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本會道

《返本會道》出自《佛說四十二章經》,這是本經的第九章,本章訓勉我們,光只是了解,或者聽聞佛法,卻不用腦筋去思惟;或者只是思惟而沒有實行,結果還是等於零,唯有從聞而思,從思而修,才能返本回道,向道上去會,與佛法相應,才能得到受用。

作品原文

佛言: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注釋譯文

「佛言」,釋迦牟尼佛對我們說。「博聞愛道」,博,廣博的意思。博聞,廣博多聞,聞,不一定完全是用耳朵聽聞說法,我們閱讀經典、研究佛學,從文字方面了解佛法,都稱為「聞」,所以博聞,是從多方面去聽聞,廣博地了解。「愛道」,愛,就是喜愛,道,就是佛道,也就是聖道。我們對於佛的聖道,有一種愛慕之心,卻停留在只是聽聽這個階段,這聖道是非常高深,很難得去體會的,單單憑著我們的信仰與愛護,去聽聽、研究研究,是不夠的,要體會到聖道是不可能的。道,也可以說是道理、佛道、佛的道理。佛的道理很多,一部大藏經,涵蓋了三藏十二部,都是佛所說的道理,不論是顯教、密教、性宗、相宗,總而言之,都是佛的道理。光是在佛的教理上研究,那是不夠的。也許有人不知道什麼是顯密性相,我稍說明一下:顯,就是顯教;密,就是密宗。那些仁波切、上師、活佛,就是密宗的出家人,稱為「密」。密宗有它的一套思想體系,認為修密是持咒,可以「即身成佛」,其實認真說起來,修持密法必需要十二年在顯教方面去下功夫,窮通教理的。顯,密宗以外其他各宗派,稱為顯教,所以顯密是一對的。至於性相,性,就是本性,我們的真性,我們一般所研究的經典,好象《般若經》,是講關於性宗的道理。相,是法相,屬於唯識宗的道理。總而言之,十宗中,小乘、大乘、性宗、相宗,都是佛教的道理。「博聞」,屬於聞,聞而不思──只是聽聞而沒有動腦筋去思考、明辨、抉擇。「愛道」,內心的羨慕、喜愛,而沒有好好地下功夫,就是思而不修──沒有切實地身體力行,「道必難會」,我們只是在外表上博學多聞,對於各種教理非常愛慕,力求其廣泛,但是,必須知道,不論是在文字上、言語上,種種的「聞」,都是心向外去馳求。而「道」,我們的真性,並不在外,我們向外去追求,結果是徒勞無功的,對無上的「道」,必定是很難體會到的。因此,單憑著聞、思,沒有辦法體會到「道」本來的面目。「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假使我們立定了堅固的志願,能夠堅守我們的志願,堅定我們的信心,念念趣向於菩提,不雜有名利之心,發願反求諸己,不向外去攀緣、追求。也就是迴光返照,堅守成佛的志節,時時刻刻在「道」上面下功夫,念念遵奉佛的聖道去修持,最後就能夠道成就──在菩提這條大道上才能夠達到目的地,成就一定是很大的。換句話說,能夠時時地從聞思而起修,聽了、看了經典以後,進一步更要腳踏實地去修持,對佛道一定有確實的受用。本章完全是講理的,我們沒有證悟到那種境界,怎么說也是說不清的,正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你每天精進修行,功夫到家了,才真正體會到那個境界是什麼樣子,就好象這杯茶,究竟是熱的?是溫的?是冷的?我如果告訴你,那是溫的,比較燙一點,到底燙到什麼程度,說不清的,必須要你親自喝了這茶以後,才知道它究竟是熱到什麼程度。佛法也是這樣,你沒有親自去體驗,再怎么說也說不清楚的,完全要靠自己去下功夫,去修持,去體會,才能了解。

譯者簡介

摩騰(?年―公元73年)、竺法蘭(生卒年不詳),皆為中天竺(古印度)人,東漢明帝時受邀來到中國,在都城洛陽長期居住,翻譯佛經,同被尊為中國佛教鼻祖,皆卒葬洛陽。 攝摩騰,亦稱迦葉摩騰,能解大小乘經,以宣揚佛理為己任,經常四處游化。一次,他到天竺國的附庸小國講《金光明經》,正遇敵國入侵。攝摩騰捨生忘死,親自出面調解,終使雙方和好,他因此顯名。東漢永平初的一天,漢明帝夜夢金人飛空而至,次日召集群臣詢問,知為西方之佛。於是,明帝派郎中蔡�(yīn)、博士秦景等12人出使天竺國,去尋訪佛法。蔡�等人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至中亞一帶)巧遇攝摩騰,就邀請他到中國。永平十年(公元67年),他們一行以白馬馱經,來到洛陽。明帝隆重接待,先將其安置於鴻臚寺,後又專門在洛陽城西雍門外建白馬寺。此為中國國家設立僧寺之始。攝摩騰遂成為中國第一位沙門,白馬寺也成為中國佛教的釋源和祖庭。攝摩騰為了弘揚佛法,首先開始翻譯佛經。他翻譯著名的《四十二章經》,成為中國第一部漢譯佛法。《高僧傳》將他排列首位。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攝摩騰圓寂於白馬寺,葬在寺內。墓前拱形券頂的石碑上刻有“聖旨”、“敕賜”、“漢啟道圓寂通摩騰大師墓”字樣。竺法蘭本為天竺學者之師,自言能誦經論數萬章。他也是蔡�一行在天竺國遇到的,受邀請後,卻被佛徒挽留,後也輾轉來到洛陽,與攝摩騰同住白馬寺。竺法蘭博聞強記,在洛不久即學會說漢語,很快就投入譯經工作之中,先後譯出《十地段結經》、《佛本生經》、《法海藏經》、《佛本行經》等。後竺法蘭卒,葬於白馬寺西院,與攝摩騰墓東西相對,形制完全相同。其碑文為“漢開教總持竺法大師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