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變遷

本書由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作者黃志鋼 張凡。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山東省陵縣邊臨鎮國情調研”課題組的調研成果。全書共分十四章,前十三章是從多角度具體再現邊臨鎮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發展狀況,第十四章是農民入戶問卷調查報告及專題研究報告。

基本信息

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變遷

作 者:黃志鋼 張凡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4月

ISBN: 9787500467144

開本: 16開

定價: 32.00 元

內容簡介

《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變遷》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山東省陵縣邊臨鎮國情調研”課題組的調研成果。全書是在收集大量一手資料、經過多方訪談與田野調查、對統計數據和相關檔案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完成的。本課題組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張平研究員的主持下,一行五人先後赴邊臨鎮調研兩次,首次調研中,在對邊臨鎮的人口、自然地理狀況,工農業經濟發展狀況、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及其財稅管理、全鎮公共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社會文化教育事業以及邊臨鎮的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等情況進行了考察後,從多重視角客觀描述了邊臨鎮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較為全面地再現了邊臨鎮社會經濟的發展歷程;此後,為獲取更具體的素材,課題組再次奔赴邊臨鎮進行了二次調研,並根據農戶走訪和入戶問卷調查資料提供的素材,撰寫了一篇農民入戶問卷調查報告和一篇關於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專題研究報告。

所屬著作權

《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變遷》是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序言

為了貫徹黨中央的指示,充分發揮中國社會科學院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進一步推進理論創新,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水平,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開始實施“國情調研”項目。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經歷了近3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我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的國情發生了很大變化。從經濟國情角度看,伴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和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我國經濟實現了連續近30年的高速增長。我國已經具有龐大的經濟總量,整體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到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209407億元,約合2.67億美元,列世界第四位;我國經濟結構也得到最佳化,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第一產業產值的比重從1978年的27.9%下降到2006年的11.8%,第三產業產值的比重從1978年的24.2%上升到2006年的39.5%;2006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為630.21億美元,列世界第四位,進出口總額達1.76億美元,列世界第三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43.4元上升到11759元,恩格爾係數從57.5%下降到35.8%,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從133.6元上升到3587元,恩格爾係數從67.7%下降到43%,人口城市化率從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6年的43.9%以上。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引起國情的變化。我們的研究表明,我國的經濟國情已經逐漸從一個農業經濟大國轉變為一個工業經濟大國。

圖書目錄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本書構成

第一章 邊臨鎮自然地理、人口與經濟發展等基本概況

第一節 基本概況及歷史沿革

第二節 自然條件

第三節 農用土地、人口與勞動力分布狀況

第四節 經濟發展總體概況

第二章 邊臨鎮農業經濟發展狀況

第一節 農業經濟發展路徑的變遷

第二節 農村經濟收入與農民淨收入

第三節 畜牧業發展與大棚生產狀況

第三章 邊臨鎮工業經濟發展狀況

第一節 鄉鎮企業改制與民營經濟發展的“四大工程”

第二節 工業發展道路與工業發展主線

第三節 木業加工業為主導的個體私營經濟

第四節 招商引資

第五節 工業經濟發展的績效

第四章 邊臨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節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第二節 公共運輸和道路建設

第三節 農村公共事業建設

第五章 邊臨鎮文化教育事業

第一節 教育投入與普及義務教育

第二節 教育工作的規範化管理

第三節 邊臨鎮的“兩基”工作成果

附錄邊臨鎮五處中心國小簡介與規劃

第六章 邊臨鎮民政工作與計畫生育狀況

第一節 民政工作與減負創

第二節 計畫生育工作狀況

第三節 婦聯工作狀況

第七章 邊臨鎮政府機構改革

第一節 精兵簡政與輪崗分流

第二節 鄉鎮事業單位機構改革

第三節 政府機構改革和人員分流方案的深化

第八章 邊臨鎮財稅改革與管理

第一節 “三取消、兩調整、一改革”的農村稅費改革

第二節 農業稅的取消

第三節 農村財務的“雙代管”管理

第四節 鄉鎮政府的財政收支管理

第九章 邊臨鎮的小城鎮建設

第一節 村鎮建設與城鎮建設

第二節 “中心鎮”建設的總體規劃與成就

第三節 以現代化中心城鎮為目標的小城鎮建設

附錄邊臨鎮2000-2010年中心鎮建設發展目標

第十章 邊臨鎮的新農村建設

第一節 小康村建設的總體目標與實施步驟

第二節 小康村建設的重點示範村簡介

第三節 新農村建設的措施與嘗試

第十一章 新農村建設的典型村——仁義店

第一節 跨越十五年的暢聊

第二節 仁義店的概況

第三節 仁義店的新農村建設狀況

第四節 仁義店的發展和轉型

第十二章 邊臨鎮村民代表會議制度的建設

第一節 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建設的部署

第二節 典型村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建設的基本情況

第三節 村“兩委”換屆選舉及其成效、問題

第十三章 邊臨鎮農村社會穩定的維護

第一節 妥善解決信訪問題

第二節 維護農村穩定的“123”工程

第三節 打造“平安邊臨鎮

第十四章 農民入戶問卷調查報告及專題研究

一農民入戶調查問卷簡要說明

二農民入戶調查結果報告

三專題研究: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推出效應”分析

農戶生活狀況調查表

後記

我們國情調研課題組的負責人張平及魏眾15年前曾在山東省德州地區陵縣邊臨鎮掛職鍛鍊,對邊臨鎮懷有深厚的感情,適逢開展國情調研活動,很自然地將邊臨鎮選作了調研的目標。依據張平、魏眾曾經在邊臨鎮工作生活過的優勢之利,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很快與當地的幹部民眾打成一片,通過與昔日的同事朋友的暢談及其他的座談訪問、參觀考察、查閱資料、問卷調查等各種方式,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的真實資料,以期能夠更加全面、更加真實地反映這些年來邊臨鎮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

在歷時一年的調研工作中,我們國情調研課題組在課題負責人張平的帶領下,課題組成員魏眾、黃志鋼、吳延兵、張凡等一行曾多次赴陵縣邊臨鎮開展調研。2007年1月24日至27日,課題組赴陵縣進行了初次調研,首先課題組與陵縣政府主要職能局:統計局、財政局、稅務局、縣發改委及縣開發區等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了解陵縣的整體發展狀況並赴開發區參觀訪問縣辦企業。隨後課題組赴陵縣邊臨鎮進行調研,與邊臨鎮政府主要領導及各部門負責人進行座談,了解邊臨鎮總體情況,並參觀考察了木材加工廠等鄉鎮企業。隨後我們又到邊臨鎮仁義店村與支書、村民促膝聊天。同時我們還赴陵縣縣檔案館、邊臨鎮鎮檔案室,查閱蒐集縣誌等相關材料,了解邊臨鎮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演變過程等。

2007年4月17日至20日,國情調研課題組再次赴陵縣邊臨鎮開展進一步的調研,這次我們調研的重點是對邊臨鎮進行更深層次、更全方位的調研:一、進行訪談,與邊臨鎮鎮政府的領導、各主管部門負責人座談,訪問當地的學校、衛生院、鄉鎮企業和村辦企業等相關人員,了解邊臨鎮①教育與培訓;②醫療養老;③計畫生育;④社會治安;⑤科技興農;⑥土地狀況;⑦基礎設施;⑧鄉政府功能;⑨鄉鎮規劃等多方面的情況;二、查閱檔案,查找有關邊臨鎮這些年來社會發展。

文摘

第一章 邊臨鎮自然地理、人口與經濟發展等基本概況

第一節 基本概況及歷史沿革

山東省邊臨鎮地處魯西北平原,位於首都北京、港城天津、省會濟南之間,緊靠有“京津門戶、九達天衢”之稱的德州市城區,距德州經濟開發區、德州海關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德州的中心鎮之一。邊臨鎮隸屬德州陵縣,位於陵縣縣城西北部,東靠官道孫鄉,西靠袁橋鄉,南與於集、土橋兩鄉接壤,北鄰趙宅、惠王兩鄉。鎮域南北長9.5公里,東西寬15.9公里,距縣城城區16公里,全鎮總面積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萬畝,鎮區面積9平方公里。鎮城內的主要河流為馬頰河和舊馬頰河,其中馬頰河境內長度7.7公里;舊馬頰河境內長度8.7公里,兩河水利工程配套設施較為完整,旱能引水,澇能排水。

邊臨鎮的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方便。德寧公路沿邊臨鎮的四周而過,縱貫全鎮,並與陵邊路在鎮政府駐地交會,是北部幾鄉到縣城的必經之路,過境車輛人流往來不斷,由此可直達天津、濟南、德州、陵縣、寧津等地。邊臨鎮南到縣城13公里,距德州市不足25公里,距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僅有10公里,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依境而過,京滬高速鐵路、德煙鐵路、德濱高速公路在境內穿過,314省道橫貫全境,與104國道貫通,距京福高速公路12公里,距省會濟南90公里,天津200公里,北京300公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