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厗拼音:tí 注音:ㄊㄧˊ
部首:廠,部外筆畫:7,總筆畫:9
五筆86&98:DUK倉頡:MYTJ鄭碼:GGSE
筆順編號:134143112四角號碼:71241UniCode:CJK統一漢字U+5397
基本字義
--------------------------------------------------------------------------------●厗
tíㄊㄧˊ
◎〔唐~〕古同“磄厗”,石名。
漢字,釋義:〔唐~〕古同“磄厗”,石名。
厗奚縣,《漢書》地理志載,厗奚,漁陽郡轄縣。故城在今北京市密雲縣東北120里,古北口內潮河西側。
出處古蹟 今日地理有 傂奚縣 。見《後漢書·郡國志五》。《漢書·地理志下》作“厗奚”,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厗,音題。” 王先謙 補註引 王念孫 曰:“厗皆當爲虒。韻書,虒厗二字,並有題音,易於相亂。……故虒誤作厗。《郡國志...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其它字義 其它字義字部】 銻解釋:— —〔古文〕厗【唐韻】杜兮切【集韻】【韻會】田黎切...:— —鎕銻也。從金弟聲。杜兮切〖注〗厗,古文。網路新意:因為銻的元素符號...,某銀白色銻制大馬桶)古籍解釋《康熙字典》〔古文〕厗《唐韻》杜兮切《集韻...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名著解析 示例 古籍解釋、獷平、厗奚3縣。王莽建新朝,改漁陽郡為通潞郡,改漁陽縣為得漁縣,獷平縣為平獷縣,厗奚縣為敦德縣。東漢復稱漁陽郡和漁陽縣、獷平縣、厗奚縣。漁陽郡...
概況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西漢設定厗奚縣,隸屬漁陽郡,故城在今密雲縣古北口內潮河西側。王莽新(9—23年)更名為敦德縣,隸屬通路郡。 東漢建立,仍恢復厗奚縣名。 ...
分屬漁陽郡之漁陽、獷平、厗奚3縣。王莽建新朝,改漁陽郡為通潞郡,改漁陽縣為得漁縣,獷平縣為平獷縣,厗奚縣為敦德縣。東漢復稱漁陽郡和漁陽縣、獷平縣、厗奚縣。漁陽郡郡址一度徙治於潞,後又遷回原址。 三國為魏地,建置未變...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屬漁陽郡之漁陽、獷平、厗奚3縣。王莽建新朝,改漁陽郡為通潞郡,改漁陽縣為得漁縣,獷平縣為平獷縣,厗奚縣為敦德縣。東漢復稱漁陽郡和漁陽縣、獷平縣、厗奚縣。漁陽郡郡址一度徙治於潞,後又遷回原址。三國為魏地,建置未變。西晉...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字部】 銻解釋:— —〔古文〕厗【唐韻】杜兮切【集韻】【韻會】田黎切...:— —鎕銻也。從金弟聲。杜兮切〖注〗厗,古文。網路新意:因為銻的元素符號...,某銀白色銻制大馬桶)古籍解釋《康熙字典》〔古文〕厗《唐韻》杜兮切《集韻...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名著解析 示例 古籍解釋、要陽、厗奚、安市、燕樂、行唐等廢縣,漁陽城以及要地古北口、石塘嶺關、白...
個人履歷 附註 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