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晚疫病

辣椒晚疫病

成株染病,葉片上出現暗綠色圓形病斑,邊緣不明顯,潮濕時,其上可出現白色霉狀物,病斑擴展迅速,葉片大部軟腐,易脫落,乾後成淡褐色。莖部染病,出現暗褐色條狀病斑,邊緣不明顯,條斑以上枝葉枯萎,病斑呈褐色軟腐,潮濕時斑上出現白色霉層。果實染病,病斑呈水漬狀暗綠色軟腐,邊緣不明顯,潮濕時,病部擴展迅速,可全果軟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狀物,乾燥後變淡褐色、枯乾。

晚疫病症狀

1. 幼苗期染病可使嫩莖基部出現似熱水燙傷狀、不定形的暗褐色斑塊,逐漸軟腐,幼苗倒伏死亡。

2. 成株的根、莖、葉、果實均可受害。

(1)主根染病初出現淡褐色濕潤狀斑塊,逐漸變黑褐色濕腐狀,可引致地上部莖葉萎蔫死亡。

(2)莖染病多在近地面或分叉處,先出現暗綠色、濕潤狀不定形的斑塊,後變為黑褐色至黑色病斑。病部常凹陷或縊縮,致使上端枝葉枯萎。

(3)葉片染病出現污褐色,邊緣不明顯的病斑,病葉很快濕腐脫落。

(4)果實染病多從蒂部開始,出現似熱水燙傷狀、暗綠至污褐色、邊緣不明顯的病斑,可使局部或整個果實腐爛,逐漸失水後成為黑褐色僵果可殘留在枝條上。上述各染病部位的病斑在天氣潮濕時,表面可長出一層稀疏的白色霉層,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

辣椒疫病的病原是辣椒疫黴菌,屬於鞭毛菌的真菌。病菌孢囊梗簡單,菌絲狀,淡色。孢子囊頂生,長橢圓形,淡色,頂端有乳頭狀突起,大小為27.6~55.8×15.5~31.6微米。萌發時產生多個有雙鞭毛的遊動孢子。卵孢子圓球形,黃褐色,直徑為15~28微米。病菌還能產生球形的厚壁孢子,淡黃色、單胞。辣椒疫黴菌的寄主範圍較廣,除辣椒外還能寄生番茄、茄子和一些瓜類作物。

規律和條件

病菌以卵孢子或厚壁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次年發病的初侵染菌源;(日光溫室內常年種植辣椒的,病株上的孢子囊也可以成為下一季的初侵染菌源)。翌年當溫濕度條件適宜,卵孢子萌發,長出孢子囊,孢子囊通過氣流或風雨濺散傳播,萌發時產生多個遊動孢子,遊動孢子萌發後進行初侵染。初侵染髮病後又長出大量新的孢子囊,通過傳播,在一個生長季節可進行多次的再侵染。

晚疫病是一種流行性很強的病害,條件適宜時,短時間內就可以流行成災。其中1. 天氣條件:多雨、潮濕是關鍵因素,有利於孢子囊形成、萌發、侵入和菌絲生長;其次是溫度,平均溫度26~ 28℃ 最有利於發病。

2. 栽培管理因素:與茄科或瓜類蔬菜連作發病較重;地勢低、土質粘重、排水不良、通風透光性差、管理粗放、雜草叢生的菜地發病亦較重。

3. 不同的品種抗性亦有差異,一般甜椒類抗性較差,辣椒類較為抗病。

防治方法

農業措施

防治的關鍵是防治時間。一定要在發病的初期防治:如果是本身田塊土壤引起的,首先在出現中心病株(多數小苗期的病斑在植株與土壤交界的莖基部)時立即噴藥防治;如果是通過雨水傳播引起的一般呈現普遍發病且病斑多在上部的葉和分叉處的莖,因此防治的時間要掌握在雨後立即噴藥。

1、 選用抗病品種,如墨西哥辣椒、新豐2號、新豐4號、新豐6號等。進行營養土消毒,或採用無土育苗方式。實行輪作,深耕曬地,清除田間病殘體,注重高畦窄壟種植及地膜覆蓋栽培等。施足底肥,合理密植,採用高畦或高壟栽培方式,及時排除積水。發現病株後立即拔除,帶到田外深埋。保護地栽培時要注意避免出現高溫高濕環境。

2、種子消毒 用55℃溫水浸種20分鐘,有助於種子萌發。

辣椒晚疫病 辣椒晚疫病

3、合理選擇地塊 應選擇地勢高、向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透氣性好的無病地塊。
4、選用優良抗病品種 選擇抗病品種,且不要連年種植同一個品種,要注意輪換種植。

5、種子消毒 播種前用55℃的溫水燙種15分鐘,可達到消毒目的。
6、加強栽培管理 避免苗床內濕度過大,苗床澆水後應及時通風降濕。大田種植要合理輪作,高畦種植,合理密植,注意開溝排水,適時整枝,以利於田間通風,降低濕度。
7、合理施肥 多施磷、鉀肥,促進根系及莖稈的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