過”,詩的抒情的鋪張、渲染和推進,全都由此而來,由此生髮開去。但詩人並不以為自己是指鹿為馬,他有他的根據,那就是作為中華民族的生命之脈的長江、黃河,它們都是從(西)北流向東南的,所有的非人工挖掘的江河都是從(西)北流向東南的,這一活生生的水文地理事實成了詩的悖理的唯一憑證,詩人緊緊抓住這一點,但出現在他筆下的並不是乾巴巴的說教,而完全是詩化的語言:“用腳掌暖化冰雪卻無奈它向東傾注的北方,眼見那河流在南方養育三角洲”。“用腳掌暖化冰雪”是詩人情感的天平上的沉重砝碼,它是對北方民族幾千年的苦難和抗爭的高度概括,是抽象的,也是具體可感的。透過這七個字,我們仿佛看到北方人民乾百年來迎著風沙,艱難跋涉在歷史的地平線上,他們赤著腳,“用腳掌暖化”足下的茫茫冰雪,讓春水從皚皚雪山淙淙流向遠方,去灌溉南方的土地。詩人有這樣的本事,他已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離開理智的歷史判斷,而使感情的天平也發生傾斜了。

古往今來,人事紛爭,南北戰爭頻繁。評說千秋功罪,史家多以南方為主、以北方為客,詩人既然以為版圖“偏心”,他對南北干戈相見的歷史的評頭論足,當然理所當然地要以北方為主,以南方為客了。這種與傳統不同的感情色彩和全新的立場依然源於詩人的固執己見。他的感情的觸角已深入茫茫歷史之中,拓寬了詩的抒情視角。

詩人注意運用蘊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澱的文學典故或歷史傳說。據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三雲,金主亮聞宋柳永描寫鷓安勝景的《望海潮》一詞,“欣然有慕”,“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周濤在詩中襲柳永一詞之意,將“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濃縮為“滿地珠寶城廓,十萬富貴人家”。遠嫁匈奴的漢朝宮女王昭君,她的出塞,化於戈為玉帛,給漢匈邊境帶來了幾十年的和平,結束了南北長期戰爭的局面,詩對此寫為:“但是南方卻用一個宮女就解了圍,用一曲幽怨的琵琶引去遍野鐵騎”。詩人撫今思昔,將歷史長河的片片風帆導人他的情感的河面,這情感的河面永遠朝北方一邊傾側,詩人在詩的末尾依然念念不忘:“三千年不息的內戰證明這版圖的偏心!”它與詩題互為呼應,用悲歌吟唱了一曲蒼涼的對北方偏執的愛之奏鳴曲。

作者簡介

周濤(1946-),山西榆社人。中共黨員。1969年畢業於新疆大學中文系。1971年赴伊犁新源縣部隊農場接受再教育,1972年在喀什市、喀什地區工作。1979年到原烏魯木齊軍區文化部創作組從事專業文學創作。歷任創作員、創作組副組長、創作室主任。中國作協第五、六、七屆全委會委員。新疆文聯、作協副主席,自治區政協委員。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