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特點
轉診總監一般由三級醫院的二三線專家擔任,副高以上職稱,派駐基層兩年。對醫生來說,除了原單位的收入,還能在基層多一份績效收入、獲得基層管理經驗、晉升時亦有更多傾斜;對基層醫療機構來說,既可以提升基層的醫療水平,又能解決患者的信任問題;對三級醫院來說,把慢病科室的部分副高職專家派駐基層,可以培養其管理經驗,並增強其職業成就感。出現背景
以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例,日門診量近2萬人次。該院內分泌科只有7位醫生,每天門診量近500人,其中很多是常見病、慢性病患者,甚至只是來開藥的。醫生整天淹沒在簡單重複勞動中,沒時間也沒精力研究業務。廈門慢性病患者一度占全市三級醫院門診量的80%以上,其中高血壓、糖尿病又是慢性病門診量的主要病種,不少屬於單純開藥維持常規治療的患者。這種狀況讓基層醫療資源得不到充分運轉。原本在社區就能完成的醫療服務項目,三級醫院被迫耗費大量資源。
從2012年起,廈門開始探索為慢病患者提供“醫院—社區”一體化服務。到2014年,廈門以慢性病中的高血壓、糖尿病為切入點,初步建立一套急慢分治的分級診療制度。患者不願在家門口的社區衛生中心就診,對基層醫生的能力信不過是重要因素。實現分級診療,首先要在強基層上下功夫,讓社區接得住。不同於以往單純依靠改變醫保報銷政策等經濟手段,廈門將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作為工作重點,基層醫療水平提升了,顯著療效自然吸引病人回歸社區。
職業意義
廈門市在引導大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配套出台對基層的激勵政策之外,還抓住了幾個關鍵點:由持證上崗的健康管理師為慢病患者提供精細化、個性化服務,提高了慢病干預的質量和效率;大醫院向社區派駐專門的“轉診總監”,根據患者需要聯繫轉診,讓健康管理服務不斷線。在優質服務的吸引下,慢性病患者開始自覺到社區就醫,並且被黏在了社區,分級診療的難題得以破解。