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旋曲[樂曲形式]

迴旋曲[樂曲形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迴旋曲是一種曲式,也可以作為一種音樂體裁,起源於歐洲民間的輪舞歌曲!

簡介

迴旋曲,樂曲形式之一,特點是表現基本主題的旋律部分 多次重複出現,其他幾個次要部分插入其中,也就是插部。如主要部分為A,插部為B,C,D等,迴旋曲的組成為ABACAD等。

在迴旋曲中主要部分起碼要反覆三次以上,所以新的插部起碼要有兩個。

迴旋曲獨立樂曲作品也可以加上序曲、中間過渡、結尾等,但主要部分為迴旋曲式。

迴旋曲分為兩類,一種是各部分以樂段為單位的單式迴旋曲,一種是各部分以樂部為單位的複式迴旋曲。

迴旋曲具有活潑熱烈的特性,適合表現歡樂的氣氛,多用於做舞曲。也可以作為大型作品的其中一個樂章,一般協奏曲最末樂章多用迴旋曲式。

在迴旋曲中,主要主題至少要呈現3次。奏鳴曲、交響曲、四重奏等套曲結構中的末樂章常採用這一曲式。

主要類型

迴旋曲是由相同的主部和幾個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現而構成的樂曲。它有兩種基本的類型,單主題的和對比主題的。前者的各個插部是主部的展開,而後者的各個插部則是和主部相對比的新主題,插部相互之間又形成鮮明的對比。也有些迴旋曲是把兩種類型結合起來,其中一些插部是單主題的,而另一些插部則是對比主題的。迴旋曲起源於古代歐洲民間的輪舞歌曲,其中聯句(即插部)和疊句(即主部)交替出現,聯句的歌詞每次不同,而疊句的歌詞則每次相同。法國古老的詩歌形式“迴旋詩”和後世音樂上的迴旋曲在結構上極為相似,實際上兩者同出一源。

單主題迴旋曲式

單主題迴旋曲式在18世紀上半葉的法國作曲家庫普蘭、拉莫、當德里厄、達坎等的作品中,起著很大的作用。這種迴旋曲大多是單一形象的標題性作品,它具有宮廷貴族優雅的藝術風格。單主題迴旋曲式在結構上的特點是:主題短小,段落較多,段落性比較強,沒有連線部和尾聲。

18世紀後半葉的迴旋曲,多半以對比主題為基礎,它適於表現形形色色的同性質的形象。歌唱性主題和舞蹈性主題的對比,活躍的舞蹈形象和安靜的舞蹈形象的對比,熱情洋溢的形象和優美抒情的形象的對比,是這種迴旋曲中常見的對比類型。對比主題迴旋曲在結構上的特點是:主題的規模大,段落少,通常包含5段 (ABACA),各個插部(B、C)和主部(A)形成對比,主部再現時可以運用變奏或變形的手法,插部和主部之間常有連線部,並往往擴大到展開部的規模,曲終用尾聲作總結,有時主部及其再現之間,可以連續插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插部,除了主部多次再現外,同一插部有時可以出現兩次或兩次以上。

組曲性迴旋曲

組曲性迴旋曲,是19世紀以後出現的一種新型迴旋曲。其中主部和各個插部形象的對比更為鮮明,並在速度、節拍,織體寫法和體裁特點上也形成對比。

近代迴旋曲常用作奏鳴曲、交響曲等套曲的終樂章或獨立器樂曲。聲樂作品也常採用迴旋曲的形式,特別是歌劇中的詠嘆調,如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姻》中費加羅的詠嘆調,就是著名的迴旋曲;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致愛麗絲》也是小迴旋曲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