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區域發展學導論

農業區域發展學導論

(一)農業區域分工機制 (一)農業區域的類型 (二)農業區域的等級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月1日)

平裝: 40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30205889
條形碼: 9787030205889
產品尺寸及重量: 26.2 x 19 x 2.4 cm ; 921 g
ASIN: B00162Y0B6

內容簡介

《農業區域發展學導論》初步構建了農業區域發展學的框架休系,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統闡述了農業區域發展學的基本概念、研究領域及農業區域形成與發展、區域分工與區域協調的相關基礎理論;中篇闡述了農業區域劃分與區域布局、區域資源與區域市場分析、區域農業及其關聯產業發展戰略與規劃的相關研究方法;基於農業區域發展學研究的交叉學科性質,下篇著重闡述了中國區域農業的功能及其資源、環境基礎和區域調控問題。

作者簡介

唐華俊,男,1960年10月出生。1982年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1987年在比利時根特大學獲碩士學位;1991年於比利時根特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1991-1993年期間在比利時根特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工作;現任區劃所所長,研究員,博導。1997年被評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首批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999年入選農業部"神農計畫";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特。1999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第一完成人);2001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第一完成人)、三等獎二項(第一完成人)。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撰寫學術著作9部。
羅其友,男,1964年生,研究員,研究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區域發展崗位傑出人才,資源區劃所農業布局與區域發展研究室主任,長期從事農業區劃、區域布局、區域發展和區域政策等農業發展區域問題研究。兼中國農業資源區劃學會農業區域發展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編委,農業部發展計畫司農業專家組成員,中國綠色食品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目錄

前言
上篇
第一章 農業區域發展學概述
一、農業區域發展學的基本概念
(——)區域與區位
(二)農業與農業區域
二、農業區域發展學的研究內容
(一)研究對象
(二)重點領域
三、農業區域發展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一)農業區域發展學與地理學的關係
(二)農業區域發展學與農業資源經濟學的關係
(三)農業區域發展學與區域經濟學的關係
(四)農業區域發展學與農業生態學的關係
四、農業區域發展學研究進展
(一)國外農業區域發展學研究進展
(二)國內農業區域發展學研究進展
五、農業區域發展學研究展望
(一)農業區域發展學的發展機遇
(二)農業區域發展學的研究熱點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農業區域分工理論
一、分工及其作用
二、分工內生演進機制
(一)分工發展過程
(二)分工與交易成本
(三)分工與社會組織試驗
三、區域分工理論
(一)區域分工的概念
(二)傳統區域分工理論
(三)現代區域分工理論
四、農業區域分工演化規律
(一)農業區域分工機制
(二)農業區域分工深化的資源保障
五、農業區域分工水平的測度方法
(一)區域分工指數
(二)區域結構相似係數
六、農業區域分工的條件要求
(一)糧食安全
(二)完善的市場體系
(三)改善交易效率
(四)培育農產品行銷組織
(五)延伸農業產業鏈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農業區域演變理論
一、農業區域的類型與等級
(一)農業區域的類型
(二)農業區域的等級
二、農業區域的形成要素論
(一)資源因素
(二)市場因素
(三)區位因素
(四)技術因素
(五)環境因素
(六)政策因素
三、農業區域的發展階段論
(一)形成期:資源驅動
(二)擴張期:規模驅動
(三)整合期:產業鏈驅動
(四)提升期:技術創新驅動
(五)穩定期:多功能統籌驅動
四、農業區域的持續發展論
(一)在效率維上的競爭性
(二)在時間維上的持續性
(三)在空間維上的公平性
五、農業區域的城鄉互動論
(一)城鄉居民的需求互補性
(二)城市田園化
(三)農村城市化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農業區域比較優勢理論
第五章 農業區域產業結構理論
第六章 農業區域增長理論
第七章 農業區域調控理論
中篇
第八章 農業區域資源評價方法
第九章 農業區域市場分析方法
第十章 農業區域劃分方法
第十一章 農業區域布局方法
第十二章 農業區域規劃方法
下篇
第十三章 農業土地資源利用與區劃
第十四章 農業水資源利用與區劃
第十五章 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區劃
第十六章 循環農業戰略與區域模式
第十七章 農業多功能性與區域主體功能
第十八章 農業區域政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