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逖

:
遠:“~矣!西土之人”。
U:9016,GBK:E5D1
,部首:辶,筆順編號:3534334454
英語文翻譯:far, distant; keep at distance
釋義
(1)逷 讀音:tì〈形〉
(2)遠,不近 [distant]
(3)如:逖聞(逖聽 在遠處聽到 表示恭敬);逖遠(遙遠);逖慕(仰慕,仰望思慕 表示恭敬)
逖 tì 〈動〉
(1)使之遠離 [keep away from]
我則致天之罰,離逖爾土 ――《書·多方》
(2)通“剔”。治 [manage]
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 ――《左傳》
(3)用作“惕”,意思 是警惕。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周易》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歷切,音踢。《說文》遠也。《書·牧誓》逖矣,西土之人。
又《多士》移爾遐逖。
又遠之也。《書·多方》離逖爾土。《左傳·僖二十八年》糾逖王慝。《注》有惡於王者,糾而遠之。
又逖逖,欲利貌。《楚辭·九章》悼來者之逖逖。
又《字彙》借作惕。《易·渙卦》血去逖出。 《韻會》同逷。《集韻》亦作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